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投资者关注岭南股份与浦东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项目布局与未来发展红利

时间:2025-03-26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33评论:0

近日,有一位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在股吧里向岭南股份的董秘提出了问题,询问岭南股份是否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项目,并且表达了希望该公司能在湾区多获得业务的期望。与此同时,在此之前,已经有投资者向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内的上市公司浦东建设进行了提问,询问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该公司是否会从中受益。

显然投资者对地处国家战略之地的企业的未来发展持看好态度,期待红利能够释放。事实上,京津冀地区在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产业、创新的一体化进程,粤港澳地区也在加速推进相关一体化,长三角同样在加速推进区域交通、产业、创新的一体化。这些区域都在增强自身的区域创新力和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的集中度,并且都在争先打造我国发展中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区域政策密集落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指导性文件下发后,各个区域迅速开始落实阶段的工作,同时一大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纷纷开始启动。

日前,广东省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将按照“三步走”的安排,有力且有序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另外,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 - 2020 年)》,被人们视为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

具体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会首先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并且会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重点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支持,同时围绕信息消费、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以及其关键环节,实施一批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绿色石化这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同时推进深圳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并且对建设澳门—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进行研究探索。设立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进行研究。推进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

合肥陈寅_陈煚合肥_合肥陈高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日前公开表示,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在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来制定地方实施方案,且这些实施方案也在推进当中。在此之前,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透露了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抓紧编制一批专项规划,接着启动实施一批专项行动,然后制定一批实施方案,之后落实一批重大项目,再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最后推进一批民生工程建设。

京津冀方面,北京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表明,“4+N”产业合作格局将得到巩固提升,其中包括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与此同时,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将加快推进,比如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基地。此外,要加快“三城一区”的建设步伐。要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与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一站一台)的合作。要为三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联合研发等多种服务,包括测试检测、技术转移等。

政策红利促投资升级

众多大项目开始上马,各种政策红利得以释放,这促使各区域的投资迅速实现升级。18 日,上海国际集团带头发起并设立了“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该基金的总规模为 1000 亿元,首期规模是 100 亿元。在 6 月下旬,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其中包含上海松江、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长三角的九个城市,签署了 86 项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 2192 亿元。

上海青浦区公布了相关内容。该区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目标为核心,从示范区四个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着手。梳理并确定了重大项目,共有 128 项,总投资达 1458 亿元。其中包含社会投资项目 31 项,总投资额为 509 亿元;还有政府性投资项目 97 项,总投资额是 949 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方面,湾区内的各地市迎来了投资的高峰期。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深圳市 2019 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该计划显示,2019 年深圳的重点项目一共有 735 个,计划投资 12413 亿元。其中,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方面,计划安排年度投资 287.4 亿元;在城市干线路网工程建设方面,计划安排年度投资 287.4 亿元;在综合立体停车场工程建设方面,计划安排年度投资 287.4 亿元;在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方面,计划安排年度投资 287.4 亿元。民生服务项目安排年度投资 137.7 亿元。对于支持未来发展的科创,推进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安排年度投资;推进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安排年度投资;推进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临时封闭测试区等项目,安排年度投资 124 亿元。

京津冀区域历经 5 年快速建设期后,步入稳定投资阶段。北京在 2019 年将精力集中于推进 100 个基础设施项目、100 个民生改善项目以及 100 个高精尖产业项目,也就是“三个一百”工程。重点工程当年计划完成的投资约为 2354 亿元,建安投资约为 1243 亿元。河北省有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 133 项,年计划投资 1028.7 亿元。天津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有 4 项平台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为 59.1 亿元。

区域外溢效益明显

合肥陈寅_合肥陈高_陈煚合肥

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经济增长源于内部的大量投资,显示出巨大的外溢效应,带动了较弱地市共同发展。

7 月 16 日,河南省新乡市举办了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的签约仪式,该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签约共涉及 38 个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 394.85 亿元。项目的类型涵盖了工业类、文旅类、服务业类以及基础设施类。

粤港澳区域的外溢现象较为明显。广西贵港市投资促进局的数据表明,在今年 1 月至 5 月这段时间里,贵港市累计新增了 145 个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为 399.58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37.64%。其中,来自粤港澳地区的投资项目有 52 个,投资总额达到 182.26 亿元,占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的近一半。

2019 年湖南举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恳谈会。会上共签约 32 个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农业开发等领域,投资总额约 1700 亿元。在此次恳谈会中,衡阳签约项目数量达 42 个,投资总额为 283.8 亿元,总引进资金 273.8 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广西和湖南之外,湖北、江西等地也都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接。

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指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对于湖南而言,是其在新时期开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湖南众多企业的重大商业机遇。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持续推进,湖南能够主动地对接大湾区产业以及经济的发展,进而成为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的拓展部分,两地能够一同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