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2020年发展回顾与展望:新一线城市崛起,未来五大片区蓝图擘画

时间:2025-03-2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42评论:0

2020年的合肥,确实“火了”。

年初进入了“新一线”,接着蔚来等企业总部入驻,从而打造出了“新能源汽车之都”,随后“风投之城”也在全网变得火热。年末即将来临,合肥的 GDP 距离进入万亿俱乐部只差最后一步,很有可能凭借“万亿合肥”的这份成绩,为 2020 年画上一个极为显著的惊叹号。

未来合肥的答卷是由今日的合肥来书写的。站在 2020 年的年末往前去看。未来的合肥到底会是何种模样呢?

蓝图已擘画完毕。在今年 3 月底举办的全市稳投资暨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上,合肥明确了未来三年重点建设的“五大片区”。

这其中,骆岗中央生态公园以及东部新中心是对城市发展洼地进行重建式提升。运河新城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在地理及功能上对滨湖科学城做板块拼接。它们的面积都不是很大。唯独空港经济示范区,其规划用地面积达到 190 平方公里,这让人感到惊讶。

今年,央企“华侨城”曾打造过“半个深圳”。如今,它被委以重任去建设空港示范区核心区,这一情况令人特别瞩目。

今年 10 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出现了“合肥能否成为下一个深圳?”的呼声。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未来会被揭晓。合肥作为一个中部的“普通城市”,在短短 20 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它的 GDP 增长了近 28 倍。其背后的发展逻辑,必然会让它成为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样本,就像深圳一样。

如今,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开始建设,轨道 S1 线也将开始建设。省市区一起营造出了空港示范区大建设的格局,并且这一格局在逐步形成。同时,空港与“未来合肥”的联系已经开始了。

01

[id_20290611]

站在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的创展中心,每隔几分钟,便能看见一架飞机远远地划过那超大的落地窗。目光投向远处,湖的对岸便是世界级集成电路研发项目的厂房。

合肥新桥机场周边,塔吊数量众多且排列整齐。许多工程都在不停地进行着,不分昼夜。在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的空港建设指挥部里,人员往来频繁。空气中充满了一种抓紧时间、分秒必争的战时氛围。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的最新规划显示,其城市建设用地从 32.5 平方公里拓展到了 190 平方公里。这个面积与 14 年前开工建设的滨湖新区是相当的,而滨湖新区规划用地面积为 196 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极有气魄的规划。

合肥被列入计划之中。淮南也被列入计划之中。六安同样被列入计划之中。最终,随着多条城际铁路的建成以及轨道 S1 线的建成,空港示范区将成为一个核心,它能够辐射淮南高新区,能够协同带动六安经开区,还能够带动整个合肥环巢湖科创走廊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2020年的空港示范区,聚焦了全省的期望。

1 月 9 日,中国民航局颁发了一份文件,名为《民航局关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这份批复清晰地表明:合肥新桥机场被定位为“区域性枢纽机场”以及“大型机场”。

合肥新桥机场未来将是长三角机场群的重要区域枢纽,这是根据总体规划的。它也是合肥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还是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发展的重要载体。

与之相对应,空港示范区在安徽省内战略地位的将实现升级。

2019 年 10 月,安徽省省长李国英主持召开了省政府的第 70 次常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审议了《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空港示范区被赋予了特定的定位,即“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长三角区域航空枢纽”。

如果把整个安徽的经济格局比作一局围棋,围棋有“金角银边”的说法。开局时要先抢占边角,而在最后决战中腹。“天元”这个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以新桥机场为中心,向外辐射三市都市圈的空港示范区,如今已经成为安徽经济格局中的“天元”以及“中腹”。

2020合肥新桥机场周边规划_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附近_合肥新桥机场周边道路

这里也将是合肥未来十年最大的变量。

02

新型生产力是最大筹码

合肥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中国城市崛起的重要样本。

2000 年,合肥作为省会,其 GDP 为 325 亿元。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它排名在 80 名之后,几乎不被人们所关注。20 年之后,合肥的 GDP 已经达到了 9409 亿元(2019 年)。在全国范围内,它位列第 21 名。与 2000 年相比,它整整跃升了 59 个名次。现在,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

2020 年在舆论场上的合肥,因“投行思维”在互联网上极为火爆。合肥每隔数年所进行的产业冒险,被描绘得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好莱坞大片一般,其过程尽管充满曲折,但每次都能够摸到“王炸”。

但是,以投资京东方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新产业布局已经成为过去;以挺进滨湖为代表的战略性拓展也已成为过去。一届又一届领导持续努力,最终使合肥有了参与其中的机会,坐到了牌桌前。

今年 8 月,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座谈会在合肥举行。合肥提出要实现从长三角的“旁听生”转变为“插班生”,进而成为“正式生”。9 月,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的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其总面积为 64.95 平方公里。拥有这两大筹码,接下来,合肥将会打出什么牌呢?

