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双减政策下教育专家热议:分层教学、兴趣引导与教师责任如何落实

时间:2025-04-24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2评论:0

本期特邀嘉宾

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院长李欢表示:有个别教师依然在对文件执行所具备的长期性以及有效度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崔世峰表示:学校应当对起点持淡然的态度,要重视过程,并且看好成长。

合肥市某小学校长瞿乐超(化名):学校方面应当推行分层教学,推行走班制,同时学校要提供培优辅差课程。

合肥市行知小学的副校长汪庭云表示:只有产生了兴趣,有了疑问,才会萌生想要学习的念头,才会付诸行动。

合肥市包河大地中学教师 黄成:教师是做良心事,干良心活。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各类以隐蔽方式补课的段子不断出现,像“开设人数理化进修班,允许家长陪同孩子旁听”“采用旅行社包度假村的模式,导游都是清北毕业生”等等。这些段子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呢?我们又该怎样去判断“双减”背后的教育新时代呢?本报诚挚地邀请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私教”打响地道战

“在职教师在别墅进行补课”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许多网友所调侃的段子如今变成了真实的情况。合肥市稻香村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范女士向记者表示:“有一些家长会联合起来请老师补课,有的家长负责邀请老师,有的家长负责寻找场地,还有的家长负责提供后勤支持,在职教师进行补课的情况或许会更加火热,‘别墅补课’实际上是很普遍的现象。”

1.为何在职教师补课屡禁不止?

合肥市包河大地中学教师黄成告诉记者,“请您给我孩子补补课。”不少家长都会去打听各所学校中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这些教师会收到很多家长请求补课的要求。面对家长的这种高需求,再加上有着高额的利益回报,确实有部分教师的立场开始动摇了。

合肥琥珀名城小学校长_合肥琥珀名城小学老师名单_合肥琥珀名城小学在合肥排名

对此,合肥市某小学校长瞿乐超(化名)称,补课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中是一种刚需。如今初中和高中的升学压力较大,让孩子补课已成为家长们的共同认知。并且任课教师进行补课,性价比相对较高,这也是很多家长主动组织班级、寻找补课地点并积极为之的缘由。瞿乐超(化名)向记者介绍,部分教师难以坚守底线。原因在于教师的工资收入与补课收入相比,差距极为巨大。并且有些教师觉得,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劳动换取合理报酬,与机构辅导教师、开飞刀的医生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学生和家长对补课行为的包容态度,使得在职教师没有那么大的道德压力和心理压力。

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欢称,2015 年时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文件。此文件禁止中小学以及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然而,因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个别教师还是敢于冒险去做有偿补课之事。近期“双减”政策虽已发布,但仍不能立刻消除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个别教师对文件执行的长期性和有效度还在持观望的态度。

2.在职教师“上课有所保留,补课倾囊相授”?

教师上课若有所保留,这名教师的生存压力会很大。黄成向记者介绍,学校有考试,考试会有评比,评比会有排名。教师上课若有所保留,就无法提高全班成绩,靠补课提高全班成绩也不现实。那些排名靠后的教师,不会有家长请其补课。在黄成看来,大家会有这种猜想,是受网络舆情影响过大。教师这个圈子很流行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教师是做良心事,干良心活”。

3.家教是否会全面开花?

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退休教师也进行有偿家教,在小区内还开办了各种小型的“黑作坊”。合肥市南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胡女士称,上面有相关政策,下面就会有应对之策,对于家长而言,会想尽各种办法给孩子补课,而且在职教师的价格可能会不断提高,甚至有些教师会辞去工作去从事全职家教。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教方面肯定会有一些回潮的现象,网络面授的“一对一”形式也会持续出现。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学教育集团的总校长崔世峰认为存在以下三个原因:其一,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起来。教育评价体系对少年儿童健康发展有利,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也事关重大,但并未建立起来。正确的评价导向也没有及时跟上。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内卷”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失,家长的焦虑感反而更加急切。过去只要花钱就能补课,而现在即便有钱也找不到补课的地方。此外,家教辅导的治理边界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双减”政策出台很及时。对于“家教”“一对一”等次生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边界并加以规范,不能只是制止,还要做好引导。同时,在“双减”大力推进的过程中,要更加留意防止“家教”出现扩大化的情况,要警惕一些校培机构从“阵地战”转变为“游击战”,避免它们游离在监督之外。日前,规定表明只要进行学科文化类培训,不管是个体形式还是集体形式,也不管是线上方式还是线下方式,都必须事先获得许可证。所以,要提醒大学生或者校培机构所从事的“私人家教”以及“一对一”辅导,它们并不是处于法律之外的地方。

家教模式怎样才能被禁止呢?这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合肥市行知小学副校长汪庭云觉得,“一对一”家教具有点多、面广、零星且分散的特点,还隐藏在居民家中,倘若没有人主动去举报,就难以被发觉。所以,怎样去治理“一对一”家教便成为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主管部门在时间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肯定能够拿出可行的举措来控制新的违规家教模式。

