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召开科技五会推进创新发展 吹响创新驱动新号角
创新是时代的脉搏,创新驱动是发展的潮流。
这些“科技五会”先后在合肥举办,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来推进创新发展,吹响了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号角,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安徽在综合实力竞争的风浪中破浪前行、奋勇向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是安徽最为珍贵且最具优势的“遗传因子”,同时也是安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能。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起始之年以及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够牢牢掌控发展的主导权,抓住并利用好珍贵的战略机遇期,获得发展的新成果,交出发展的新答卷。
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工作,依靠“四个一”这个创新主平台,把有力的杠杆运用好,大力推动原始创新这件事。
为全面提升多个创新主平台的建设水平,这些创新主平台包括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在刚刚召开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作出决定,要建设 10 家实验室,如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等;还要建设 10 家创新中心,像人工智能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新组建的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会得到一次性奖励 300 万元。
创新是时代所召唤的。若要在激烈的竞争里赢得主动与优势,那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学技术这个在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运用好。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开始全面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被明确要在合肥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开始启动预研工作,稳态强磁场试验装置通过了国家的验收,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这 2 个开始启动建设……因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大力实施,去年我省着力通过创新来适应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今年在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上,我省致力于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支撑体系。开工建设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以及未来网络试验基础设施合肥分中心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全面加快了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的预研工作,同时提升并拓展了全超导托卡马克等现有的大科学装置的性能。省发改委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系列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产业创新转化平台,还要建设一批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
合肥滨湖科学城是我省规划建设的重大创新主平台之一。我省正依据国际标准,推进其规划与建设工作。同时,统筹对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教育科研区进行布局,加快打造“大基因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等高端基础平台。
深入推进产业创新工作,致力于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力地构建起产业的新体系,打造出发展的新引擎。
太赫兹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广泛应用,这些行业包括通信、探测、医疗、反恐、核技术等。它属于科学技术领域,涵盖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在芜湖,太赫兹芯片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正开展得十分热烈。太赫兹工程中心规划有 114 亩用地,分两期来进行建设。主要是建设 4 英寸至 6 英寸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长生产线、晶圆制造生产线、封装与测试生产线。能够提供从材料、芯片到系统封装与测试的整体化解决方案。在达到生产能力后,具备每月生产 2500 片的产能。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已投入 1900 万元资金。100GHz 芯片以及太赫兹成像仪等产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计划投入 5 亿元,目的是打造 4 英寸至 6 英寸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长、晶圆制造、封装与测试生产线。预计在今年 6 月能够让第一条生产线正常运行。
科技创新活动最终需以产业发展成果呈现。当前,我省正在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工作,并且着力对支持政策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推动构建起“基地+基金”“产业+基金”的基金体系,同时致力于搭建全省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今年要组织并开展新的一批现代化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工程以及专项的申报评审工作,还要对评估评审体系以及准入退出机制进行调整完善。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专项支持政策,实施智能语音专项支持政策,实施集成电路专项支持政策,实施工业机器人专项支持政策,实施现代医疗医药专项支持政策。力争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40.5%,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 25.5%。
制造业在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还承载着创新活动。同时,它带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有着长效的驱动作用。
我省今年将认定数字化车间 100 个。
持续推动“两个轮子”一同转动,将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予以破除,全力去夯实那些能够起到有效作用的支撑,以最大程度把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激发出来。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把《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出来。意见提出要构建起一种学科专业体系,这种体系能够紧密地与产业链、创新链以及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相衔接。同时,还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所急需的紧缺学科专业的发展。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没有高效的体系提供支撑,就很难行稳致远。只有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用科技创新去带动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才能够不断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今年我省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大力推进,积极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大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期望能够创建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 10 家。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着手构建省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以及技术市场数字平台,并且力争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 100 项。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会加快推进合肥高新区的建设,会加快推进芜湖高新区的建设,会加快推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建设,会加快推进荣事达电器的建设,这 4 个都是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同时,会推进合肥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还会继续举办“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2017 年,我省在全面推进改革试验方面开展得很深入。在这一年里,累计完成了 50 项改革任务。有 5 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首批推广经验,并且其中有 2 项是我省首次提出并实施的。
省发改委创新处负责人表示,我们一方面坚持在面上推进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注重在点上实现突破。今年,我省会持续把“全创改”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同时协调并推进重点任务。并且,我们会引导和支持合芜蚌三市以及中央驻皖高校院所等相关试点单位认真抓好试点工作,力求能够形成更多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成果。此外,我们还会积极争取让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期限得以延长。
相关文章
- 2025年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人员技术等级考核工作通知及报考要求
- 安徽65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带动经济发展 文化旅游业成新增长点
- 春节宠物寄养服务火爆:价格飙升50%,宠物狗一窝难求
- 合肥高新区企业助力哪吒之魔童闹海特效与DeepSeek大模型创新突破
- 安徽建立三级联动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累计授信超4000亿元
- 合肥滨湖联投中心书城:亚洲最大书城与全国最大文化综合体即将崛起
- 合肥市出台新政:小微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保障职工权益
- 别吃朋友团队2017高校唱讲会:楼体投影秀与动保环保新体验
- 合肥品牌策划公司排名及收费标准解析:中小企业品牌建设专研会合肥专场成功举办
- 江苏铁路集团报告:通沪铁路7月运营,宁启-通沪铁路增开38对动车组直达上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