最大的一张牌就是空港和它背后的新型生产力。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大型货物运输所构建的枢纽通常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较为频繁的聚居之地。然而,这并不能说明空港仅仅是一个由跑道和航站楼构成的运输场所。

一方面,不能以某几个产业来对空港进行指代,因为产业只是空港的衍生品;另一方面,也不能将空港简单地等同于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因为交通枢纽仅仅是一个生产要素。事实上,空港有能力改变城市的“气场”,能够让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其周边聚集,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从某种意义而言,空港属于产业和城市一体化的新型城市单元。若谁掌控了此单元的密码,那么谁就有机会瞬间获得特殊能力,成为全球生产与商业活动的关键节点,继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03

“复杂性”红利将成为新动能

空港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复杂性”。

合肥方面,从一万亿开始继续向上发展,从中国第 21 名重新起步时,已是强手众多。当合肥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复杂红利”。这种“复杂红利”能够驱动算法,从小趋势以及产业的演化着手,最终能够找到一种能够推动合肥前进的新动力。

[id_923316104]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合肥围绕环巢湖科创走廊打造的五大组团里,空港国际合作组团具有独特之处。其他组团,如西南高端智造组团、新站未来科技组团、东部新兴产业组团、半岛生态科技组团,依旧是延续着城市原本的发展脉络。而只有空港国际合作组团是依靠一个航空港来进行发展的,它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组团,也是合肥目前唯一能够成片开发的前沿性组团。”

空港的发展会牵动“港、产、城、人”实现协调发展,这意味着要与周边区域进行联动;意味着要让交通枢纽实现连通;意味着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个空港的崛起还涉及到人口的聚集、业态的聚集、功能的聚集、开放的要素、产业的定位以及城市的体量等要素。这个完整的生态既非常“前沿”,又十分“复杂”。

实际上,合肥正在将诸多顶级资源倾注在空港,搭建"复杂性"。

合肥经开区在空港示范区进行了功能配套设施建设。

2020 年 5 月 8 日,安徽省举行了第五批贯彻“六稳”的活动,同时合肥经开区的重大项目·空港国际小镇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也得以举行。在这次活动中,合肥经开区有 107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涵盖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总投资达到 1126 亿元。

安徽省第五批贯彻“六稳”暨合肥经开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020合肥新桥机场周边规划_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附近_合肥新桥机场周边道路

与此同时,大型央企“华侨城”被引入空港并成为建设者,空港国际小镇项目为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研发项目提供功能方面的配套。

合肥的“野心”能看得出来。大家都知道,华侨城不是一家一般的央企开发商。“华侨城模式”以前给深圳带来了一个能辐射全国的经济中心,还为深圳树立了一个理想城市的生活典范。它所创建的 OCT 模式在中国持续发展并取得成果,其目标所指的都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04

人居新样本与新城市梦想

实际上,合肥以“工业立市”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合肥迎来了新的课题:不仅仅是盖楼,还要去探索产城融合,探索一二三产融合,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全域建设。

国际小镇会成为空港“复杂性”的一个维度,同时它也是新型城市单元的承载者。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谈及空港国际小镇的规划建设时表明:其一,定位需精准;其二,理念要新颖;其三,亮点需突出。并且要依据居住人群的特点以及需求,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以使市民能够在这儿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中央水岸效果图(过程稿)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中央水岸效果图(过程稿)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房地产项目。华侨城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价值的提升,其中国际小镇着重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临空经济产业以及文旅休闲产业,构建起“3+9”的合肥空港国际小镇产业体系,全方位承载空港产业的发展。在华侨城内部,它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望成为“产业小镇”的典范。

据悉,华侨城具备“造城”和“营城”的优势与资源。国际小镇会依托片区的科技产业优势以及人群,推动“新科技+新社群”这一模式。并且,国际小镇将被建设成为“有记忆的场所”。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一期的 1 号地块办公 SOHO 的效果图,这是过程稿。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内部复合道路意向图

以交通体系作为例子,华侨城为国际小镇特意设计了德国体系。华侨城的相关人士表明,在要求居民能够在 15 分钟步行到达的条件下,要配备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以及休闲公共空间,并且要形成基本的生活平台。

华侨城曾经打造过深圳地标,它与其他希望借力上天的开发者不同,显得低调务实。深圳华侨城相关人士称:“我们在深圳经营了三十年,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功。按照总部的要求,要立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看待合肥的城市发展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全力打造面向 22 世纪的标杆项目。”

这与空港示范区以及整个合肥的方向是相符的。一座城市若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那么最终的要素资源必定会汇聚成群,从而形成合力。在过去的 15 年里,合肥在光电产业(京东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科大讯飞)等领域,已然成为全国的高地。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一期·住宅地块效果图

华侨城空港国际小镇鸟瞰图(过程稿)

随着空港建设的加快,合肥正从低能级向更高能级跃迁,国际小镇肩负着合肥的新城市梦想。在未来十到十五年间,合肥朝着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建设方向前进,仍处于人口集聚以及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空港示范区有希望把安徽的‘创新名片’转化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