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新桥机场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12.01万吨,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战略定位仍有差距

时间:2025-03-15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61评论:0

强城环绕,如何突围?

来源 |城市进化论

作者 |刘旭强

安徽想要一个强枢纽。

2024 年,合肥新桥机场的货邮吞吐量达到了 12.01 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为 2.92 万吨。然而,在今年的安徽两会期间,当地的政协委员直接说道:“这与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合肥是长三角三大省会城市之一。在国务院批复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里,其核心功能被定位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还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并且是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南京具有东部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这样的独特定位,而杭州拥有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等特殊功能,合肥最为突出的恰恰是其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优势。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不久前印发了《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实施合肥国际枢纽建设工程,同时要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建设。

一个现实情况是,我国航空货运枢纽的竞争态势较为激烈。一方面是实力强劲的长三角那些老牌机场群,另一方面是近些年来航空枢纽的能级持续提升的中西部城市。被这些实力强大的城市环绕着的合肥,它究竟该如何去走出属于自己的航空枢纽建设之路呢?

掉队

我省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航空货运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缺少能够提供运力资源的市场主体来给予支撑,以及口岸功能存在缺失的情况。

今年安徽省两会期间,当地媒体有报道。省政协委员哈达嫣是安徽省民用航空学会副秘书长,她指出,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数量比较少,且稳定性不高,这使得安徽本地的货源大量向外流失。今年她的提案主要是围绕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建设展开的。

从省内龙头的角度来看,从航空客、货运能级方面而言,目前合肥的情况远不如其他城市。数据表明,在 2024 年,合肥新桥机场的航空客运量为 1248.4 万人次,在全国民航机场群里仅仅排在第 37 位。然而,南京、杭州、武汉、长沙等机场的客运量都在 3000 万人次以上。

货运呈现类似状况。2024 年的数据尚未全部得出。从 2023 年来看,合肥新桥机场的货运量实现了近 50%的高增长,然而其货运量仅为 11 万多吨。这个数据显著低于杭州的 80 万吨、南京的 38 万吨、武汉的 20 万吨以及长沙的 17 万吨的年货运量。

事实上,在我国的航空枢纽大体系当中,合肥所具有的定位并不低。2024 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此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的建设。

“3”的作用是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

合肥发北京物流_北京到合肥货运公司_货运合肥北京公司到南京多久

“7”是为了提升成都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深圳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重庆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昆明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西安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乌鲁木齐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7”是为了提升哈尔滨的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

“N”致力于提升大连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南京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杭州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合肥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福州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厦门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济南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青岛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武汉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长沙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南宁的航空枢纽功能,致力于提升海口的航空枢纽功能。

合肥与南京、杭州等航空枢纽重镇层次分明,属于第三梯队,它们将在未来全国客货运航空网络中一同发挥重要作用。

安徽的人口密度不算大。合肥机场处在长三角机场群之中,并且其周围有许多比它更强大的机场。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的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城叔采访时指出,合肥机场的客流量和货流量存在被南京禄口机场等周围机场吸引过去的状况。

合肥的航空货运能力可以说已经无法满足安徽省外贸产业的发展需求。强化合肥在安徽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航空枢纽地位,这对于安徽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眼下,安徽已经开始行动。《方案》提出,要开展合肥国际枢纽建设工程,推动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建设工作,对合肥国际港务区进行规划建设,以提升合肥枢纽的国际服务功能。具体来讲,安徽希望能够弥补合肥在货运规模、航线网络、市场主体等领域的不足,从而一举提升合肥的航空枢纽地位。

提能

当前,全国各个区域都在竞相建设航空货运枢纽,我国货运产业的格局也在持续发生变化。例如,在 2024 年的 1 月至 7 月期间,电商之都杭州的航空货运量曾经一度被鄂州、郑州、成都超越。

货运枢纽建设涉及诸多产业转移的问题,这需要进行长期的布局。快递物流专家、贯铄资本 CEO 赵小敏向我们指出,当前有一部分地区率先抢占了货运枢纽的建设先机,而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区域失去了最佳的发展机遇。

安徽作为后发区域,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崛起的机遇叠加区。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经济和地理位置,并且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所以在货运枢纽建设上仍有后来居上的可能性。

安徽自身规模较小且基础薄弱,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外部的虹吸问题。赵小敏建议,安徽应尽快让省内航空货运的核心枢纽强大起来,要突出合肥的中心地位,着重对合肥的航空货运枢纽体系进行扩张,从而在安徽省内形成聚焦效应。

