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名媛世家:张家四姐妹的优雅人生与文化传承
中国存在着一个最后的名媛世家,这个世家指的是张家的四姐妹,她们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
张家四姐妹出生于民国初年教育家张武龄的家庭,其祖籍为安徽合肥,所以被称作“合肥四姐妹”。她们均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具备卓越的文化素养以及优雅的生活态度。张元和的丈夫是昆曲方面的名家顾传玠,张允和的丈夫是语言学家周有光,张兆和的丈夫是作家沈从文,张充和的丈夫是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
张家四姐妹在文化界有显著影响,她们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精神令人敬佩。动荡年代中,她们始终保持优雅且坚韧,活成了真正的贵族。张元和享年 96 岁,张允和享年 93 岁,张兆和享年 93 岁,张充和享年 101 岁。她们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中国式典雅生活,给后人树立了纯粹的生活典范。
中国最后的名媛世家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有四个才女,若是娶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将会幸福一辈子。
这句夸赞的话是送给民国初年教育家张武龄的四个女儿的,她们分别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由于张武龄的祖籍是安徽合肥,因此,张家的这四个女儿就被人们称作“合肥四姐妹”。
民国时期的世家,在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与站在权力顶端的“宋氏三姐妹”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因为出身富家,她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是名副其实的民国淑女。
张家三连襟合影。左起: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
她们的丈夫都很有名。长女张元和的丈夫是昆曲名家顾传玠,他享有“上海滩第一小生”的美誉;二女张允和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张兆和的丈夫是著名作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小女张充和的丈夫是德裔美国汉学家、耶鲁大学教授傅汉思。
四姐妹名字的第一个字皆为“儿”,此“儿”在古文中属于“人”字部。《通志•六书略》有言:“人,如同站立的人;儿,就像行走的人。”“儿”字看上去宛如两条“腿”,父亲期望她们长大后能够独立自主,并且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她们最终没有辜负期望,在山河动荡的时期,见证了人生的逆境。苏州的九如巷,有着白墙黑瓦,垂柳在岸边摇曳,船橹在水中摇动。
张家四姐妹之大姐张元和(图右)与妹妹张允和合影。
她们笑着,从巷子的尽头跑了过来。曾经有着绝代风华,那风华就好似年代久远的丝绸。丝绸虽然颜色斑驳且褪尽了,但依然有着经过岁月熏染后,仍不失风范与品质的温润色泽。就如同一株花树,花开的时候浓香四处飘散,花谢的时候枝叶却依然遒劲有力。
大厦皇后:张元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情不知所终,一往而殆。
1931 年,24 岁的张家长女是张元和。她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1951 年,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与光华大学合并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张元和有“大夏皇后”之称。之后她去了北京,进入燕京大学研究院读书。
元和一生痴迷昆曲,爱上昆曲红小生顾传玠,最终下嫁于他。
那一年张元和的年龄是 22 岁,顾传玠的年龄是 20 岁。他们的婚事在当时引发了相当大的轰动,上海的小报都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这类的标题来报道。
那个时代,大户人家的小姐要下嫁给戏子,是需要顶得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的。然而,她却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并且丝毫没有在意这些压力。
1949 年 5 月 18 日,顾传玠带着全家前往台岛。此后,他再也没有登台演出。偶尔在家中唱戏时,他扮演的多是悲剧角色,而听众只有元和一人。元和对丈夫的感情始终深厚。顾传玠经商遭遇失败,家中生活逐渐变得清苦起来。然而,出身大小姐的张元和并没有抱怨,而是努力地操持着家务。
她不会在私下场合提及丈夫的不足之处,也不会谈论夫妻之间的隐私之事……当谈起她丈夫时,她有着既定的话语模式,按照既定的内容去说,绝对不会出现失常的情况。
1966 年,丈夫因病离世。元和悲痛万分,亲手书写《昆曲身段试谱》,将其作为对一场往事的纪念。
顾传玠离世后,张元和投身于昆曲的弘扬工作。她即便年逾 80 岁,仍客串了王颖导演的电影《喜福会》。有一次,在饰演《长生殿 - 埋玉》中的唐明皇时,元和突然从戏中走出,泪水悄然滑落,说道:“原来我所埋的并非杨玉环,而是顾传玠这块珍贵的美玉!”
