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市2035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读:迈向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时间:2025-03-2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66评论:0

“奔向2035——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读”系列报道

更高更远更快更强,2035年的合肥,将与世界更“近”。

国务院最新批复的《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为合肥确定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同时确定了“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

支持合肥市打造航空枢纽,打造铁路枢纽,打造航运枢纽,打造公路枢纽,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以完善,促使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集聚辐射效能得以提升。到 2035 年,构建起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起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成能够链接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能够沟通全国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能够辐射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

飞得更高

合肥机场区域辐射能级提升

乘“机”而上,比邻世界。合肥一直在为这一梦想振翅向上。

2024 年冬航季,因为看好合肥市场,东航安徽在原有的空客 A320 机队之上,投入国产 C909 飞机来执飞,从而形成了“双机队”的运营格局。2025 年春运时,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客流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达成了“开门红”。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也就是 1 月 28 日到 2 月 4 日这段时间,合肥机场一共对 2330 架次的航班进行了保障,运送的旅客大约有 30.8 万人次。基本实现与国内适航省会城市及经济强市、热点旅游城市的通达。

即将起飞的安徽地区春运首架C909国产飞机。

《规划》指出,合肥会提升合肥机场的区域辐射能级,以此来支撑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建设。合肥将支持新桥机场的扩建工程,确保扩建工程二期用地得以保障,同时预留三期扩建的空间,为远期建设 4F 等级机场的空间需求提供支撑。加强空铁联运,要支持新桥机场站的建设。引入合肥至新桥国际机场至六安的城际线路,以及新桥机场 S1 线。同时预留合肥至淮南至蚌埠的城际等线路。以此来加强新桥国际机场与周边地市以及城市铁路客运枢纽之间的交通联系。

2021 年 11 月开始施工到现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 T2 航站楼已经有了雏形。同时,T2 航站楼旁边的综合交通中心也在按照既定的计划,以快速的方式推进建设。

这样的设计能让旅客拥有更好的乘机体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T2 航站楼的项目负责人是李建华。他是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工程师。他还是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等北京三座“国门”的建设者。他也是这些“国门”的亲历者。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施工现场。全媒体记者 杨凤炆摄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国际货运方面,作为全省一类航空口岸。它先后开通了多条全货机航线。这些航线能够保障本地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原料需求。同时,也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来自欧美及东南亚的新鲜水果,以及三文鱼、龙虾等水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

合肥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为依据,一方面会优化拓展货运航线网络,另一方面会提升口岸服务效能,同时还会完善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并且健全多式联运体系,以此形成服务全国、通达世界的航空物流体系,保障航空经济的发展空间,支撑合肥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行得更远

合肥高铁“朋友圈”越来越大

那时,合肥南站开行的列车只有 7 对。

2024 年 12 月 26 日,沪苏湖高铁开始运营。这样一来,合肥前往上海不必再经过南京,而是可以经由芜湖、宣城、湖州到达。合肥新增了 16 趟途经沪苏湖的列车,又增添了一条通往上海的高铁通道。在 2025 年 1 月 5 日调图之后,合肥南站的图定高铁数量达到了 246.5 对,合肥的高铁“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附近_合肥新桥机场周边道路_合肥新桥机场周边有什么好玩的

根据《规划》,合肥市会保障以下高铁的合肥段建设空间:上海 - 重庆 - 成都高铁、合肥 - 新沂高铁、合肥 - 信阳高铁。

优化铁路枢纽的布局,对合肥站、合肥南站、合肥西站这三大客运枢纽进行建设和提升予以支持;保障肥东站、肥西站、合肥北城站、新桥机场站、水家湖站、巢湖站、巢湖东站、庐江西站等的建设空间,构建起相互联通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合京通道、合郑通道、合武通道、合港通道、合福通道、合杭通道、合沪通道,还有在建的合青通道、合雄通道、沿江通道,合肥正着力推进高铁网络从“米字型”向“时钟型”转变。未来,随着规划中的合康通道、合温通道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合肥“时钟型”高铁大枢纽的格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到那时,从合肥启程,高铁能够直达更多遥远的地方。

合肥南动车运用所里,近百组动车组列车集结在一起,显得十分震撼,并且已经整装待发。全媒体记者王浩进行了拍摄。

2024 年,合肥在“海陆空”物流通道方面全面发力。合肥的中欧班列发运量再创佳绩,全年一共累计发运了 909 列。与 2023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72%。这构建起了合肥与欧亚大陆之间经贸往来的坚实桥梁。

