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濉溪路变迁史:从田园风光到现代化金融中心的飞跃

时间:2025-03-03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32评论:0

2019 年 10 月 27 日,在合肥市的濉溪路,它通常被人们称作北一环。道路两旁有几十栋高层商务楼,这些商务楼排列得很整齐。快速道上的汽车不断地行驶着,慢行道上的行人很多,这展现出了典型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谁能想到,这里以前是一片田园农耕的景象,还有着波光闪烁的坝上风光。在 2000 年左右的时候,尽管这里曾经是工厂聚集的地方,但是到了晚上仍然是一片荒凉寂静的景象。

上世纪 50 年代以前,这里是郊区湖光田园;90 年代前,这里是工业集中区;后来,这里成为安徽印刷物资一条街;如今,这里是安徽唯一的现代金融总部集聚区。濉溪路经历了“三级跳”式的转型,既实现了自身的弯道超车,又为合肥这座城市注入了更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元素,每次跳跃转型都镌刻了显著的时代印记。

上世纪 90 年代,濉溪路的宽度较为狭窄。道路的两侧存在着众多的厂房和工厂。(图片来源:合肥城建档案馆)

如今,北一环已成为安徽唯一的现代金融总部集聚区。

第一跳:从郊区田园到工业集中区

解放前的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及其周边区域,属于合肥市的北郊。这里呈现出典型的农村面貌,有大片的农田,还有丰沛的水域,被称作“北乡”。不少合肥人所熟悉的白水坝,其原坝中心就在这个区域。

明天早上五点在望钟村西头集合,男的要带上锹,女的要带上筐,家里的人要带上绳子,然后乘坐拖拉机,骑着自行车,拉着板车前往白水坝去挖芋头……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一首合肥话版的《挖芋头》迅速走红,让合肥人再次对白水坝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可以推断出,白水坝以前是能够种植芋头的田地。

名为白水坝,与水有密切关联。此地过去存在白水湖,白水坝充当着里湖与外湖的分水界限。当年的白水坝位置在如今的濉溪路上。依据《合肥市地名录》的记载,白水坝处在合肥北门外濉溪路的西段,面积大概 50 亩,原本坝的中心就在现今的濉溪路上,在上世纪 50 年代拓宽濉溪路的时候被拆除了,并且把濉溪路南侧的几口大塘,称作“白水坝”。刚解放时,濉溪路片区属于合肥市的北郊,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土壤状况良好,水分充足,有大片的农田。往南走,越过当年的合肥老城墙,也就是后来修建的环城北路,就能进入合肥市区;往北则是广阔无垠的田野。白水坝历史悠久,曾留下许多民间传说。其中最为有名的爱情故事《丽友桥》诞生于此。

上世纪 50 年代濉溪路进行拓宽改造,导致白水坝如今只留其名而不见坝影。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濉溪路最早于 1956 年 5 月 27 日开工。它东起双岗北,接着经亳州路,最后抵达农场路,是区域内的交通干道。路长 3537 米,路基宽 7.5 米,路面宽 3.5 米,一个月后工程竣工。1958 年下半年,此地存在运货车辆多且路幅不宽的情况,经常出现交通堵塞问题。于是,由合肥市城建局负责对其进行扩建,将路基拓宽到 10.5 米,路面拓宽到 5.5 米。之后,路况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据《合肥市志》记载,在 1985 年的濉溪路,其路面为沥青碎石路面,最宽的地方还不足 20 米。

濉溪路在不断扩宽,合肥的工业化进程迅猛加快。上世纪 50 年代起,至 90 年代初,合肥市濉溪路及其周边成为工业集中区。大批国有工厂企业在此聚集,合钢三厂、自行车二厂、洗衣机厂、合肥橡胶厂、新华印刷厂、粮食机械厂等工厂都云集于此。

1958 年有个合钢三厂,它原被称作“省委机关炼钢厂”。(图片来源:合肥地名谭)