中国追后的闺秀:张允和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举案齐眉,琴瑟和鸣。
二小姐张允和儿时是张家的“混世魔王”。她生来身体就很羸弱,还特别爱哭爱闹。出生的时候体重不足 4 斤,并且被脐带绕着脖子三圈。祖母坐镇指挥一群仆妇喷了 108 袋水烟,这才好不容易把她救活。姐妹都在学昆曲,别人都喜爱杜丽娘,然而张允和却喜欢红脸关公,原因是关公讲义气。
长大后,张家姐妹之间的联络大多由她来操持,她在姐妹四人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主心骨。
也是最有组织能力的一位。
18 岁时,允和与同学的哥哥周有光坠入爱河。她性格刚烈如刀,而丈夫周有光却温润得如同美玉。相同之处在于,两人都豁达且真诚。
周有光在谈婚论嫁时担忧地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很穷,恐怕无法给她幸福。张允和随即回了十几页的信,并且鼓励他,称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后来,周有光成为了语言大师,还是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之一,而此时张允和已经 80 余岁了。
她每天依旧与丈夫娇娇闹闹,每当遇到矛盾,就轻轻跺两下脚,而周有光只能选择投降。
夫妻二人每天上午会一起喝一道茶,下午会一起喝一道咖啡。在喝茶或喝咖啡的时候,他们会把杯子高高举起相互碰一下,展现出举案齐眉的情景。允和在 93 岁去世之前一直保持着优雅得体的姿态,她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后一个闺秀”。
情书里的三小姐:张兆和
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我看过很多次的云,我喝过很多种类的酒,然而我只爱过一个正处在最好年龄的人。
三小姐张兆和,她的肤色比较深,长相十分秀美,因此有“黑牡丹”这个外号。她出身良好且身体很棒,轻轻松松就获得了全校女子全能运动的第一名。她穿着男装并且剪着短发,然而在学校里却是万人迷。
沈从文在操场上看到了这位女学生。她边走边吹着口琴,还不时潇洒地把头发一甩。沈从文在看到她的那一瞬间就沦陷了。
校园中纷纷传言沈先生若再追不到张兆和就会自杀,接着张兆和冲进了胡适的办公室进行投诉。
校长笑眯眯地说道:“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天才,你得去帮助他。”沈从文去湘西探亲,在旅途中给张兆和写信说:“三三,上次我讲了山中的花事,这次,我给你讲讲行船的美妙。”张兆和回复说家里的米还能维持多久,节衣缩食的钱能不能用到年底。
解放后,沈从文遭遇北大学生贴大字报的情况。他遭到了严厉的批评。他也被老友疏离了。他因此想不开,多次尝试自杀。
兆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编辑,她每个月的收入颇为微薄。然而,她却用这微薄的工资资助了 25 个失学儿童。尽管外面风雨交加,她依然只是悠闲地侍弄着花草,并且还按照“品格”为它们进行排名。
乱世与逆境,如同严冬寒霜一般。它们能够考验人的品质,在这过程中,枯萎的往往只是杂草以及温室里的嫩苗。曾经的“黑牡丹”即便凋谢了,却依然“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最后的才女:张充和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四姐妹之中,小妹张充和最为有才情。她能创作诗词,擅长书写书法,懂得摆弄丹青,通晓音律,善于吹奏玉笛。她曾凭借数学零分、国文满分的成绩,成为北大中文系破格招收的首位女学生。
张充和的“朋友圈”极为璀璨。末代皇帝的族兄溥侗时常与她一同唱戏。章士钊赠诗,将她比作东汉末年的蔡文姬。沈尹默希望她学习书法。闻一多生活窘迫,但仍主动刻图章相赠。张大千为张充和绘制过仕女图。诗人卞之琳对她一见倾心,创作了著名的《断章》四句。
你站在桥上,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张充和与三个姐姐不一样,她从小被过继给了没有后代的叔祖母李识修,而李识修是李鸿章的亲侄女。张充和自幼便跟着李识修背诵唐诗,学习吹箫,就读于私塾。
当年一位普通工人的年收入约为 20 银元,而祖母每年花费 300 银元请考古学家朱谟钦来教导充和古文和书法。
朱谟钦是清末民初绘画、书法大师吴昌硕的弟子,他功力颇深。张充和的书法功底是由他打下的。后来,张充和成为小楷大家,被称作当代小楷第一人。16 岁时,张充和回到苏州,她的父亲请来沈传芷、张传芳等名师来教她昆曲。同时,还请有“江南笛王”之称的李荣忻教她笛子。
张充和有“最后的才女”之称。33 岁时,她经沈从文介绍,结识了美籍德裔著名汉学家傅汉思。次年,他们结为夫妻,成为秦晋之好。夫妻俩还一同将《书谱》《续书谱》翻译成了英文版。
赴美之后,身处异乡,独自生活。曾面临生活的窘迫,为了偿还房贷,张充和想尽诸多办法。她在加州大学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周末的时间全部都要投入到各种家务事中。她的丈夫在晚年患上了抑郁症,即便在这样的时候,她仍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展示自己种菜的成果。
在耶鲁大学美术学院执教中国书法超过二十年,她在课外还教授昆曲,由此成为很有威望的学者。她身着旗袍,带着女儿学习昆曲,并且与丈夫一起成为著名的汉学家。
充和在 100 多岁时,依旧会在院子里种植玫瑰,会种植牡丹,会种植梅花。傅汉思这位汉学家曾经这样表述:“我的妻子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最为美好且精致的那部分。”
