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恭小兵:从十几年前的神交到今年夏的正式结识
全文大约6700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我在十几年前认识了恭小兵。那时的他,还在商报端着饭碗。那是橙周刊的岁月,那是风华正茂的一代。
那时的那种认识仅仅是一个粉丝对他的心灵交汇。未曾见过面,知晓有这个人,知晓合肥有这样一个文笔飘逸且放荡不羁、牛鼻子都难以约束的家伙。他的笔下大多是刀剑纵横的江湖,大多是古代的侠客,大多是意气风发的模样,大多是妖异狐媚且充满鲜活色彩的那些花儿。
如今粉丝变成了屌丝。有一个一直追着文字读了十几年的屌丝,到了今年夏天,才终于见了面,正式结识了那位躲在屏幕后头却已经招摇了十几年的中年粉丝的骚年。
恭小兵在我脑海中始终是个如同毛头小子般的少年,一位曾带刀在江湖闯荡如今带套东山再起的少年。他一直没有长大,依旧是那个偷偷地窝在高墙大院里肆意写作和意淫的少年。囚衣包裹着他满满的才气和炽热的火苗,包裹着他放浪的灵魂和跳跃的思想,就像蜘蛛织网一样,在逐渐发迹的霸都大地上蓬勃发展、气势冲天。
今年夏天我才正式见到了男神骚年,这让我非常激动,比见到刘德华赵薇还要激动。这种心情就像是拜会张艺谋姜文一样,我快到豆腐渣年龄了,很难再有这种初恋追星般的心情了,一定要记住这份缘分。
张艺谋、姜文、王家卫、徐克这些人一直是我所信奉的,有着一种虔诚且神圣的粉丝心态。而像刘德华、赵薇则属于其他的层次。刘德华还算二等,赵薇从未进入过我的视线,尽管她是安徽老乡,尽管有时距离我不过一二公里,但我却有着懒得去看她一两眼的那种心情。
有些事经过长时间会发生发酵。像枕头馍和格拉条会发酵,啤酒的麦芽香会发酵,臭鲑鱼的香中臭也会发酵。所以,在十几年后能够与这样一条老臭鱼见面,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味道的醇厚以及酸爽的浓烈。
见面那夜我喝了很多酒,呈现出一步三摇的样子。我醉眼朦胧,分不清鹿和马,模样很是滑稽,就像恭小兵当初初到合肥时的乡土气息一样。
那夜恭小兵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他一直都能正常发挥酒量,端起酒来很优雅,一杯接一杯地喝干。老枪毕竟是老枪,即便后来变得潦倒落魄,也依然保留着东北那特有的豪爽味儿。
小兵并非东北人,其骨子里也没有东北的匪气。他出生在山清水秀的黄山脚下以及太平湖畔。从他的文字中,能够一颗一颗地扒出当年那个太平一霸所具有的豪气影子,着实没有辜负那片如此美好的山水。
好的山水孕育了恭小兵的才气与灵气。他幸亏不是女儿身,不然如今必定会是一位能在省城招摇过市的绝代美人坯子。
然而那晚让我感到意外,小兵留了个心,提前给我准备了签名作品,那作品是《青春向前,沧桑往后》,还题了“逆境是最好的教育,郑刚先生雅正”这样的字样,这一招就制住了对方,无声地掳获了人心!粉丝们就像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宝贝一样,激动得讲话都开始哆嗦,赶紧拍照晒图,一气呵成地完成了这些动作。
所谓英雄迟暮,美人老矣。粉丝在见到小兵的第一面时,心里先是纠结了一下,接着又咯噔了一下。这么多年过去,恭小兵变得憔悴不堪,竟然成了这副模样!他黑黑瘦瘦的,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然而却精神矍铄,如同一只猴子精,目光炯炯有神。在他发黑的面庞上,那两只如同黑帮二哥才有的眼珠子,看得人汗毛都竖了起来。虽然经历了众多的坎坷磨难,然而却出乎我的意料,与文字和图片中那个一直穿着青衫、叼着烟嘴,吊儿郎当地码长城或者精神抖擞地刚从金宵帐里钻出来的模样完全不同,仿佛是两个人。
人一变得黑瘦,就显得格外短小。一短小,在客流熙攘中就毫不起眼。然而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小兵瞬间有些猝不及防,根本没想到闯进的这个人就是他的粉丝。我这人天生自来熟,就算他混成柯镇恶那样或者欧阳锋那样,我也能一眼识别出来,于是抓住他的手,开始一番膜拜与寒暄……