唐定贵老人今年 71 岁,家住在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滨南社区。1985 年,他从部队退伍转业到合肥市化工轻工总公司。他的岗位是管理公司的两个仓库,其中一个在濉溪路 272 号,另一个是危险品仓库,顺着颍上路一直走到尽头就能到达。他往返于两个仓库之间,依靠的是单位的一辆自行车。

唐定贵告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当时的濉溪路,其两边不存在人行道,全是“趴埂草”。中间则为砂石路。随后,砂石路转变为柏油路,然而排水方面的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只要一下雨,路面就会被水淹没,接着经车子一轧,柏油路就损坏了,呈现出坑坑洼洼的样子。他记不清那时晚上是否有路灯,但是只要天色一暗,路上就不见人影了,给人一种很荒凉的感觉。他的爱人当时在市中心上班,下班回来后。如果他不去接,她就不敢走这条路。唐定贵还记得,当年单位沿着街道盖了平房,那平房只有一人多高,有一部分职工住在里面。“如今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这是当初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阮昀在濉溪路生活了将近 30 年,他曾在《财富北一环》这篇文章中回忆道:他的工作生活都在一所小学校园内。因为身处工厂密集的地方,所以免不了要和工厂打交道。他会去晶体管厂食堂打饭,去电焊条厂食堂买馒头,还会跟着师傅去新华印刷厂澡堂蹭澡。

刘庆生老人今年 65 岁。1986 年,他退伍转业到了安徽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合肥分公司。该分公司位于濉溪路 270 号,也就是现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所在的位置。

刘庆生告知记者,他来到濉溪路工作之际,此地工厂众多且聚集在一起,能够说这里是合肥市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工业集中区域。路南边有合钢三厂,还有自行车二厂、洗衣机厂、晶体管厂、银光电镀厂等。路的北边,从阜阳路向西,有合肥农资分公司,有合肥味精厂,有市五建,有合肥酿造厂,有合肥橡胶厂,有新华印刷厂,有粮食机械厂,有合肥农药厂,有合肥农资公司仓库,有合肥市化工轻工公司,有机电公司,有建材公司,有省公路机械厂,有省公路材料站等。这里的工厂数量较多,产值也较高,在当年的合肥工业版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到了 2000 年前后,这些工厂大多都停止了生产或者进行了搬迁。附近各个工厂的宿舍区,一部分已经被征收并迁移,一部分则正在等待进行改造。

合肥高新区印刷厂_合肥印刷产业园_合肥印刷厂企业宣传片

白水坝菜市场方便居民生活起居饮食,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回忆起当年的濉溪路,刘庆生对其印象最深的是环境和路况都很差。其中,马路对面是合钢三厂,那时有 7 个大烟囱,冒黑烟时窗户都无法打开。路况方面也很糟糕,晚上大货车的噪音很吵人,不到夜里二三点钟都难以入睡。到了 1996 年之后,路面被修成水泥路,路况好了很多。合钢三厂也停止生产了,环境得到了一些改善。刘庆生说,那时的人们即便生活环境差,却都以能进入这些工厂为荣。

合钢三厂位于濉溪路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期,它如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处在“温床”般的环境中。然而,一旦面对市场,各种局限便凸显出来,到了上世纪 90 年代,它就逐渐陷入困难了。如今,在合钢三厂的厂址上,已经建起了财富广场和栢景湾小区,而合钢三厂的生活区正面临着征迁改造。

10 月 30 日上午,记者抵达合钢三厂生活区。许多退休的老职工正悠闲地进行着打牌、下棋等活动。现年 79 岁的马文友老人向记者讲述,他于 1958 年经由招工途径来到合肥,那时他年仅 18 岁。当时的合钢三厂被称作省委机关炼钢厂,他起初的主要工作是砸矿石,之后给高炉上料。1959 年,合钢三厂生活区建成了 5 栋住宅楼。这使得大家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之后,又陆陆续续建造了很多栋居民楼。附近不少老人都表示,当年的合钢三厂,是很多人都很羡慕的单位。