《规划》在支撑铁路物流发展方面,保障了合肥北站的扩建工程以及陆港货运枢纽的建设空间,同时预留了合肥货运东绕线和合肥国际港务区货运枢纽的建设空间。

跑得更快

高速密织成网内畅外联

日前,合肥至杭州高速公路的合肥段项目用地预审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批复。这一批复标志着该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S24 合杭高速(合肥段)项目得以实施,会改变合肥至杭州仅通过单一高速公路通道连接的局面。它能有效减轻合肥至芜湖(经芜湖长江大桥)、宣城以及广德方向高速所承受的交通压力。并且,对于加快长三角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使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及产业实现协同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是合肥高速建设的一个代表。预制箱梁一片片地浇筑成功了,墩柱一根根地拔地而起,桥梁一座座地缓缓相连……近些年来,合肥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加快了,就像跑出了“加速度”一样。

龙岗路跨南淝河特大桥工程顺利合龙。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里,G9912 合肥都市圈“大外环”高速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同意。此环线高速的全长为 283 公里,能够辐射周边地区,通勤 1 小时便可抵达庐江、舒城、桐城、六安、淮南、滁州等城市。该环线高速建成之后,将会对合肥市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通行压力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称,G9912 合肥都市圈环线正在全力推进建设。其中,东环线的明巢高速合肥段在 2022 年已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合肥“大外环”的第一块“拼图”已到位,合肥都市圈“大外环”高速正加速走向“闭环”且畅通;北环线的滁合周高速合肥段已顺利完成交工验收;西环线的淮桐高速合肥段、南环东段的宁合高速合肥段以及南环西段和襄高速合肥段正在加速建设中。

明巢高速公路合肥段。

根据《规划》,合肥市会对高速公路网络建设予以支撑。其重点在于保障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这些方向的通道建设。到 2035 年的时候,合肥的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能够达到 1100 千米以上。

合肥将依托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等来加强中心城区与县(市)城区、产业新城的快速道路交通联系,以此形成多通道复合快速交通系统,提升市域公路的服务水平。同时,要保障合六路、宿松路南延、方兴大道东延、蒙城北路北延、S105 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建设空间,以便快速串联起外围县(市)的重要发展节点。

运力更强

合肥“通江达海”梦更清晰

合肥新桥机场周边道路_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附近_合肥新桥机场周边有什么好玩的

这标志着合肥 - 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通。

这是合肥的第一艘“330 车位”滚装船。它能够通过江淮运河实现江海直达。这对于完善合肥市汽车出口的供应链物流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助推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也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通。图源:安徽港航

以新能源汽车作为例子,之前从南京转运时,每台车的运费能节省大概 1000 元。从合肥到上海接着到南非,仅仅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江淮汽车订单支持部的物流经理朱明盛对此有着直接的感受。

安徽省派河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殷勇进行介绍。大产业、大企业以及大项目接连落户,使得合肥港吸引了 MSC、ONE 等在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知名船舶公司来开展业务。合肥港还常态化地开通了多条直达航线,并且与沿江的南京港、上海港实现了港港联动。平均每天有 10 班以上的始发班轮,从而形成了公交式驳船运输。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港航建设管理处的张勇军处长介绍说,在已有的合肥到上海的航线之上,交通部门会持续充分地利用江淮运河的优势,主动地谋划并开通合肥到皖北以及河南等上游的航线,以此为合肥地区的车企拓展服务的范围,搭建起皖豫之间汽车滚装运输的通道。

江淮运河使原来的合肥港口由“喂给港”变成了枢纽港,并且让不靠近海洋、不沿着江河的合肥,在水运方面拥有了更远大的目标。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全媒体记者 杨凤炆 摄

根据《规划》,合肥要提升合肥港在区域航运中的枢纽地位,并且保障合肥港的建设空间。还要完善水运集疏运体系,推动连接重要港口的专用通道、高速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以促使各种运输方式能够与港口实现有效的衔接。同时,要保障引江济淮航运工程以及合裕线扩能改造工程的建设,还要科学地谋划兆西河一级航道入江通道的方案。

在不远的将来,3000 到 5000 吨的江海轮有希望在合肥内河畅快航行,并且能够与沿海港口实现“河海直达”,以此来推动合肥水运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策划|汪雷

统筹| 周文丽

文字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余佼佼

图片| 本报资料图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出品|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一审|吴弘;二审|束芳;三审|杨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