• 微信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解读:规范求职招聘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时间:2025-04-26作者:admin分类:人力资源浏览:23评论:0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会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也能促进就业创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及有关法律,制定了本条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行为时,适用本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行为时,适用本条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时,适用本条例。

法律对求职、招聘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法规对求职、招聘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务院规定对求职、招聘和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承担着全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中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事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工作。

这些作用体现在市场监管方面。

以促进行业的公平竞争。

第二章人力资源市场培育

国家建立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统一开放且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得以健全。并且,人力资源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被激发出来。此外,人力资源市场也得到了繁荣发展。

国家建立一种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这种机制包含政府的宏观调控,还有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单位能够自主用人,个人也可以自主择业,并且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诚信服务,以此来促进人力资源能够自由且有序地流动。

以此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覆盖城乡和各行业,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信息。同时完善了市场信息发布的制度,以便为求职和招聘提供服务。

国家会引导并促进人力资源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流动。其中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同时,任何地方和单位都不可以违背国家的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定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力度,以此来维护市场秩序,并且保障公平竞争。

国家鼓励开展人力资源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是平等且互利的。同时,国家也鼓励充分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的人力资源。

第三章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本条例所称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含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了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这类机构就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它是依法设立的。并且,它从事的是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活动。也就是说,这类机构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经营活动且依法设立的。

第十五条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服务,不得收费:

(一)人力资源供求、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职业培训等信息发布;

(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创业开业指导;

浅谈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_人力资源招聘公平竞争原则_招聘的公平性

(三)就业创业和人才政策法规咨询;

(四)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五)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

(六)办理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接收手续;

(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服务。

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持续提高服务效率。

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的经费被纳入政府预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需要依法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经费进行管理。

国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支持,使其能够提供公益性人力资源服务。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若要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就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行政许可的申请,进而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以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收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进行就业和创业指导、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开展人力资源测评、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承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应当在开展业务之日起 15 日内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果从事劳务派遣业务,那么就需要执行国家有关劳务派遣的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申请后,会在 20 日内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如果符合条件,就会颁发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如果不符合条件,就会作出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后,要在工商登记办理完毕的那一天起算的 15 天之内,以书面形式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名称,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 15 日内书面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住所,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 15 日内书面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当自工商变更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 15 日内书面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终止经营活动,应当自工商注销登记办理完毕之日起 15 日内书面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名单,这些机构是取得行政许可或者经过备案的。同时,还要公布这些机构的变更情况以及延续等相关情况。

第四章人力资源市场活动规范

个人求职时,需要做的事情是如实提供本人的基本信息。同时,也要如实提供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历等情况。

用人单位发布或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劳动报酬,需真实合法,不得含有民族等方面歧视性内容。

用人单位自主招用人员。若需要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且,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等相关手续。

人力资源进行流动时,应当遵守法律和法规中关于服务期的规定,应当遵守法律和法规中关于从业限制的规定,应当遵守法律和法规中关于保密等方面的规定。

也要对所提供材料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时,不得运用欺诈手段,不得使用暴力,不得施加胁迫,也不得使用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同时,不能以招聘为名义去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并且不能介绍单位或者个人去从事违法的活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时,要对招聘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

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时,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其一,要建立信息发布审查机制,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其二,要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以便及时处理关于信息的投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能够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且有效。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开展业务活动时收集了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信息,就不能将所知晓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进行泄露,也不能违法使用这些信息。

浅谈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选拔_人力资源招聘公平竞争原则_招聘的公平性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进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时,不能改变用人单位与个人的劳动关系,也不能与用人单位串通从而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时,需要遵守本条例。同时,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网络安全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规定。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明示下列事项,并且要接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价格等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一)营业执照;

(二)服务项目;

(三)收费标准;

(四)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

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时,需要在服务场所把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明确展示出来。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要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起来,还要建立服务台账,并且要如实记录服务对象等相关信息。其中服务台账必须保存 2 年以上。

第五章监督管理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检查;

(二)询问有关人员,查阅服务台账等服务信息档案;

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与检查事项相关的文件资料,同时要求其作出解释和说明。

采取复制的方式收集有关情况和资料;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实施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的人数不得少于 2 人。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并且要对被检查单位的商业秘密进行保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需要配合。被检查单位要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不能隐瞒、不能拒绝、不能阻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会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的方式,同时也会随机选派执法人员。

监督检查的情况需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在这些情况中,行政处罚以及监督检查结果能够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者其他系统向社会进行公示。

第三十六条,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在规定期限内,将经营情况的年度报告提交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能够依法对年度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公示,也可以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法进行公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取到的信息,就不能再要求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复提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诚信建设。要将用人单位的信用数据、个人的信用数据以及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信用数据和失信情况等纳入市场诚信建设体系。还要建立起守信就给予激励以及失信就进行惩戒的机制。并且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需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监督管理工作。

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相关规定,需建立党的组织并开展活动,同时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监督以及管理服务。并且,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活动提供所需的必要条件。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需要让对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举报投诉渠道保持畅通。同时,要依照法律规定,及时对相关的举报投诉进行处理。

公安机关有责任依法查处人力资源市场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给予配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