记者在生活区看到,绿化环境较好,然而整个小区较为陈旧,巷道较为狭窄,居民们都怀有对改造的渴望。记者获悉,今年 3 月,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办事处召开了合钢三厂生活区改造项目摸底工作群众动员会,向生活区群众宣传改造的相关政策,征求改造的意见,当同意率达到 95%及以上时,项目便正式启动报签程序,做好启动征迁的准备。

马文友老人身后的这栋老楼于 1959 年建成。如今,它已经有 60 年的历史了。

第二跳:从工厂集中区到印刷物资一条街

合钢三厂得说一说位于濉溪路与亳州路交口西南角的“钢铁大楼”。它虽被称作“钢铁大楼”,实则仅楼上楼下两层罢了。并且这“钢铁大楼”与钢铁并无关联,既不是钢铁厂的办公楼,也不是出售钢铁的物资站,而是一个百货商场。虽只有两层,可“钢铁大楼”在当时却是合肥北门一带的地标性建筑,并且是依据毛主席的指示而建设的。

1958 年全国正大炼钢铁之际,毛泽东主席视察了原“省委机关钢铁厂”即当时的合钢三厂。他得知钢厂工人购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后,指示当时的安徽省和合肥市在合钢三厂附近修建一个百货商店。于是,经过约两年的建设,一栋造价 3 万多元、上下两层的“高规格建筑”——钢铁大楼便矗立在了濉溪路边。建成之后,钢铁大楼的北边是食品公司所属的食品商场,其余的大部分则是市商业局所属的百货商场。它成为了合肥北门唯一的标志性建筑,在此后的 30 多年里一直风光着,也是附近工人师傅们经常去购物的地方。马文友老人回忆道:“起初,合钢三厂生活区里的职工购买东西极为不便,都没有地方可去。”钢铁大楼建成之后,各种生活品都具备了。对于所有生活必需品,大家基本上都是前往钢铁大楼进行购买。老人至今依然记得各种商品的摆放区域。

2004 年,陪伴了附近钢铁工人和居民 46 年的钢铁大楼被拆除了。在原址上建起了一栋真正的大楼,叫做天庆大厦。然而,对于很多合肥人而言,“钢铁大楼”依然是拆不掉的地标。并且,那个孕育了“合钢三厂”以及“钢铁大楼”的计划经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经过此次建设,濉溪路的路况有了极大的变化。刘庆生老人 65 岁,他说路况颠簸导致车辆噪音的情况不再有了,“晚上能够很早入睡了”。

2011 年,在濉溪路与阜阳路的交口处,有一个大型工地正在进行施工。(图片来源于合肥城建档案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格局的巨大变化,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在市场经济那汹涌的大潮之中,濉溪路上的诸多工厂把沿街的房屋出租给了他人。这一举措为个私经济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良好的空间与机会。

上世纪 90 年代初,新华印刷厂的职工王惠珍女士。她率先在白水坝租下了一间沿街的砖墙瓦房当作门面房。接着她开始在那里卖铜版纸。这开启了白水坝“安徽印刷物资一条街”的第一步。

10 月 30 日上午,76 岁的王慧珍女士告知。她与爱人皆为新华印刷厂的职工。当时,我在新华印刷厂工作了 20 多年。48 岁时,我做了一个手术,之后休息了好几个月。在这段休息时间里,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同时,我还根据自己的营销经验做了一些市场调查。调查发现,当时中国内地的铜版纸整体质量还不行,主要依靠进口。而且国内经销商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我觉得这其中存在市场的空缺,于是就想尝试一下。王慧珍女士称,当时她向单位提出申请,决定自己创业。总共凑齐了 2 万元,不少亲戚朋友都帮忙一起凑的钱,从而把公司开办起来。后来,王慧珍女士获得了国际上多个品牌铜版纸的经销权,使得安徽人在合肥就能够买到高档铜版纸,并且凭借诚信经营,很快就得到了安徽印刷行业的认可。

王慧珍的纸业公司创业取得成功后,濉溪路逐渐涌现出很多卖纸的、卖油墨的以及卖印刷机械的店铺。起初有五六家,最多的时候将近 20 家企业……慢慢发展成了“安徽印刷物资一条街”,许多人在这条街上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今,王惠珍女士当年创办的那个纸业公司,在庐阳产业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大型库房。目前,不少的纸业公司也进驻了庐阳产业园。

