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共享电动车崛起:日骑行率超单车5-10倍,如何改变城市出行格局?

时间:2025-04-1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57评论:0

共享单车的命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接着共享电动车便开始占据街头。从数据来看,在 2017 年到 2020 年期间,中国共享电单车的投放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从 17.5 万辆提升到了将近 500 万辆。

相比之下,起初,共享单车凭借解决居民“最后一公里”难题这一理由,迅速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对于许多上班族来说,“地铁+共享骑行”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日常的标配。在这方面,电动车更具优势。2020 年,中国居民日均总的出行需求超过 20 亿次。其中,两轮车在各类出行方式里的占比是最高的。并且,电动自行车在两轮车的出行方式中,其占比达到了 64.5%。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给出的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的每车平均日骑行率,比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每车平均日骑行率要高。其每车平均日骑行率大约是共享单车的 5 至 10 倍。

但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对电单车的监管会越来越严格。共享电单车业务几乎没办法进入一二线城市,只能把重点集中在以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为主的下沉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无序停放以及电单车特有的安全隐患,正在成为共享电单车发展的“痛点”。

共享单车走不通的路,电动车可以吗?

北上广深”排挤”,战场下沉

1985 年开始,北京停止发放京 A 的摩托车牌照。北京成为全国首个“禁摩”的城市。

自此之后,全国各个城市陆续开始禁止摩托车上牌以及禁止摩托车进入城市。然而,汽车和公共交通无法完全满足通勤的需求,并且也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汽车。在禁摩之后,普通人对于两轮代步工具的需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转移到了两轮电动车上。

中国自行车协会 2020 年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 3000 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 3 亿辆。从销售量级方面来看,电动两轮车与国内四轮车属于一个数量级。在公共交通便捷程度较低的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面积较小,居民日常活动范围也较短,所以对电动车的需求更大。

如今在一些三四线城市,街头已被五颜六色的共享电动车占满。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 2020 年 8 月发布了《共享电单车行业报告》。报告显示,全国已投放的共享电单车总量接近 500 万辆。其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已投放的共享电单车占比为 50%。大部分中东部省份的县级以上区域投放比例超过 70%。个别省份的投放比例接近 100%。

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色彩鲜明的共享电单车。三四线城市需求很大,然而却不进入一二线城市,这更多是出于无奈。

2017 年时,借着“共享经济”的热潮,共享电单车开始打算在一二线城市进行布局。其中,ofo、美团、哈啰、青桔等都曾进行过尝试。然而,它们并未形成规模。部分品牌甚至因为不合规的原因,被连夜清场。

合肥禁摩范围2021_合肥禁摩规定_2020合肥禁摩政策

2017 年 8 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并明确提出。一个月后,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给出了“不鼓励发展”的理由。这些理由包括:车辆普遍超标,电动车自身重量大,速度较快,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火灾安全隐患较为突出,车辆运行的安全风险较高,且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随后,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出台了政策,这些政策明确地对共享电单车的发展进行了限制,甚至是禁止。

北京在清退共享电单车方面态度最为坚决。2018 年 10 月颁布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据北京市交通委官网发布的消息,在 2019 年至 2020 年 5 月底这段时间,北京一共清退了 5 家共享电单车企业。2020 年 7 月,北京首次对一家共享电单车公司实施了 5 万元罚款的顶格处罚,并且责令该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收回全部车辆。今年 8 月,北京市交通委依据规定对共享电单车企业进行了约谈、处罚以及清理等工作,再次清晰地表明了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的监管态度。

2019 年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共享两轮电动车由此再现“生机”。数据表明 2019 年,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产量是 3609.3 万辆。在这之中,符合新国标车型的数量达到 1180 万+辆。其占比还不足三成。大量违规的电动车被淘汰掉了。对符合规定的电单车的需求急剧增加。合肥、宿迁、昆明等这些城市开始对共享电单车的限制进行放宽。

2020 年,中国共享电单车的下游投放数量和用户都集中在三线城市以及三线以下城市。投放数量方面,三线城市的占比为 40.9%,三线以下城市的占比为 33.0%。用户方面,三线城市的占比为 40.5%,三线以下城市的占比为 34.3%。其中,政策“不设防”的长沙成为了各大品牌的核心战场。数据显示,2019 年底时,长沙市的共享电单车数量不足 10 万辆。到了 2020 年 4 月,其数量超过了 20 万辆。5 月,数量激增至 30 万辆。11 月份,数量已多达 46 万辆。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0 年的报告表明,2025 年共享电单车投放的车辆数量将会超过 800 万辆。从 2019 年到 2025 年,其复合增长率能够达到 41%。

数十品牌争相布局

中国共享电单车头部企业有哈啰、青桔以及美团。从投放量占比来看,2020 年时青桔的占比约是 36.4%,哈啰的占比约为 30.1%,美团的占比约是 26.9%。这三者加起来,占据了市场约 93.3%的在运营设备量,呈现出三强并立的竞争格局。

三家头部运营商均由用户基数庞大且资金力量雄厚的互联网巨头进行布局。哈啰出行是三巨头中最先入局的,它背靠蚂蚁集团,因为支付宝月活跃用户超过 7 亿,所以为其提供了用户导流。据《中国互联网 2018 年度大报告》显示,哈啰出行近 6 成的流量来自支付宝小程序。

