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2010-2020年中国十大商业并购案例回顾:万达集团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

时间:2025-03-04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04评论:0

在 2010 - 2020 年代即将结束之际,除了激烈的商战之外,还有无数次让人应接不暇的兼并与收购(M&A)。以下罗列了 2010 - 2020 年间中国十大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将其送给这十年间所有从事并购的人。

No.10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

规模:影响力:

2019 年末,福布斯富豪榜前十位中已不见王健林的名字。这位曾的中国首富,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呢?或许能从万达集团的几次收购与被收购中找出一些迹象。

王老板当年的情形令人遥想,那时候他是何等的风光。在鲁豫有约这个节目当中,他所说的“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这句话,毫无疑问地在 2016 年成为了年度网络热词。

2014 年底,万达以 3.1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金融机构快钱。万达将快钱打造成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这场并购对万达有诸多益处,既有利于万达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又能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与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的情况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注重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此次并购使得王健林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中金融这方面的短板,并且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同时,这也被视为中国首富进军好莱坞的一个标志。

此后风云突变,2017 年万达集团把 13 个文旅项目的 91%股权以及 77 家酒店一起打包出售给了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金额为 637.5 亿元;2019 年,万达百货下属的 37 家门店被出售给了苏宁易购。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当中,万达出售的资产已经超过了一千亿,这些资产包含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目。

万达集团从买方的身份转变为卖方。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在出售资产期间,也在默默地完成了重大的转型。

No.9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

规模:影响力:

在并购的领域中,有一种模式不能被忽略,即通过反向收购来达成借壳上市的目标。其中,顺丰控股在 2017 年完成上市这件事,是 2010 年代非常著名的一次反向收购案例。

2017 年 2 月 24 日,中国快递业的领军人物王卫带领顺丰控股前往深圳进行借壳上市。在上市的这一天,顺丰控股市值达到了 2300 亿,此市值超过了许多老牌的上市公司。与此同时,老板王卫的身价迅速提升,与当时的中国首富的身价相比,仅差五个涨停板的距离。

顺丰控股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上能够大放异彩。这与它针对鼎泰新材的反向收购有着紧密的联系。鼎泰新材以 8 亿净资产作价,与顺丰控股全体原股东持有的 100%股权等值部分进行置换,且顺丰控股作价 433 亿元;接着,鼎泰新材通过发行 394981 万股普通股,每股 10.76 元,总计 425 亿元,向顺丰全体原股东购买资产置换的差额;最后,鼎泰新材打算以不低于 11.03 元/股向其他不超过 10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 72595.47 万股股份,总计 80 亿元。交易完成后,明德控股(顺丰控股原股东)由王卫控制。明德控股将持有鼎泰新材总股本的 55.04%,并且会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卫也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顺丰由此实现了借壳上市。

曾经,顺丰在“四大坚决不上市的企业”之列(另外三家分别是华为、老干妈、娃哈哈),它对资本市场持轻视态度。然而,当快递业逐步迈入竞争极为残酷的红海战场后,顺丰就不得不思考借助 A 股市场来完成股权融资这件事。并且,相较于漫长的 IPO 流程,通过借壳这种方式来实现曲线救国是更为实惠的途径。

No.8“孙宏斌轮”成为江湖传说

规模:影响力:

谁是企业家之中的活雷锋呢?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各不相同。然而在 2017 年中旬,却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候选者,他便是商业界的传奇人物——融创中国的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这位男人曾经年轻有为,却也曾陷入困境;创业遭遇失败,却又能够重新崛起。他再次让世人对他刮目相看。

2017 年 1 月,孙宏斌携 150 亿资金。他宣布入股当时处于艰难处境的乐视。并且担任乐视网董事长。孙宏斌与乐视老板贾跃亭同是山西老乡。然而当时的乐视状况不佳,早已风声鹤唳。他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老乡,这一行为如同“抱薪救火”。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同年 7 月,融创以高达 632 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万达旗下的 13 个文旅项目以及 76 间酒店。这一收购行为,是中国房地产企业之间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收购交易。

