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安徽工业大学简介:历史沿革、校训精神与文化积淀

时间:2025-03-1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73评论:0

1、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位于长三角地区。安徽工业大学与南京相邻。安徽工业大学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学校的前身是 1958 年创建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 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马鞍山钢铁学院,该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85 年,学校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98 年,学校划转至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 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与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安徽工业大学。

学校是安徽省行业特色建设高校。学校具备海外招收留学生的资格,还拥有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资格,并且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在“2023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入围全球 900 强;在 2024 年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学校位居第 185 位;入选 2024 自然指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 TOP200,居第 177 位。

学校占地 2539.23 亩,拥有佳山和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为 84.03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 7.26 亿元。馆藏纸质图书有 200 余万册,可用数据库有 135 个,电子图书超过 315 万册。设有 17 个教学院部,有 60 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 5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备 1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3 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 19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 1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11 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 2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本科生有 29723 人,各类研究生有 5168 人,留学生有 244 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有 5798 人。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 54 个,其中包含 20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 13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 6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有 47 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在 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68 个专业进入 B 级以上,占我校排名专业总数的 95.8%;15 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在省属高校中位居首位,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 54 位。5 个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提档进位。现有 33 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成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且获批成立了 ISO-TC107/SC9PVD(物理气相沉积涂层)国际标准分委会。

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证书条件_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予时间_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予仪式

现有教职工的数量为 223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有 224 人,副高级职称的有 511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工有 931 人,其中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有 904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64.2%。各类国家级人才有 25 人次,省级人才有 170 人次。1 名教授荣获了“第十二届中国化学会 - 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全国仅有 4 人获此奖项。还有 1 名教授荣获了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近三年里,学校有 3 个学科领域,其中 7 人次入选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在省属高校中处于首位。并且有 30 位学者入选了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榜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被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创了一条“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的“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并且这条道路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四五”期间,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获国际奖 58 项,获国家级奖 1564 项,获省级奖 3866 项。在诸如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 A 类赛事中,获国家级一等奖 37 项。有 5 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推荐项目,其中 1 项获得改革成果类最佳创意奖,该奖项在全国仅 21 项。2023 至 2024 年,学校连续两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夺得金奖。2024 年,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中荣获全国金奖。在校生曾获省属高校首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还获首个全国“优胜杯”。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有 1 个创新创业典型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获 2 项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实现了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中国赛“七冠四亚一季”。大学生毕业去向的落实率一直稳定在 95%以上。毕业去向呈现出特定的特征,即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并且辐射全国。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政治表现、业务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的评价满意度达到了 98%。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积极推动有组织科研工作。在近五年时间里,主导制定了 10 项国际标准,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 356 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74 项,授权发明专利 1524 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 349 项。2023 年,以首席科学家牵头单位的身份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高强韧涂层高通量制备及断裂韧性高效表征技术和装备”,该项目经费为 3200 万元。“面向节能减排目标的冶金智能模型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合同经费高达 2000 万元,“冶金固废高值化非建材领域应用新技术”成果中,有 3 项发明专利的许可额为 1000 万元。低碳冶金技术成果帮助宝武集团建成了全球首台工业级低碳炼铁高炉。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构建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同创建了 6 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 200 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同共建了人工智能学院。与芜湖市一起共建了技术创新研究院。和马鞍山市合作建立了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全省首批工程师学院。近五年,智库成果有 10 项被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有 25 项获得省市领导的批示;在中央“三报一刊”以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共 42 篇。学校入选了教育部首批的 47 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了安徽省首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高校中首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持续推进开放办学。与近百所国外及境外高校正式确立合作关系,承接多项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踊跃参与“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工作。承办国家外文局国际中文传播教师证书安徽工业大学考点考务工作。深化与长三角高校的合作,加入了“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并成立了“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以及“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和南京大学联合成立了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安徽中心。持续推进省内和省外校友会以及学科校友会的组织建设。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资源优势,积极为帮扶点助力,推动帮扶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且,学校连续六年在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中获得“好”等次。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荣获安徽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曾两次获得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的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先后两次被评为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的 5A 级基金会。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在社会组织评估中两次荣获安徽省民政厅评定的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获得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度获评安徽省民政厅开展的社会组织评估的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被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认定为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获 5A 级评定。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经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获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通过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获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度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获 5A 级佳绩。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定为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给予 5A 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 5A 级等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度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认定为 5A 级等级。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取得 5A 级成果。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获得 5A 级荣誉。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授予 5A 级称号。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度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赋予 5A 级身份。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赢得 5A 级评价。 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连续两次在安徽省民政厅的社会组织评估中获取 5A 级认可。

2、特色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予时间_合肥工业大学学位授予仪式_合肥工业大学学位证书条件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这一领域。

3、2023年在河南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