合肥的新桥机场,其机场功能相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全省临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

合肥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扩建项目正在推进,这是一个进展。预计在 2025 年 7 月该项目能够完工。项目投入运营之后,近期的货运吞吐量能够达到 35 万吨,到 2050 年远期的货运吞吐量为 80 万吨,这将为合肥国际枢纽能级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撑。

合肥提能的关键任务除了包括航站等基础设施外,另一项就是组建本土航司。

哈达嫣称,合肥新桥机场作为省会机场,目前还没有设立本土的货运航司,也没有引进货运基地航司。正因如此,在航线网络的完善方面、优质航线的加密方面以及有效运力的增加方面,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制约。

去年 9 月合肥市政协召开“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物流枢纽城市”主题会议。在这之前,安徽机场集团合肥机场公司总经理万政云曾提到,合肥货运存在首要问题。其一,航线低于中部以及长三角同类城市;其二,没有本土货运航司和基地货运航司;其三,航司运力供不应求;其四,运力引进困难。

在这方面,《方案》明确提及,要加大对基地航司等经营主体的招引力度。同时,要研究成立本土客运航司,并且在合适的时候组建本土货运航司。

货运合肥北京公司到南京多久_北京到合肥货运公司_合肥发北京物流

安徽与快递物流企业在航空货运方面早已展开合作布局。2020 年 10 月的时候,京东航空与芜湖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这表明京东全球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在芜湖落地了。

赵小敏认为,近些年来安徽省与京东航空的合作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安徽应该抓住当下京东航空机队扩容的这一机会,提升与京东航空的合作规模,同时加快合作的进度。

同时,要明确本土航司组建动向的时间安排。湖北鄂州之后,嘉兴南湖机场是全国第二个、长三角第一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预计 2025 年 4 月能够具备校飞条件。赵小敏表示,“鉴于圆通嘉兴机场不久也将进入华东市场,安徽本土航司最好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成立,不然就会失去发展的主动权。”

融入

能级,终究需要运量和产业来支撑。

赵小敏称,从规模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来讲,合肥机场若与长三角和中部的几大机场进行正面竞争,其优势并不突出。应当面向安徽的内陆地区,结合安徽的产业特性,着重开展差异化发展。

白明觉得,要想后来居上,找准定位是很重要的。当自身运量规模没有优势时,合肥应该把安徽省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优先运输新能源、光伏、集成电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以此来提升航空货运的单位货值。

对合肥而言,借力长三角或是其航空枢纽建设的方向和机会。

合肥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这对合肥自身以及长三角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像上海、南京这样国际航空物流更为成熟的城市,正面临着场地方面的压力、航权方面的压力以及时段饱和度方面的压力。

合肥的航班时刻资源和跑道利用效率较为“富裕”,能够大力发展国际货运航线与转运功能,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辅助分流点和中转点,并且借助完善的多式联运综合体系,实现国内外货物的快速流转。

在这方面,安徽取得了一些实际的进展。合肥市发展改革委透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长三角国际航空合肥物流分拨中心已经正式开始运作,并且与上海机场实现了相互连接和沟通。通过这一举措,转运效率提升了约 50%,物流成本降低了约 30%。

主动拥抱上海,已成为合肥的既定发展策略。

安徽此前制定并出台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发展区建设方案》。该方案明确了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商务会展、国际贸易以及交通作为重点合作的产业领域。安徽主动去拥抱“大虹桥”。在这其中,合肥和芜湖这两个重点城市,是安徽参与“大虹桥”联动合作的“双前锋”。

联动合作中,科技创新是首要发力点。

安徽会推动联动发展区与虹桥的“一核两带”一同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会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起来组建创新联合体,把重点放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共性技术以及“卡脖子”技术上,进行联合攻关;会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向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开放并实现共享。

新发布的《方案》里存在相关布局。在《方案》的区域交通提能级部分,“深度融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被置于首要位置。《方案》清晰表明,围绕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西翼门户的定位,强化皖沪机场之间的合作,积极对接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

白明称,合肥作为安徽省的门户城市。合肥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外辐射影响力方面也有突出表现。支持合肥参与长三角航空市场的联动合作,能够使其发挥先行探路的作用,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通过协同开放可以提升安徽航空产业的整体实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