此一副是首次亮相。它与印象中和网上那个被认为是高大上、肥头大耳的公子哥的恭小兵相差很远。它其实也不过如此。稍微仔细想一想,如果小兵还没有颓废到这种地步,估计今天我也难以见到他的尊容。这样一想,我就坦然了。
来之前我实际上做了功课。我结合脑海中数年以来模糊的印象,在百度上进行了一些查询以做好备课工作。然而,我没想到恭小兵的网上简介竟然也是处处充满活力,每句话都像海鲜一样鲜活。
恭小兵,原名汪平。他欺骗了粉丝十几年,原来竟是汪家人!恭小兵是中文界“80 后”概念倡导者,但实际上他是 70 后,就像老黄瓜刷绿漆一样,顶着 80 后的帽子玩新鲜水灵,估计是为了照顾女读者的心理或生理需要。他杀过猪,砍过人,这就完美地解释了一直让我纳闷的关于他的少年犯岁月!在那个未成年的年代,就能熟练掌握白刀进去红刀出来、黑道挥刀白道服刑这种精髓的,肯定是个标配五星带钻的小痞子。少年时失足,混到那种地步,失身之类的事情也是很自然的,次数就忽略不计了。命运充满坎坷,身世确实如此,人生有起有伏,既有辉煌也有压抑,畸形与野蛮共同发展了很多年。5 岁开始上小学(仲永 2 号),16 岁进入监狱(难道这么多年都在拿监狱子弟中学来糊弄人吗?!),在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了四年(瞧,还是省级的呢!少年时就有了名气,一入狱就成名了!)。2000 年刑满出狱(不知道那天在监狱门口有没有凯迪拉克、墨镜、白鸽、雪茄和风衣来迎接呢?),以建筑工地泥瓦工的身份(又是大陆版阿杜的那一套路!)似乎工地往往容易诞生怪才,搬砖时间一长,头脑就容易出现异常情况(比如进水或者长毛等)。在文学创作领域,他们努力奋进(确实如此!深有体会,白天是农民工,晚上的夜生活单调乏味却又各显神通,肤色不论黄黑)。最早在台岛出版繁体单行本《我曾深深爱过谁?》,其一,原来恭大官人也在走笔者所喜爱的台岛路线;其二,至今难以忘怀村里那个叫小芳的姑娘,曾为她而砍人进了牢房?!之后相继出版了《云端以上,水面以下》(或许初稿更应称作“云端之上雨面以下”)、《无处可逃》、《草根时代》、《总是不消魂》(物极必反,随后便报复性反弹,夜夜销魂、耕到天亮)以及《开门开门开门,我是你爱人》(先睹为快的朋友称,这展现了作者光辉岁月中的后宫生活图景)等一系列所谓的残酷青春作品(其实这青春并不残酷,七分香艳三分孤独,谁不曾有过或者向往过如此的残酷呢?)!)。
2004 年,其处女作《无处可逃》为自传体小说(需重点记住,此为自传体,期末考试会涉及)。该小说在天涯社区连载后,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大家都在思考,这孩子还不到 16 岁就杀猪、砍人、玩女人,得有多帅、多拽、多销魂啊!)。之后,出版商借此炒作,将其包装为“80 后文学领袖”(仅仅这“80 后”三个字,已经或者即将害了多少女青年啊!)天价买断了《无处可逃》的 10 年版权,难怪那段夜夜笙歌的辉煌岁月,这天价 10 年版权,本就应是寻欢作乐的代价。而它也在一夜间蹿红网络,就如同在一夜间踏遍了长安的花月,这一切都值了。
2013 到 2014 年期间,与华文天下展开合作。推出了杂文集《我叫恭小兵》,其含义为“老子又杀回江湖了,爱咋咋地”。还推出了文娱评论集《不过如此》,其前缀定语是“万花过后……”。同时推出了长篇小说《高利贷跑路日记》,附带说明:那段时间流行局长日记、校长日记、陈冠希摄影日记等。另外推出了《文武双全》,意为“文在报端,舞在房间……”。
2005 年 3 月,入选了“80 后五才子”。这是对当年江南四大才子的一种致敬,他们摇摇摆摆地走上桥头柳梢下,使用蹭得一班少妇大妈回头加 QQ 的伎俩。
2008 年元月,联合了新浪和搜狐。推出了“2008 年度 80 后实力作家排行榜”。
2008 年 3 月,做客中央电视台 12 频道的《心理访谈》栏目。我有幸看过这个栏目,从此一炮而红,大家记住,这里的“炮”是重点,要考哦!
