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宠物变背‘猫贷’:免费背后的昂贵陷阱
说好要领养宠物,怎么就背上了 24 期或者 36 期的分期付款呢?近期,“免费领养小猫却背负‘猫贷’”这个话题登上了热搜,同时“女子领养猫咪到家后病死背负‘猫贷’”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宠物经济”持续升温,宠物领养馆在多地商场、居民区以及高校周边纷纷出现。爱宠人士怀着“领养代替购买”的心态踏入店内,满心期待地带着心仪宠物回家,可之后却发现,“免费”背后暗藏诸多陷阱,比如需要长期复购、进行分期付款、购买高价宠物用品,甚至宠物离世后仍要继续还款等,所谓的“领养”看似免费,实则代价高昂。
店家口中所说的“免费领养”,到底是“真公益”呢,还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呢?针对此问题,《法治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爱心领养”竟成分期债务
扫码走流程领猫的时候,压根没留意到还要分期付款呢!提及之前“免费领养”一只小猫的那段经历,就读于安徽合肥某高校的小明十分气愤。原本期望“免费领养”,却意外地背上了为期 24 个月的分期债务,每个月都得支付 398 元来购买猫咪用品。小明过了半年多的时间,算了一笔账。当她把债务最终结清的时候,所付的总费用会超过 9500 元,这个费用远远超过了购买猫咪的实际价值。
像小明这样陷入“宠物贷”套路的爱宠人士并不少见。
记者了解到,宠物领养馆的商家用“免费领养”“领养替代购买”来吸引顾客到店。之后,又以“宠物粮保障计划”“无忧养宠计划”等名义,让消费者办理两年或三年的分期业务,每月需支付数百元。这些钱款被用于在商家的小程序“商城”购买饲养用品。这种每月定时付款的模式被称作“宠物贷”。
近日,记者对北京的多家宠物领养店进行了走访。在这些店内,我们看到有很多透明展柜。每一个展柜的格子里,分别圈养着美短、英短、布偶、德文、暹罗等品种的猫。选择“领养”猫咪的人有不少,在不少猫咪的展示柜前,都挂上了“已预定”的标识。这种“领养代替购买”的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合理的。然而,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进行搜索后发现,因“免费领养”而引发的麻烦事有很多。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超过一千条解除“猫贷”分期付款的诉求,以及超过六百条解除“免费领养”的诉求。从这些投诉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许多消费者在没有留意相关协议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就直接选择了同意选项。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觉得“猫贷”属于捆绑销售行为。有网友直接说“这实际上就是在利用人们的爱心来进行消费”。
“免费领养”实则市场交易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商家经营“免费领养”并分享经验。他们称“活体作为赠品能促进客户下单”,还宣称“以免费领养的方式可解决活体宠物交易门槛高的痛点”,其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
记者在线下向相关商家询问关于分期付款的依据,然而商家都回避了该问题。与此同时,店员再三强调,后续扣款依然能够用于购买宠物用品,并且领养人并不会“吃亏”。
有不少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领养人通过亲身经历说明,在商家的小程序商城里,宠物用品种类较为有限,品牌也缺乏保障,并且充入的钱不一定能够满足养猫的所有花销。
这种模式下的“宠物领养”究竟属于何种性质呢?《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表示,如果“领养”需要支付相应的代价,深入分析来看就是“买卖”,只是把猫咪的代价设计成了其他费用而已。
该类合同名为宠物领养合同,然而实际上,消费者需要以分期购买宠物用品作为附带条件,商家通过此方式获得经济利益,这是买卖合同和赠与合同的复合型合同。长期关注“宠物经济”的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家事审判庭)法官助理李成指出。
记者从几名领养人提供的合同里看到,双方约定把授权给第三方的权利给了第三方,让第三方按月扣款转给商家,并且在这个期间不能够随时取消这个授权。多位领养人把自己的遭遇分享了出来,在宠物遭遇不幸死亡或者生病之后,领养人还需要继续按照约定分期付款,因为这样而产生的关于宠物身体健康方面的纠纷数量并不少。
关于被领养宠物健康问题的责任划分方面,马丽红持有这样的观点:倘若“领养”属于无偿行为,那么商家就无需承担商品的瑕疵担保义务,同时领养者在领养这个环节也不具备消费者的身份。然而,要是属于“买卖”行为,商家就应当承担所售宠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并且消费者也拥有知情权、选择权以及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警惕爱心和善意被精准营销
记者经过查询梳理得知,在全国范围内,有 33 起此类纠纷进入了诉讼程序。其中 32 起判决清晰地表明,领养方需要依照合同约定来购买猫粮。并且由于领养方的违约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有一例判决持不同意见。该判决认为,作为原告的商家在案件里没有如实告知所涉猫咪的患病情况,这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领养方因为商家未如实告知而未履行购买猫粮的行为是符合常理的,所以领养方无需承担违约金。
李成表示,公众讨论的角度与法律层面的认定存在差异。消费者起初以低成本获得宠物,这与商家在“宠物领养协议”等合同中规定的宠物免费领养有所不同。然而,消费者需分期支付宠物用品费的约定,通常应被视为交易双方经过协商权衡后所表达的真实意愿,这样的合同是有效的,双方都应该严格遵守并履行。
从长远角度来看,“宠物经济”一直持续繁荣。在这种情况下,宠物领养所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对于那些心怀善意的爱宠人士来说,当遇到打着领养旗号实际上是在进行营销的情况时,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善心不会被辜负呢?
切勿被“免费”的诱惑所迷惑!在参与各类“宠物贷”之前,要认清它的本质是市场交易行为,而不是公益活动,同时还要评估好自身的经济能力。李成提醒爱宠人士,签约前要与商家确认宠物健康状况,还要明确约定宠物用品的种类、品牌等内容,以防商家提供劣质产品;审查合同时,要对不利条款进行修改或拒签,并且留存协商证据;履约期间,消费者应善待宠物,同时留存获取、使用商家提供的宠物用品的证据;若遇违约情形,可先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则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