2018 年,孙宏斌接手了海航地产集团旗下的两家地产公司,这笔交易的金额是 19.33 亿元。他再次担当起了接盘侠的角色。在商业领域中,能够给予他人帮助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但残酷的现实是必须要去面对的。到如今,乐视网仍然深陷困境之中,而孙宏斌的那位老乡则在美国继续着他所谓的“造车梦”。

合肥北汽4s店地址电话_中国北车集团合肥_合肥北城汽车选址

尤其可见,所谓的“孙宏斌轮”实际上是孙宏斌专门给那些曾经辉煌过、如今却麻烦不断的企业给予融资帮助。正是由于孙宏斌这种看似“无私奉献、只为他人”的慷慨相助,在投资轮次领域才会有这样一个段子:有天使轮、A 轮、B 轮、C 轮、BAT 轮、Pre-IPO、IPO,还有孙宏斌轮。

No.7美团接连打赢三大战役

规模:影响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续创业者王兴以及他所创立的美团是很幸运的。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正是因为有了三次成功的收购,才使得美团在 O2O 领域拥有了翘楚的地位。

2015 年 10 月,美团与最大的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完成了合并。自此,美团点评开始崭露头角。大众点评的创始人张涛与同事相拥而泣的那一幕,成为了本次合并最为经典的背景。正所谓,向来只有新人在欢笑,又有谁能听到旧人的哭泣呢?

2016 年 9 月,美团网宣布已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的全资收购。因为第三方支付牌照很紧缺,所以美团这家互联网新企业对为数不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追逐,最终获得了这张重要的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8 年 4 月,共享经济遭遇寒冬。在此期间,美团以 27 亿美元的实际作价(包含 12 亿美元现金和 15 亿美元股权)收购了摩拜单车。通过这一举措,美团在出行领域抢到了市场份额。

如今再次回首这三大战役,我们会赞叹王兴有着独到的战略眼光,也有着卓越的并购能力。我们不禁思考,如此庞大的美团,在未来十年里究竟能焕发出多大的动力呢?

No.6滴滴出行高调完成“核聚变”

规模:影响力:

另一家被称为 TMD 之一的企业是滴滴出行,它与美团、今日头条齐名。滴滴出行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从创立到占据垄断地位的历程。

2014 年 1 月起,在幕后资本的助力下,一场围绕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开始了。这种商业行为看似扭曲,却给滴滴带来了巨大利益。一年后的 2 月 14 日,滴滴和快的联合宣布,将以 100%换股的方式正式合并,为此次补贴大战画上了句号。然而,程维似乎对本次收购并不感到满足。在 2016 年 8 月 1 日这一天,滴滴的官方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中称滴滴收购了 Uber 中国。并且双方是以相互持股的方式,成为了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这两个之前的欢喜冤家,就在中国官方刚刚宣布网约车合法化后的几天时间里,以这样的方式握手言和了。

滴滴凭借类似“核聚变”的方式,最终将当时最主要的两大对手吞并。现今,滴滴已将出行领域的全产业链囊括其中,曾一度成为叫车服务的代表。

2018 年 5 月出现了一起女乘客遇害事件,8 月又出现了一起女乘客遇害事件。公众在谴责凶手残酷无情时,把矛头对准了滴滴出行。滴滴因行业垄断地位一直饱受诟病,且对待刑事案件态度“事前迟钝、事后茫然”,自然会受到舆论的指责。

No.5宝能集团资本市场一掷千金

规模:影响力:

有一家企业之前并不出名。然而在 2015 年前后,它多次登上了热搜的榜首位置。这家企业就是宝能集团。很多人第一次听闻宝能集团以及董事长姚振华的名字,是由于那场著名的“宝万之争”。笔者曾针对这一次股权争夺战撰写过很多文章并进行评论,在此就不再详细说明了。

宝能集团除万科外,还多次在资本市场豪掷重金,以举牌方式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像南玻 A 和南宁百货等。2016 年,宝能系下属的前海人寿大量购入格力电器的股票,其持股比例曾一度达到 4.13%,成为第三大股东,然而在遭遇阻击后只得选择退出。