2008 年 10 月,在天涯社区 2008 年度的评选中位列十大原创写手之首。他的作品字字原创,篇篇原创,都是他凭借着白加黑般的鏖战精神,在沙床上用身体书写出来的,是灵魂写手。
2011 年度中国十大励志青年中,排名第二。度姐告知是“2011 年度中国十大农村励志青年”,农村是重点且必考。第一名是奇葩草根王宝强。亚军之后的那些人在水中都难以被看见,属于超屌丝。然而有了傻根宝强就足够了,他一人便足以撑起榜单和台面。
说了这么多,似乎没有重点,也没看出恭小兵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实不是这样的,小兵不是普通的三鲜鸡蛋汤,那该怎么揭开他像海底捞式麻辣火锅那样的味道呢?这得从头开始梳理了。
我追恭小兵文字的那段时光,是从那篇盖世狂魔李元霸开始的。这篇文章登在商报副刊上,标题依稀记得是《遥想当年李元霸》。文中的李元霸极为嚣张,天下无人能敌,见风就能劈开风,见雨就能杀死雨。他挥舞两只大锤,就像耍胸罩一样流畅自然。翻遍四大名著,似乎除了孙悟空,几乎没人能治得住这只猴儿。就这血气方刚的 250 小瘪三,最终狂妄过度,与天死磕,根本不把天地放在眼中,连雷电都不在乎,直接扔锤去顶天。江湖自有其规矩,No 作 No die!这小瘪三被自己的双锤砸中后,双锤一个闪回,他便被砸死在了驹马之下,最终碾落成泥。
那时小兵的文字生猛且如芥末般,意气风发,风流跌宕。那时恭小兵稳稳地端着商报这个香饭碗,端得很欢,还没事包揽了好几个专栏。在面条吃的呼啦啦滴溜溜响的阶段,他放出来的每一泡屁都呈现出云雾缭绕、精灵鬼怪的样子。在小小庐城,他收获了无数粉丝,尤其受到女色青年的喜爱。
我那时正处于人生第二个坎子的前端。我还住在九溪江南,那里徽州味十分浓厚。我看着小桥、流水、凉亭和古桥,发会儿呆,瞅瞅一些鸡汤或鸡血的文章。我竟然觉得人生不过是曲子短暂、水流觞曲,只是一杯漂浮的茶罢了。就像小兵后来写的《三杯酒饮了浮名》那样,万千纷繁之事,不过如此,都只需一杯酒就能饮下人生中的少年苦闷。
那时商报正处于黄金时代,身姿婀娜,香气隐隐浮动。我曾订过本土的几种大小不一的报纸,经过一番比较后,最终选择了在旮旯缝中艰难生存的商报,原因是看中了由那几个精明的人办的《橙周刊》。那种每周一次、引领省城文艺圈格调风范的策划专题,在当时启蒙和熏陶了那些浑身充满乡土气息且十分浓厚的粉丝的心。
那时庐城十二少中的小兵他们一伙在环城河那一带十分活跃,对面是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会所的“兰宫”茶社,茶社里曾有过不少各路门派的文字流传。除了小兵所写的类似金戈铁马般的文字,还有很多本土小文人们创作的各类风花雪月以及狗血狗尾巴般的剧情。现在那一带变成了老报馆文艺区,就像 798 和驳二一样。它的底子更厚了,在那时,新月光茶楼(孙二娘卖布的地方)和茉莉餐厅的烘托下,那一片环绕着环城河的地方,空气中都仿佛弥漫着风流倜傥的气息,俨然已经成为还未发育成霸都时的省城的文艺中心。
霸都的文艺圈不算大,但是装笔的人特别多。很多我都认识,还有一些是朋友圈边缘的、自怨自艾的文字小混子。他们涂抹胭脂或者劣质香水后,在各种群里和沙龙里装出高冷、前卫、比格高的样子,像装葱蒜一样。他们引经据典,到处抄袭一些老书籍上的字句段落,然后长篇大论地摇头摆尾一会儿。把自己伪装成学富五车、开口就是孔孟的余秋雨那样的人。接着,他们不失时机地跟主流老爷们摇摇尾巴,跟外围那些自带装笔美颜功能、甩甩水袖的人也有来往。我大多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默默关注着他们,偶尔给个打赏的赞。虽然偶尔会有井水河水犯相的情况,但又觉得你们不过是千字百元的拧巴样子,也就没太往心里去。
但小兵显然是个让我眼前为之一亮的独特存在,是个独自骑着马、握着剑闯荡江湖的与众不同之人,就如同那种从污浊的泥中猛然跃起、横空出世的泥鳅一样,它在水面上灵活地扭动着那矫健且肥滚滚的身子,接着一个浪花接着一个浪花地扑腾着,让人看得十分眼馋。
那时商报有个留着飘逸波浪发的人叫章西俊,他摄影技术很棒,同时也让一批又一批 00 年代的女生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那时商报上时常会刊登一些搔首弄姿的女子。这些女子都是省城自认为还有些姿色的女人,有的是大学生,有的是良家女子,有的是风尘女子在坐台,有的是深闺中的少妇。她们一个个拍的样子,仿佛是惊涛拍岸、欲迎还羞。我看了看,发现不少文字是小兵亲自撰写的。花絮上也经常撒一些外出拍摄或外出约会的消息。于是,我自然就开始联想,想到了巫山云雨、云雾缭绕等情景,不一而足。
