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马拉松与猝死:2015年数据揭示的真相与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5-03-12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28评论:0

文章是 2015 年爱燃烧的文章《观点 | 马拉松猝死:你知道这两点就够了》,文中的数据都是当时(2015 年)统计的。

其实关于马拉松与猝死,你只需要了解以下两点:

一、马拉松容易导致猝死吗?

先公布答案:否!

去年死亡 4 人。这一年的马拉松死亡人数是近年来有报道中最多的。

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杜兆才在今年 1 月的马拉松年会上作工作报告。2014 年全国有“马拉松及相关运动注册赛事”,包含超马、全马、半马和 10 公里等。这些赛事共 51 场,有 90 万人次参加。其中参与全马和半马的人数超过 26 万人次。

去年每 10 万参赛者的死亡率,若按 90 万人次平均是 0.44 人;若按 26 万平均,则是 1.54 人/10 万。

2010 年的相关报道表明,一项国家“十五”攻关研究得出结果,此结果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的年发生率为 41.84/10 万。

这一比率相较于欧美是偏低的。若以 2014 年中国人口 13.6782 亿来进行推算的话,每年死亡的总人数依然达到了多达 57.2 万。与此同时,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冠心病、慢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中国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还会持续增多。与之相比,马拉松所导致的猝死人数是非常少的,马拉松死亡仅仅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从登山、游泳到徒步、骑车等各类运动,每年因这些运动导致的猝死或死亡人数,要远远高于因马拉松致死的个位数。即便像开车、坐车、走路、上班、吃饭、睡觉这样低强度的日常活动,每年也会致使成千上万人突然死亡。然而,有谁会说这些活动是很危险的呢?

国外的情况也是这样。有一则关于上月“大北跑”半马死亡事件的报道提到:“连续第二年有参赛选手在英国举办的长跑比赛中死亡。去年的伦敦马拉松赛上,一名 42 岁的男子参赛者在冲过终点后死亡。”

事实上,去年英国马拉松的死亡人数不止一个。3 月在汉普郡弗利特举行的半马赛事中,有一名男子倒地死亡。但总体而言,每年至少有数十万人参加的英国跑步赛事,近几年每年的死亡人数应当不超过一两人。

伦敦马拉松每届规模约为三四万人。上一次发生死亡事件是在 2012 年,当时一名 30 岁的女选手因心力衰竭去世。据统计,从 1981 年伦马创办起的 20 年间,平均每 67414 人就有 1 人死亡。

今年参加香港马拉松的约有 6.5 万人。上一次出现人命是在 2012 年,当时是一名 26 岁的男性半马选手;再往前一次是在 2006 年,是一名男选手。

2014 年的三四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举行的一场半马中有一名 16 岁女孩死亡。同时,北卡罗莱纳州的一场半马中有两名 30 多岁男子死亡。然而,根据 2014 年美国全马完赛人数高达 55 万,半马完赛人数高达 204 万这一资料(来源:RunningUSA)来看,死亡的概率依然是非常低的。波士顿马拉松以水平高且竞争激烈而著称,每年有两三万人参加。近 20 年来,仅在 1996 年和 2002 年各有一人死亡(恐怖袭击情况除外)。

2012 年 1 月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2000 年到 2010 年间,在美国参加全马或半马的人数接近 1100 万。在此期间,心跳停止事件共发生了 59 起,其中 51 人为男性。这些心跳停止事件造成了 42 人死亡。

Runner'sWorld 网站去年刊文表明,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众多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十分相似。其中,马拉松参赛者的死亡率大约是 15 万分之一。其死因大多是先天性心脏缺陷(针对 35 岁及以下人群)或者动脉堵塞(针对 35 岁以上人群)所引发的心脏病发作。并且,半马的死亡率是全马的 40%。

有人或许会列举出一些个别案例,以证明马拉松和跑步存在危险性。比如《天生就会跑》一书的主人公“白马”(Caballo Blanco)在 58 岁时死于跑步途中,还有《跑步圣经》作者乔治希恩(George Sheehan)在 75 岁时突然猝死等情况。

其实相反的例证更加不胜枚举,咱们随便说几个吧:

1896 年 3 月 10 日,希腊人瓦西拉科斯获得了世界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冠军。他生于 1877 年,卒于 1964 年,活了 87 岁。

1957 年,安徽淮南煤矿工人张亮友创造了中国第一个马拉松纪录,成绩为 2:52:34。如今他已 89 岁高龄,仍坚持跑步。他和妻子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地晨跑 20 公里,去年的郑开马拉松成为了他们的谢幕赛。

合肥马拉松死人_合肥马拉松2022_合肥马拉松死亡人数

我们介绍过“波马之神”约翰凯利(John A. Kelley)。他参加波马达 61 届,其中完赛 58 次。这位奇人活到了 97 岁!