王石称宝能为“门口的野蛮人”,董明珠表示这是对实体经济的犯罪,前证监会主席用“害人精、妖精”来形容这一行为,然而在资本控制一切的当下,光有情怀是远远不够的。

宝能集团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No.4中国化工扩张海外版图

规模:影响力:

合肥北城汽车选址_合肥北汽4s店地址电话_中国北车集团合肥

不少企业不仅在风起云涌的国内并购市场有所动作,还将投资眼光投向了海外。其中,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这一行为最具代表意义。

2017 年 6 月,历经将近 2 年的时间,涉及 43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2924 亿元)的资金。此次并购案号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即中国化工收购瑞士先正达,最终尘埃落定。在收购过程当中,中国化工遭遇的反对之声以及质疑之声一直都没有停歇。然而,经过九个多月艰苦且漫长的谈判以及交流之后,双方达成了握手言和的局面,这也为本次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中国化工并非首次进行大手笔的海外并购。2015 年,中国化工集团曾以 71 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轮胎公司倍耐力。

本次收购的标的是先正达,它是一家有着 259 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总部在瑞士巴塞尔,是全球农药领域的第一大公司,也是种子领域的第三大高科技公司,在农化领域,它与德国的拜耳、巴斯夫,美国的陶氏、孟山都、杜邦一同成为化工界的六巨头。我国人口众多。国内的种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含量低,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的农药企业也存在类似情况。先正达拥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在传统育种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本次天价收购被看作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部分。

No.3平安银行“只想和你深发展”

规模:影响力:

在中国金融领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只想和你深发展”这一说法。在 2012 年,与深发展结成婚姻关系的并非北京的光大,而是同样位于深圳的平安。

这场价值 220 多亿的银行间并购案例,自此拉开了中国金融史上最大规模的混业经营尝试。平安集团在保险和证券领域早已闻名全国。然而,在彼时,其在银行领域的地位不如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是当年深市老五股之一,在 A 股市场拥有股票代码(000001),是天字第一号。正因如此,有人会产生疑问,即“两家银行究竟是谁收购了谁?”

平安银行合并后,依托平安集团强大的品牌优势以及深圳发展银行原有的网点资源,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位置逐渐处于前列。本次两大银行的合并,绝对是 2010 年代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版图革命。

No.2央企双胞胎分久必合

规模:影响力:

也许你曾经难以分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及区别,也难以分辨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及区别,还难以分辨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与中国北车集团公司的关系及区别,以及难以分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关系及区别。但如今,已无需再做这样的分辨,因为这些央企的双胞胎都已纷纷完成合并。

以两核为示例,原先这两家单位都归属于二机部。1999 年,由于军工企业的改组,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形成了后来的中核工业与中核建设。它们位列在央企序列的第一和第二把交椅位置。

或许有人会觉得同类央企之间这种分合关系是“没事瞎折腾”,然而实际上当年的分和现在的合有着很大的差别。2003 年国资委成立,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阶段,在此之后众多央企逐步摆脱贫困、解决困难,其中有很多都成为了世界五百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有投资公司改革试点得以产生。国企开始逐步进行以国企功能为导向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国企并购重组的进程也在加快。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达成强强联合的目的,为了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为了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为了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为了提升国际化的竞争力,央企的整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 2010 年代规模极为宏大的并购事件。

No.1 BAT靠圈地运动垄断市场

规模:影响力:

2010 年代,这绝对是属于 BAT 的一个年代。当我们回首过去的十年时,我们不禁会感慨,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有三件事是一生都难以逃脱的:纳税、死亡以及 BAT。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本表格罗列的内容是 2010 至 2019 年 BAT 主要进行的收购(包含战略入股)的企业。

众多被收购企业存在着 BAT 共同持股的状况。在此,仅列举一家较为知名的收购。

在中国互联网领域,BAT 展现出了“流量+资本”的强大攻势。在这种攻势的影响下,中国互联网武林泰斗的地位被三巨头完全垄断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