不可否认,那个阶段是小兵的写作高潮期。QQ 上出现过不少女知青的影子,博客空间里也有。有些影子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就像红袖添香,红颜润字一样。于是,小兵的文字一天比一天写得更加骚气冲天、浪花四溅,远在九溪的粉丝看到后,直觉得生猛劲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小兵身处那个声色犬马的年代。他阅尽万花后终归变得冷漠。他痴迷于麻坛,一生都在其中。渐渐地,他的粉丝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文字里那些花呀草呀的东西少了很多,却多了一些类似九阴八股爪的麻坛心经,以及大口喝酒、大把输钱的福贵岁月。这些明骚与愤慨在《往事干他娘,打打麻将》这类文章中一下子喷发出来且难以收拾,然而他又仿佛头顶有三尺神明般,不停地更换马甲和战场,真让人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为了躲避老婆查岗还是躲避前前前女友来搅局,只要一言不合就换个马甲去写那剩下的一批充满酒精味和橡胶味交织的文章,害得我时常去思索他的名字和博客,津津有味地追读他那些散发着浓浓荷尔蒙和腥臊味的文字……
小兵是伟大的,木子美姐姐是伟大的,后来居上的陈冠希果果也是伟大的。他们都为我们那些隔窗瞭望的屌丝岁月奉上了一道又一道活色生香的浮世绘图。
江湖的路靠走。有的人走着走着便冒起青烟;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倒在路旁;有的人走着走着走到了大码头,而大码头走着走着也会偏岔方向……在灯红酒绿与磨磨擦擦之中,小兵过早地进入螺丝岗,成为一名光荣的、享有编制的少年犯。
然而上天护佑英才,英雄永远不会陷入绝境。在牢狱之中,那小兵如同韦小宝般机灵。他成功地从一名被高墙铁丝网保护着的文学少年,转变为日夜如春蚕吐丝般勤奋创作,逐渐发迹。凭借一篇又一篇撼动监狱长的作品横空出世。自此,他便开启了那终生难忘的把酒寻欢的兰宫时代,在兰宫饮花酒,红袖沏红茶,边喝茶边饮酒边听洞箫,骑着马告别尘世……
万千浮名寻欢后,一剑挥指成商人。
小兵有过声色犬马乃至经商的经历,这些光辉岁月我都是从道听途说和他的文字中拼凑出来的。虽然可能有偏离,但偏离不大,除了那些女人的名字、写过的次数以及互甩互掐的桥段。
都说文人容易头脑发热,感情用事,做事一根筋,可他们在生意场又显得很糊涂,总认为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兄弟,以为喝三杯酒就能忘却名利,用一杆秤就能赚到百斤银子。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与他们的想法大不相同,情况很复杂,他们的美梦无声地破碎了。一场看似体面的徽尝道大戏结束后,恭小兵最终落得个一败涂地,逃跑离开了。
小兵从担任董事长起,从未想过会有跑路的那一天。就如同他从未想过箫神会在他功能有恙时抽身而去,那一刻的背影。他想到的和没想到的,到头来都只是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英雄退潮之际。一把破包,一个像鸟一样的人,一支破笔,一个浪荡的背影,乘船在江湖中,随着烟波远去。再也没有了家门口桃花潭水深千尺,用一把血喉祭奠少年的那年的洒脱劲儿。
恭小兵逃至中原大地时背负着百万债务,那些高利贷的票根堆积起来都快有他的身高那么高了。红尘渐渐消散,海潮也退去了,他归来时身形枯槁,影子孤单,独自一人。他有一本跑路日记,在天涯漂泊。至于在这期间发生了哪些江湖之事,无从知晓,只有在网络上的版本流传得很厉害,充满了荒诞和激烈的言辞。
我都置之不理,一概不信。
跑路这件事最终让小兵失去了十几年的人脉、金银、女人和圈子,也让一位老大哥的公子受到了牵连。他们相互鼓励,虽然处境潦倒但仍残存着一丝希望,只能靠麻将和啤酒来消磨时光,变得一贫如洗。
这事后来我便插入频道了,进入了小兵演绎的下文。
小兵值得交往,对我很友善,做事谨慎,待人真诚。这是很难得的,像他这样在江湖上声名显赫的前朝人物,竟然对我一名文学小青年如此真诚,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感激不已,铭记在心中……幸好他不是女人,不然说不定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献身。