请不要提及第一个跑完马拉松的人当场死亡的故事。笔者曾经写过文章进行解释,那很有可能是编造出来的。

“为报捷跑步至死”这一著名的悲壮传说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然而,依据权威的分析来看,它或许并非真实的历史。

原因是历史大师希罗多德与马拉松战役(公元前 490 年)处于同一时代,然而他对这件事却未提及一字,尽管他曾对菲迪皮德斯(Phidippides)有所着墨,说他是个“神行太保”戴宗式的跑步信使,波斯大军在马拉松登陆后,他在两天内奔跑了 240 公里,远赴斯巴达求援,可惜遭到了拒绝。

“马拉松报捷”这一典故的首个叙述者是普鲁塔克,他出生在大战过后将近 500 年的时候,并且他是从一本现已不存在的书上得知该典故的。因此,对于“第一个跑马拉松的人就死亡了”这种说法,我们不能过于认真对待。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确实有那回事,菲哥不仅仅是个传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他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接着又连续奔跑了 40 公里,并且是在 9 月希腊高温烈日的环境下。我曾经亲身感受过希腊夏末秋初的酷热烈日,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马拉松实在是很冤枉:要是赛事当中出现了死亡的悲剧,那肯定会被大力地曝光。因为它通常是一个城市当中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能把数千甚至数万的选手以及大量的媒体集中在一个有限的时空范围之内,就只是一条 42 公里的赛道,却要持续五六个小时。

可以很有把握地说,马拉松属于最安全的运动项目之列。它的事故曝光情况与空难颇为相似:每一起事故都能引起轰动,但这并不能改变飞行是最安全出行方式这一事实。

还有一个难以统计的数据:每年有多少人通过跑马拉松使心血管健康得到大大改善,进而避免了过早死亡呢?恐怕有成千上万之多吧。

2007 年 12 月,《纽约时报》有报道称加拿大学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并有所发现。这项研究表明马拉松能以另一种方式拯救生命,即马拉松比赛日的赛道被封路,从而减少了这些道路的车祸死亡人数,同时替代道路也没有出现车祸死亡人数的相应上升情况。

二、马拉松死亡能否避免?

答案:绝大多数可以,但未必能完全杜绝。

避免马拉松死亡,无非从两方面入手:赛事主办方和选手个人。

从选手个人角度来看,要尽量去做到了解自身的状况,根据自身能力来行事。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可以监测在比赛过程中的心率,而所有人都应该时刻留意自身身体所发出的警示信号。

这两年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六位死者被综观,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年轻,且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二是除一人外其余均为男性;三是参加的是半马或 10 公里项目;四是倒下的地点距离终点在 5 公里以内。

李黎在合肥马拉松遭遇了不幸,他在合肥某航空公司安保部工作。他的队友称他身体挺好的,然而他从未参加过马拉松比赛。

年初,港马有选手死亡,该选手姓吴。他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并且喜爱足球等运动。

去年昆明半马的死者是小冯,他是一名高校学生。在中学时期,他每周都会从距离学校 20 多公里远的地方跑回家中。并且,他平日也会进行长跑锻炼。

珠海马拉松猝死者是方勇,他是特种兵出身,自身身体素质极为出色,并且十分热爱户外运动。

年轻和男性的特点或许导致了好胜心,平时身体状况不错造成了过度自信。他们参加的是中短距离项目,且缺乏比赛经验,可能因此不懂得像经验丰富的全马选手那样,明白必须为 30 公里后的“撞墙”阶段留有余地。

对于我们业余跑者来说,任何一场比赛,或者任何一个成绩目标,即便它是世界大满贯赛事,哪怕是全马跑进 4 小时、3 小时,或者达到波马达标,都不应该为此付出受伤的代价,更不能拿生命去冒险。我们多数人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和快乐,而非虚荣和炫耀资本。

合肥马拉松死亡人数_合肥马拉松死人_合肥马拉松2022

从组织者角度来看,能做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保证补给,二是保障急救措施;并且其中保障急救措施这一点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像上马、杭马那样要求的强制体检报告,实际上并不是必须要有的。

英文中有句话为“You can't argue with success”,其可译为:“当人家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你还能去争辩什么呢?”在马拉松赛事关于选手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成功的范例,那就是东京马拉松。

诞生于2007年的东马,创造了9年零死亡的骄人纪录。

众所周知,东马属于世界六大满贯赛事之列。每年参与其中的人数超过三万。绝大部分选手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得以产生的,其中签率大约为十分之一。可以说,参赛选手的类型多种多样,什么样的人都有。

如果有参赛者“自不量力”,那么主办方的医疗保障措施能够起到兜底作用。据报道,近几年在东马,通常会部署 42 名医生、70 名护士和 420 名专业救护成员。这些医生以不同配速参赛,能够随时出手进行施救。赛道上还配备了 15 个救护站和 66 台自动除颤器(AED)。这些安排到目前为止已经挽救了多名参赛者的生命。

此外,笔者觉得东马“早春二月”的时间安排,对其零死亡奇迹是有贡献的。当然,不可能把所有赛事都安排在冬季,但那些有可能出现高温天的春秋季赛事的主办方,至少可以在赛道两边多种一些比较高大的树木。

结论是,马拉松死亡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其危险性比开车上路低很多。即便为车子配备顶级安全防撞装置,也未必能百分百避免车祸死亡。所以,跑友们没必要把马拉松搞得过于复杂和如临大敌,否则跑步就失去乐趣了。

如果你那么担心,那就别跑马拉松。

爱燃烧

iRanShao

#App话题活动#

广马5年之约

参与话题活动#广马 5 年之约#可进入爱燃烧 App。我们会抽取 3 位幸运观众。这些幸运观众将获得 TFO 抓绒服和其他礼物。

12 月 8 日到 10 日期间,爱会在领物现场等待着你;12 月 11 日的时候,我们的摄影师将会在赛道的两旁把你捕捉下来。

#照片预约#

2016 广州马拉松

12 月 11 日,广州马拉松即将开跑。您是否想在赛后第一时间收到自己的照片呢?如果想,那就赶紧进入爱燃烧 App 来预约您的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