2008 年,濉溪路上有很多店面。这些店面主要经营纸业等印刷物资。

除了“安徽印刷物资一条街”,各种店面和摊点纷纷涌现。个私和民营经济在濉溪路快速觉醒,还体现在各种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方面。除了白水坝和钢铁大楼,曾经的濉溪路上,还有一个知名地标——双岗。在不少合肥人的心目中,双岗有着“脏乱差”的印象。双岗的濉溪路治安状况令人担忧。

合肥高新区印刷厂_合肥印刷产业园_合肥印刷厂企业宣传片

2011 年 12 月 10 日,在合肥,濉溪路下穿了亳州路,道路上车辆往来如流水,非常热闹。

2013年8月31日,空中俯瞰濉溪路。(资料图)

双岗一带的治安状况也随之得到了改善。

第三跳:从印刷物资一条街到金融总部集聚区

21 世纪,濉溪路迎来新的局面并进行革新,开始酝酿新一轮的跨越。尤其在 2007 年合肥启动“畅通一环”工程之后,濉溪路的交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人气。从公交站台停靠的公共汽车情况就能看出:亳州路站有 10 条公交线路停靠,南国花园站有 13 条公交线路停靠。交通便利,区位良好,视角前瞻,使其成长为现代金融总部聚集区,并且被誉为“安徽陆家嘴”。

2011年,濉溪路南侧已有不少商务写字楼矗立于此。

2002 年,有开发商有在濉溪路建设高端商务写字楼综合体的意向。合肥市庐阳区有关部门迅速做出反应并给予支持。在后来的规划中,濉溪路得到了新的定位。随后的数年,位于濉溪路 278 号的财富广场,共有 5 栋高档商务甲级写字楼,在合钢三厂原先的位置上开始建设并闪亮登场。一个综合性楼宇项目拔地而起,它集办公、酒店、公寓、高档商场于一体,成为了濉溪路的新地标,也成为了合肥市庐阳区的新地标。

“钢铁大楼”所代表的工业集中区时代已然过去,而“财富广场”所代表的现代金融总部集聚区时代开始拉开帷幕。

财富广场,已成濉溪路上的新地标。

濉溪路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环境,财富广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所以祥源广场、金鼎国际广场等高档写字楼纷纷在濉溪路的沿线落户。站在合作化路(西一环)与濉溪路(北一环)交口的高架桥上向东望去,以财富广场作为标志,祥源广场、新天地国际广场等 25 栋商务写字楼依次排列开来,它们集中地展示了合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貌,并且吸引了数十家世界 500 强企业进驻。

如今,入驻庐阳区濉溪路金融大街的金融服务机构超100家。

财富广场有 5 栋高层商务写字楼,其总面积为 30 万平方米。据财富广场楼宇负责人郭倩称,当下此地入住企业数量为 414 家,员工人数达 5000 多人。入住企业主要以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高达 81.7%,并且这里有 12 家世界 500 强企业。2018 年,财富广场产生的税收为 5 亿元。其中,纳税 1000 万以上的有 6 户。它是合肥为数不多的亿元税收楼之一。

濉溪路上的金融大街已形成一定规模,这里的金融机构总部数量众多,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都受到重视。2017 年,庐阳区成功获得批准,成为全省唯一的“金融总部集聚区”,而濉溪路的金融大街在这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表明,当下入驻庐阳区濉溪路金融大街的有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还有股权投资、财富管理、融资担保等类型的金融机构,同时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金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的数量超过了 100 家。

也许,在这种现代时尚以及国际范儿的表象当中,濉溪路正在酝酿新一轮的“跳跃”。也许,这种现代时尚与国际范儿的表象背后,濉溪路正准备着新一轮的“跳跃”。也许,从这种现代时尚和国际范儿的表象来看,濉溪路又在筹划着新一轮的“跳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许大鹏 薛重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