但小兵也远非糊涂或装糊涂之人,各种九九八八,他心中倍儿清。小兵会因黄小邪酒后撒泼而多次向我道歉,会因池州包皮的两面三刀与昧着良心的褒贬而严厉斥责并拉黑对方,会因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而多次约我喝酒并致谢,会因点滴之情而主动以涌泉之态约我,还要求帮我拿号出书、扶马上台……不论世事怎样,不论风雨满城,我至少看到了一个言语不同的小兵,看到了另一位充满温情与阳光的小兵,看清了历经世事却平易近人且将我当作兄弟的小兵。
这股清流与省城的文字圈明显不一样,和那些隔离且排他、带有半种垄断性质的报媒途径差异很大。
所以,小兵不属于那些拉帮结派、蝇营狗苟的利益团体。他就像是在十八年才出一个茅盾文学奖的环境中,在那狗屁诗人创作贫瘠的环境里的一缕清风。他与那些啃几年才自费出一本自我意淫的狗屁作品,却自称为文豪诗圣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仿佛云泥之别。
小兵的这种清风状态让我深受启发且倍感亲切。那熟悉的味道依旧,那炖了千次却依然硬朗的骨头也在。曾经经历过许多,如今归来却如青云般。所以在敬他酒时,我自然而然地说出了“改邪归正”这个赞誉之词,陪着他一杯又一杯地敬曾经的老领导和老朋友,积极地推荐并推动改编自小兵自传体《无路可逃》的电影改编……心中的感受无法用言语表达,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还记得那次见面印象深刻,内心感动的一二他事。
屌丝入门比较迟缓,反应也比较迟钝。当他们一脚踏进文字圈时,会觉得眼前的景象如同大观园般绮丽。他们会觉得那些名字都很厉害,就像薛大傻子、二郎神、三狗逼那样的名头。小兵随便提到一两个名字,屌丝都会觉得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甚至会半张着下巴。当聊到芋头和小辉时,小兵立刻即兴掏出电话给他们致电,然而他们却反常地冷淡,左一个没时间,右一个再说再说。小兵明显有些尴尬,脸色一会儿灰一会儿绿。屌丝反而表现得很大度,他站起身来,面带笑容地和小兵碰杯。口中不停地说着没事没事,还表示自己今天过来只是为了拜见对方,其他的都不重要,都如同浮云一般。他只在乎和对方见面,已经感到非常开心了。
嘴上应承着小兵,内心却对这两个二货打了十八次冷棍。别那么嚣张,别那么拽!你们算什么呀!好歹我尊敬的偶像给你们打电话邀请来喝酒了,你们装什么忙、没时间?没时间还在微信被窝里晒了半天肥皂朋友圈?
我知晓小兵有抬举我的心意,知晓小兵有爱惜人才的情意,知晓小兵秉持大道从简的理念,知晓小兵会以礼遇对待知己。正因如此,我一杯接着一杯地喝,一轮接着一轮地喝,一直喝到兴致高昂,喝到酩酊大醉。
所以后来在那第二局,我再次敞开胸怀豪饮。我陪着小兵一杯又一杯地向与我有点过节的协会老大以及一帮同仁、副主席敬酒。虽然酒醉了,但心里却很清醒。我举起酒杯,洗去过去的尘事。岁月就暂且往后放一放,喝这一杯就能感受到知遇之恩。
这种知遇之恩是很珍贵的,其中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在红尘凡尘之中,无论是草民还是白丁,都经历过许多的起伏变化,深深感受到冷暖的滋味。时常会通过一杯酒来忘却过去的事情,通过一壶茶来品味人生的滋味。
人生是什么呢?有几个人能真心对待?在唏嘘中度过了几十年,哪里才是青春的所在?因此,小兵如今对人生看得很淡,但对真情却看得很重。我们都已到了四十岁,都步入了那个不再糊涂的年纪,过去的事情就只是过去的事情了,来生也不再去幻想,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珍惜现在手中拥有的,不过问过去,只关注明天早上,用小兵的话来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打打麻将!
不过如此,然而这也是真实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之中,有奔赴红尘的芸芸众生般的我们。在这样的情形之外,有那个我要一生追随并且不断升级升华印象的恭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