瞿乐超(化名)表示在职教师的家教不会全面发展。其一,风险极高,属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其二,“一对多”模式存在安全隐患,而“一对一”虽然收益高但效率低。此外,瞿乐超(化名)认为,当下很多培训机构的学科教师没有合适的安置之处,当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他们的身价未必会提升,更不会促使在职教师辞去工作去从事家教行业。

汪庭云持有相同观点。当前,校外辅导中心以及家庭式家教模式是不被允许的。辞职后的教师,其生存空间较为有限。随着国家建立托管服务,学生在校的时间增多了,校外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辞职后的教师将没有学生可教。

补课是一种“迷信”

您前来,我们会培养您的孩子;您若不来,我们就会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送孩子去参加补课,被诸多家长视为让孩子得以成长、成才的唯一重要途径。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初一学生的家长王女士称,补课确实使孩子的排名有所提升。然而,当大家都进行补课之时,所有人的成绩都上升了,接着孩子的排名最终并未有显著变化,所有人都无奈地被卷入其中。很多身边的家长都谈到,那些提前学习课程的孩子,在课堂上不再听讲;而课堂上听不懂的孩子,也不再思考了,反正最后有补课来兜底。”王女士说,“补课确实让人很无奈,但又不得不补。”

合肥琥珀名城小学在合肥排名_合肥琥珀名城小学校长_合肥琥珀名城小学老师名单

学习属于个性化行为。如今的学校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部分学校的班级规模较大,难以全面推行分层教学。“吃不了”和“吃不饱”的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瞿乐超(化名)觉得,补课对于后进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倘若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不能及时得到提升,落后的不只是分数,还有机会以及信心,学校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优等生补课有抢跑的嫌疑,还容易引发剧场效应。学校应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同时坚决制止优等生的提前学行为。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客观正确的认知。学校应实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提供培优辅差课程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如果一味依赖课后补课,就会走上歧途。

黄成表示,即便通过补习上了清华大学,那也会出现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情况。他认为,补课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以及学业负担,这属于揠苗助长的行为,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崔世峰称,我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孔子教育思想极为推崇。因为学情各异,所以理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育的关键并非教会孩子具体的数量,而是教给孩子某些特定的东西。学校应当看淡孩子的起点,看重其成长的过程,看好他们的成长态势。一年级需遵循“零起点”教学,避免让家长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增值评价来引导孩子进行发展性评价,借助绿色评价引领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补课通过提前学习、反复讲解、技术刷题和重复操练来达成“分数”的提升。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试卷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补课难以落实五育并举和全面发展。补课的急功近利行为与教育常识以及成长规律相互背离,与立德树人以及素质教育完全不相容。

汪庭云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而补课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家长首先需保护好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当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后,才会有学习的意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若学生对某事物感兴趣,且特别想知道原因,就可以带他去书中寻找答案,让他知晓原因的答案。如果有了兴趣,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想学习的想法,进而会去行动。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引导者以及保护者。另外,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周围的人都在拼命地学习,没有一个人在虚度光阴,没有一个人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学生怎能不爱学习呢?所以教师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好家校沟通,接着要积极去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学习状态,然后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记者注意到,“双减”政策提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始建设网络课堂,打造免费的线上学习课程。对此,李欢觉得,我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未变,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够充分且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极为迫切。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进行相关工作,开发全国或区域的教学名师以及优质课程资源,以此组建线上学习课程,并且将其免费向全体公民开放,这是一项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达成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同样一节课,全国有许多教师在备;同样一节课,一名教师一辈子会备很多遍。教育主管部门挑选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线上课程的录制,这样做拉近了名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汪庭云认为,这种做法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防止家长对名师补课产生不理智的追求。

“筛选教育”是补课根源

“我们做家长的对于‘双减’政策是双手赞成的。然而,中高考的选拔制度就摆在那里,这让我们感到很无奈。”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七年级学生家长黄女士表示。

李欢觉得,教育的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内容是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以及社会性都能够获得普遍的、充分的且自由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课外时间绝大多数被补课占据,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探索自身特长和兴趣的机会。这种情况下,看似短期内提升了学习成绩,然而从长远角度看,会对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体质、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以及学会生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毕竟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起点,而在于最终的成效。

目前来看,补课的根源包含以下一些方面。瞿乐超(化名)指出,其一,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家长们觉得走职业教育这条路很没面子;其二,就业市场存在学历歧视现象,名校和高学历成为稀缺资源,被过度追求;其三,国民收入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也不够健全,低学历者就业压力大,缺乏安全感,幸福指数低,从而导致了压力的代际传导。瞿乐超(化名)强调,关注“双减”不能仅仅聚焦于校外。校内的评价改革以及减负增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更大的影响。

段子可以戏谑调侃,教育却必须严肃对待。

本报记者 黄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