青桔单车的背后是共享出行领域的巨头滴滴,美团自身本身就是一个能够提供吃喝玩住行等各种服务的大平台。

2019 年 6 月,滴滴宣布把单车事业部和电单车事业部正式进行整合升级,使其成为两轮车事业部。在之后公布的滴滴新三年计划——0188 里,两轮车要承担每日 1 亿单当中的 4000 万单,所占比例达到 40%。

2020 年的春天,美团强势进入这个领域。美团与富士达、新日等厂商达成合作,签订了总计超过 100 万辆的共享电单车订单。接着,美团发起了“百日之战”闪电战行动,打算在 100 天内集中投放 200 万辆电单车,这个投放数据比滴滴电单车前三年的投放总量还要多。

数据表明,全国共享电单车的运营企业数量超过 200 家。除了三巨头之外,小蜜、松果以及小遛共享等这些中小规模的玩家,也都陆续在下沉市场进行了布局。其中,松果电单车到 2020 年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将近 1000 个县城,目前拥有的用户接近 5000 万,每天的订单量达到 300 万单。

2020合肥禁摩政策_合肥禁摩范围2021_合肥禁摩规定

单车亏钱,共享电单车能赚钱吗?

单车可满足用户 0 到 3 公里的需求,电单车能满足用户 3 到 10 公里的骑行需求。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行驶的公里数较多,并且单价更高,周转率也更高,其盈利能力更为强劲。

中金公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在旺季的使用频率能达到一天 5 至 8 次,在淡季也有 1 至 3 次。在目前所有公开相关数据的城市中,共享电单车的使用率比共享单车高。例如,宁波市交通部门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当地共享单车日均周转率仅为 13.29%,而共享电单车日均周转率接近 340%。

目前有不少中小玩家已经宣告盈利。20 社有相关报道,主攻县域的松果电单车称已经在两年内实现了全面盈利;宁波的小遛电单车表示目前已经达成了全面盈利的状态。喵走、西游电单车、芒果电单车等这些品牌也在不同的城市默默获得了收益。不过,这是建立在他们的车辆投放量与三大巨头相比差距非常大的基础上的。电单车相较于单车,增添了对电池进行充电以及维护的工作。在制造成本方面,共享电单车比共享单车要高很多;在运维成本上,共享电单车也远远高于共享单车。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上升,后期用于配套的运维将会是一笔数额巨大的开支。

目前,滴滴在市场中占据超九成份额,哈啰也占据超九成份额,美团同样占据超九成份额,这些行业巨头仍在亏损边缘苦苦挣扎。

资料表明,在 2018 至 2020 这三年间。哈啰共享两轮车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是 100%、94.2%、91%。该业务一直保持在 9 成以上,是哈啰的第一大营收来源。然而,其毛利率在 2018 年为-54%,亏损情况较为严重。到了 2019 年和 2020 年,毛利率转正,但仅分别为 6.4%和 6.7%。

美团 2020 年财报显示,新业务及其他分部的经营亏损在 2019 年第四季度是 13 亿元,到 2020 年同期扩大到了 60 亿元。其中的原因包含推出新单车及电单车,这带来了重大折旧成本,使得共享骑行业务的经营亏损有所增加。

用户体验与运营成本难以平衡,这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共享电单车成本较高,当下其投放量比共享单车要低很多,并且还车区域受到较大限制。续航不足以及费用较高,这些成为了限制共享电单车发展的因素。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还车难和找车困难,是网友们不骑共享电单车的最大原因。有 60.6%的用户期望共享电单车能够提升续航能力,同时有 53.2%的用户期望共享电单车可以降低费用。

而若政策不允许,消失更是一瞬间的事情。

车辆大量投放之后,未成年人扫码骑行的人数增多了,然而头盔佩戴率却很低,存在着安全隐患。同时,还出现了违规停放以及占路堵道等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太原市交管部门统计显示,今年 1 至 6 月期间。今年 1 至 6 月,太原市政府“12345”便民服务热线每天会接到五六十个投诉。这些投诉中,大部分是关于共享电单车、共享单车堵住人行道的相关问题。去年 10 月,在长沙五一广场附近,有人选择轻生。当时,消防车被整排的共享电动车堵在了路上。这件事因此登上了热搜。

2020 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之外。长沙开始对无牌共享电单车下发驱逐令。成都也对无牌共享电单车下发了驱逐令。深圳同样对无牌共享电单车下发了驱逐令。长沙的 46 万辆共享电单车在一夜之间被清退,数量仅剩 6 万余辆。后续因不同政策的影响,据红网时刻的报道,2021 年长沙的共享电单车数量为 4 万辆,共有 8 个品牌,分别是哈啰、美团、青桔、小遛、喜宝达、喵走、小黄鸭、小靓,每个品牌的车辆数量在几千辆不等。长沙交警称,按照规划,在今年年底之前,长沙只会增添 1 万辆共享电单车,届时将达到 5 万辆车。

三四线城市的管控力度在不断加大。今年 6 月底,太原的执法人员率先查扣了 1.5 万辆共享电单车。他们要求相关运营商在 8 月 5 日前自主回收这些车辆。到 8 月底,太原市已对全市范围内的共享电单车全部进行了清退。执法人员称,目前尚未接到可以让这些车辆再次运营的通知。近期,荆州开始对未按规定停车的共享电单车进行收缴暂扣,且收缴暂扣的车辆数量已达上万台。泉州市为解决共享电单车过度投放引发的种种问题,今年累计清退了中心市区的共享单车 5 万余辆,目前核定准入的共享电单车仅有 2000 多辆,这些共享电单车主要分属于美团、哈啰、青桔与小遛这 4 家车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