贵族的品质,只有价值,没有价格
张家有四姐妹,她们都活出了人生赢家的模样。其中,元和活到了 96 岁,允和是 93 岁,兆和也是 93 岁,而充和更是享寿 101 岁。
四姐妹和父亲
她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也都有着各自的不如意。然而,四姐妹以及那个年代的名媛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直面现实,既不悲观也不抱怨。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和打击,她们都能坦然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式的典雅生活,为后人树立了一种纯粹的生活典范。
晚年的周有光、傅汉思、沈从文
严复于《群已权界论》中称:“以伉俪的身份同时兼具师友的角色,对于真理需要有高超的见识和闲暇的情怀,这样才足以激发我们的志气。”由此可见,妻子不仅要成为伴侣和师友,还得有能力激发自身的“志气”,以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张家的四位女婿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是极为出色的人物。有人认为,张武龄的四个女儿所嫁的男人都极具文化素养,并且做到了中西兼顾,这种说法是真实的。但更客观地说,张家四姐妹她们不只是一代名家的妻子,她们本身也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即便除去丈夫那耀眼夺目的名声,她们依然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散发光芒。
张家四姐妹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家境殷实,这成为她们性情的发端。她们受到的教育很好,这让她们有足够的余地去保持肃穆,去追求雅致。
父亲张武龄,他不擅长说教。然而,他十分尊重生命。他鼓励身边的每一个人,就连仆人的孩子也不例外。他期望他们在生命的历程中能够有所建树。
他让张家的几个女儿从小便懂得生命是有目标的,然而无需凭借蛮力去达成。人性要比那些抽象的原则更为高贵。同时,人性也绝不可能与自身所秉持的原则相互违背或产生冲突。通情、达理、有志、同情,这些都是父亲留给她们的遗产。
让她们很早就知晓,生活能够转化为艺术。并且这种艺术,既符合道德,又具备美德。
张氏一家
现在的人们已经实现温饱小康甚至财大气粗,这时就想到要复制过去的品质。他们有心去复制,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复制,还有钱去复制,然而却怎么也复制不来。这是因为过去的品质早已消失不见,而要重新酝酿出这样的品质,是需要时间的。
老话说,培养出一个贵族需要三代的时间。从五四时期开始,过去的一些品质遭到了破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开始有了力量去想起要重建这些品质,而这仅仅经过了一代的时间。
所谓贵族的品质,是有价值却无价格的。它表现为贞静谦和,并且谨守礼节。以自身的修养来经营一生,最终活成一个体面人,这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人生目标。那种品质,如同水流般润泽,蕴含着微微的浪迹,然而始终保持着浑然的力量。
相关文章
- 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新观察:政府工作报告与政策解读助力1222万应届生求职
- 张允和与周有光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相恋的百年传奇
-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核心竞争力与促进创新
- 枣庄鲁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学会、枣庄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顺利召开
- 业务水平考试资格审核实行告知承诺制,严格把关确保职称评审公平公正
- 滨湖区优企【2025年04月14日】招聘信息
- 合肥工业大学领导新春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 送上诚挚祝福与美好祝愿
- 合肥教师招聘|肥西实验高级中学
- 合肥工业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隆重举行,10730名学子扬帆起航
- 被欢乐颂刷屏!5 美故事超吸睛,吃货看剧易饿,天天优惠美食来相伴
猜你喜欢
-
民国合肥张家四姐妹成就非凡 夫婿与弟弟皆不凡
在中国共和国,张张的家人有四名知名妇女,他们被称为“ Hefei的四个姐妹”。这四个姐妹是最大的姐姐张Yuanhe,第二姐妹张Yunhe,第三姐妹张Zhaohe和第...
-
2015年6月18日耶鲁大学中国女教授张充和辞世 张家家族事迹回顾
2015年6月18日,来自中国的女教授张宗(张宗)在102岁时离开了世界。 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教授是家庭中四个姐妹中最年轻的教授,也被称为“最后才华横溢的女孩”。她...
-
民国合肥九如巷张氏四姐妹:出身名门才貌双全的传奇女子
在中国共和国期间,“歌曲的三个姐妹”众所周知,他们很有才华。他们还与中华民国的政治领导人结婚。但是,Hefei Jiuru Lane的张家族的四个姐妹也很有名。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