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汇心湖与鼓山校区一体发展 山水讲堂打造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汇心湖校区与鼓山校区呈现出“山水”相互呼应的态势,并且一体进行发展,二者共同构成了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是合肥市唯一的市属高职院校,其地理格局由此形成。该院致力于打造一个将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前沿科学技术传播融为一体的品牌论坛,即“山水讲堂”。“山水讲堂”以科学性、人文性、时代性为特色,充盈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作为该院“大思政课”建设的一环,“山水讲堂”在师生中获得了同频反馈,这映照出了该院推进大思政课系统建设、实践三全育人的生动图景。
解构:多元多维度 平台更宽广
从要素方面来看,事件、地点、角色以及内容共同构成了一次思政教育。从传播过程来进行分析的话,信源、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反馈构成了教育的过程。怎样才能让思政教育更加有效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从对思政教育相关的每一个元素进行分析和优化入手,搭建起了“大平台”。
另一方面,开拓校外的实践教学阵地。为思政课体验式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
多元多维度的平台建设和考核评价,使思政教育更生动、更火热、更受欢迎。
建构:思政处处热 情感处处真
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不只是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活动,它还是一个能“润物无声”的环境体系。思政教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悄悄地散发着光和热,既温暖了校园,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近年来,该院一直将思政课当作铸魂育人的重要源泉。它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紧紧抓住思政工作这条极为关键的“生命线”。该院充分施展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开设了“四史”选修课,此课覆盖了全校 5000 余名学生。同时制定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五进”作为着力点,让所有课程都实现了思政教学改革的全面覆盖。全校抓住安徽省智慧思政试点学校这个契机,大力推进“互联网+大学工”模式以及“互联网+思政”模式。同时,借助易班等新媒体载体,使得思政教育的阵地得以不断延伸。
学院在日常思政育人时注重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践阵地得以拓宽,从而构建了“大课堂”。借助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等契机,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读党刊活动、劳动模范进校园活动、讲座报告会等,组织专题“思政大课”。常态化带领师生前往长丰县迎新村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师生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师生前往安徽名人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师生前往巢湖三将军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师生前往巢湖“有巢氏”文化广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教育无处不在且氛围热烈,学生们在这种鼓舞与感动中坚定了理想信念。
融合:课堂在行走 职业变理想
职业教育为区域发展及时提供了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在育才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服务地方发展结合起来。
近年来,合肥市引进了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这些企业背后有着海量的用工需求。学院以这一契机为依托,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将专业与产业进行对接;另一方面开展校地合作,把课程与岗位进行对接,同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还紧抓思政育人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得职业教育的“含金量”不断得以提升。
该院主动与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以及企业精英等行业先进模范进行对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这些行业先进模范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答疑解惑。同时通过“走出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线搭建“行走的课堂”,使“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人生理想。
相关文章
- 合肥小区命名偏好揭秘:花、雅、阳成最受欢迎字词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办2025年春季招聘会 130余家企业提供3700个岗位助力学生就业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程进度刷新 预计2030年满足4000万旅客吞吐量
- 2018安徽旅游诚信日揭晓:45家5A级服务质量诚信旅行社名单出炉
- 合肥高新区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梦小教育集团天柱路学校学区范围及两个一致原则详解
- 2025合肥骆岗半程马拉松报名时间、地点及常见问题解答
- 华为HR组织体系解析:从人事服务到战略伙伴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安庆迎江寺振风塔塔刹掉落事件调查:强对流天气致12级大风无人员伤亡
- 安徽水上乐园热潮:花冲水上乐园等多家项目夏季集中开业,市场前景如何?
- 合肥市启动巢湖流域防汛应急1级响应 安徽多地遭遇暴雨灾害已致2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