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名单 助力长三角物流中心建设

时间:2025-04-19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56评论:0

11 月 2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予以公布。合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下简称“合肥陆港枢纽”)成功入选。合肥是长三角区域目前仅有的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这将促使合肥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它能进一步提升合肥在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中心地位。有利于实现更广泛程度的对外开放。有助于打造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合肥国际陆港。

合肥陆港枢纽采用“两片区”联动模式,其总占地面积为 4143 亩,也就是 2.76 平方公里,且都已被列入土地利用规划。片区 1 区主要依靠合肥国际陆港基地以及北站铁路物流基地等,该片区面积为 3300 亩,占枢纽总面积的 80%,并形成了“五团十区”的功能布局。片区 2 的占地面积为 843 亩。它主要以合肥综合保税区为依托。为片区 1 提供国际物流服务方面的支撑。同时还打造了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商商品的展示交易中心。

合肥陆港枢纽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模式。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建设运营主体的牵头单位。该公司负责组织建设公益性和平台性项目。同时,它还承担运营情况和监测数据报送的工作。从而形成“1+5+N”的合作建设模式。

合肥物流有限公司_合肥国际物流公司_合肥国际物流

合肥陆港枢纽通过一个枢纽联盟来联合推进枢纽的建设与运营;通过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各枢纽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依靠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确保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以一套功能专业化、高效化的枢纽设施为枢纽内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凭借一套精准的政策体系为枢纽建设保驾护航,从而形成了建设运营体系。建成后能够满足国际运输等业务需求,也能满足多式联运等业务需求,还能满足保税物流等业务需求,同时能满足流通加工等业务需求以及国际贸易等业务需求。未来可以实现优化区域物流体系这一目标,能够提升物流运行效能,还可以支撑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

原文如下: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推进 120 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工作安排,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一个通知,即《关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1﹞1697 号,简称《通知》),并且把 25 个枢纽列入了“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名单附后。东部有 8 个,中部有 6 个,西部有 8 个,东北有 3 个。当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率先开展布局并建设了 70 个国家物流枢纽,这些枢纽的网络覆盖了全国 29 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对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

《通知》强调,相关省级发展改革委需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对工作谋划以及枢纽建设运营日常工作的指导,以高质量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要着重做好整合优化存量物流设施的工作,统筹规划以补齐枢纽设施的短板,大力加强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强化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之间的互通合作以及联动发展。促进枢纽实现互联成网,推动将以枢纽为支撑的“轴辐式”物流服务体系加以完善。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来促使枢纽之间开展业务协同、进行政策协调以及实现运行协作。发挥枢纽所具有的优势,以促进大宗商品进行中长距离运输时实现“公转铁”和“公转水”,在更广泛的范围以及更深入的层次上推动物流提升质量、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加强工业园区与枢纽布局的衔接,促进其联动发展;加强产业集群与枢纽布局的衔接,促进其联动发展。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培育发展枢纽经济。发挥枢纽的作用,对物流大通道沿线的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构建分工合作体系,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走廊。

合肥国际物流公司_合肥物流有限公司_合肥国际物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将建立并完善枢纽日常运行监测体系,同时对已被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的运行情况展开动态监测。相关省级发展改革委需指导并督促相关枢纽建设运营主体,让其建立起完善的运行统计制度,同时加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并定期报送相关情况;要牵头去研究并建立枢纽建设协调机制,强化跨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以及政策的协同性,鼓励并引导相关承载城市的人民政府去研究并出台能够促进枢纽发展的政策举措;还要建立并健全枢纽重大项目储备库,重点加大对基础性、公共性、准公益性项目的储备力度,并保持其动态调整与更新。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这一政策渠道,也会借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或者将项目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对那些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适当的支持。

“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25个)

(排名不分先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