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NIH启动寨卡疫苗人体临床试验:评估安全性及免疫反应能力

时间:2025-03-16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20评论:0

【8月3日】NIH启动寨卡疫苗人体临床试验

美国政府卫生机构宣布开始进行一种试验性寨卡疫苗的一期临床试验。此试验旨在评估这种疫苗的安全性,同时也评估它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的能力。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声明,称该疫苗由其下属的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研制。此疫苗将在至少 80 名 18 至 35 岁的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测试。其中一半志愿者将注射 2 剂疫苗,另一半志愿者将注射 3 剂疫苗。试验将分别在 NIH 位于马里兰州的总部、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以及埃默里大学这 3 处地点展开。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所长 Anthony S. Fauci 表明,研发出安全且有效的寨卡疫苗属于“紧迫的公共卫生需求”,开启人体临床试验乃是“向前跨出的重要一步”。

8 月 4 日,2016 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拟资助人选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正式将 2016 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进行了公示。本年度有 200 名申请人获得资助,这些申请人来自 93 个单位。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新设立的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其目的是加速培养造就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让这些人才进入世界科技前沿。这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它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博士后专项支持计划。

2016 年有 2228 名博士提交博士后创新人才申请。在这些申请中,有 1563 人通过了资格审核。而最终入选的人数仅有 200 人。本年度的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对 20 个学科提供了支持。

从入选人数的拟设站单位角度来看,清华大学有 13 人入选,在各设站单位中居于首位;上海交通大学入选人数为 11 人,排名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 9 人,位列第三。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吉林大学均入选 6 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各自入选 5 人。

梁梁举报合肥工业大学_合肥工业大学梁樑手机号码_合肥工业大学梁梁

从拟资助人选的一级学科方面来看,生物学入选的人数是最多的。其入选人数为 49 人,差不多占了 1/4。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机械工程等学科,它们入选的人数都在 10 人以上。而其余的学科,入选人数都低于 10 人。

【8月4日】9月1日起专利收费减缴最高可达85%

财政部日前制定了《专利收费减缴办法》,目的是减轻企业和个人在专利申请和维护方面的负担。从 2016 年 9 月 1 日开始,减缴的力度能够达到最高 85%。

办法规定,对于申请费(除公布印刷费、申请附加费之外),以及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六年内的年费、复审费等费用。上年度月均收入低于 3500 元(年 4.2 万元)的个人,上年度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低于 30 万元的企业,还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这些主体可以减缴 85%。有两个及以上的个人或单位为共同专利申请人或共有专利权人,便减缴 70%。

据悉,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若请求减缴专利收费,就应当提交收费减缴请求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通过专利事务服务系统提交专利收费减缴请求,并且经审核批准备案后,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再次请求减缴专利收费时,只需提交收费减缴请求书,不用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8月4日】合工大副校长实名举报校长

一份校内公开举报文件近日在网络上流传,该文件名为《关于梁樑同志弄虚作假申报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的校内公开举报》。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大勇是举报者,被举报的对象是该校校长梁樑。梁樑承认存在被举报的情况,但举报内容与事实不符。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大勇了解到,他于 7 月 31 日实名向合肥工业大学纪委和学术委员会进行举报。举报的内容是合肥工业大学校长梁樑在“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申报过程中存在“材料造假”的情况。

梁樑目前担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同时是管理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委员以及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等职务。在 2013 年 12 月,他被调任至合肥工业大学担任党委常委、副校长,于 2015 年 7 月开始出任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并一直工作到现在。

【8月4日】浙大学者发现蝇蛆肠道能净化环境残留耐药基因

梁梁举报合肥工业大学_合肥工业大学梁樑手机号码_合肥工业大学梁梁

浙江大学资环学院的副教授张志剑带领的课题组进行了公布。他们发现蝇蛆肠道的“微环境”具备这样的能力,即能够对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以及耐药基因进行生物转化。这项技术将会给解决全国畜禽养殖业中抗生素残留污染以及耐药基因扩散的难题,带来全新的方案。该研究成果在近日被在线发表在了《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The ISME Journal)上。

张志剑介绍,研究团队借助高通量耐药基因芯片技术,在猪粪便中检测出了 158 个耐药基因。经过蝇蛆的生物转化后,大部分耐药基因的丰度降低了 85%。这表明防控耐药基因进入环境系统的效能非常显著。他们还发现,蝇蛆的肠道“微环境”使猪粪中大量潜在的耐药病原菌显著降低。从进化学的角度去看,大部分残留的抗生素以及耐药基因,它们“不适应”肠道的环境,所以就被削减了。

【8月5日】桂建芳院士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突出贡献奖

2015 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以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也是中科院院士的桂建芳荣获突出贡献奖。他获得了 100 万元的奖金。

桂建芳院士是业内公认的鱼类细胞工程学术带头人。2009 年起,他在湖北及全国各地开展了 30 余次异育银鲫“中科 3 号”繁育和养殖技术培训,培训的渔技人员及养殖户达 2600 多人次。他在湖北洪湖、黄石、黄冈等地建立了异育银鲫“中科 3 号”苗种繁育基地。2013 年以来,已在黄冈、黄石、潜江等地建立了 5 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 1 个市级院士工作站,推动了湖北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截至 2015 年底,“中科 3 号”在全国 25 个省市得到推广,产生经济效益 283 亿元,在湖北产生经济效益 46 亿元,为保障湖北淡水渔业第一省的全国地位持续作出了贡献。

诚招特约撰稿人

X-MOL诚招特约撰稿人,等您来,指点江山!

热招方向:

药化、分析、高分子、纳米、新材料等

本文的版权归属于 X-MOL(x-mol.com),如果没有获得许可,就不能进行转载。同时,欢迎读者朋友们将其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