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饲料到光伏巨头:刘汉元如何打造千亿通威帝国并完成交接班
从渔夫到跨界光伏,刘汉元打下的千亿帝国交接班。
作者 | 武丽娟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3439篇原创
本文约4500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光伏行业发展得很火爆,在资本市场造就了多家市值达千亿的巨头。通威股份(600438.SH)起初是从事水产饲料业务的,后来跨界进入了光伏业务,从而走上了“人生巅峰”,它就是其中的一家。
2022 年通威股份的归母净利润达到 257.3 亿元,从而登顶光伏行业的“盈利之王”。曾经身为“鱼饲料大王”的刘汉元,或许未曾预料到,通威股份会在光伏行业成为“盈利一哥”。
不过,巨头存在烦恼。今年二季度通威股份的盈利能力呈现出大幅下滑的态势。公司的股价从一年前达到的最高 62.65 元/股,下跌到 9 月 22 日收盘时的最低点 29.48 元/股。其跌幅超过了 50%。
此外,光伏行业的扩产狂潮也带来了隐患——产能过剩。
9 月 26 日晚间,在公布 160 亿元定增项目 5 个多月后,通威股份公告终止了定增计划。通威股份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并且公司价值存在明显低估。这也就意味着今年以来在光伏行业中,上市公司最大金额的定增案宣告失败。
定增终止公告宣布了之后,通威股份的股价开始连续地小幅反弹。到 9 月 28 日收盘的时候,报出了 32.26 元/股的价格,总市值达到了 1452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1989 年出生的刘汉元的女儿刘舒琪接任了通威股份董事长。这次取消的定增计划,是她上台不久后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处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的情况下,接班的新“二代”能否带领千亿光伏龙头继续大步向前?
160亿定增终止,因股价太低?
4 月 25 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公告称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股份数量不超过 9 亿股,所募资金不超过 160 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 2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其中 94 亿元将投向“2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66 亿元将用于“云南通威水电硅材高纯晶硅绿色能源项目”(二期 20 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
通威股份为何突然宣布取消这一融资计划呢?通威股份解释,由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司的价值处于明显被低估的状态。为了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发展和财务情况,所以终止了本次定增事项。然而,后续公司将会合理运用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其他的融资方式,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以保障上述两个项目能够顺利实施。
IPG 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持有这样的观点:与公司的实际价值相比,市场对通威股份的估值有着较大的差别。通威觉得市场对其业绩以及前景等方面的预期较为消极,从而使得股价被低估了。其次,市场情绪方面的因素或者短期波动方面的因素致使股价下跌,而公司认为这种下跌与它的真实价值并不相符。这些或许都是通威认为自身价值被显著低估的缘由。
事实上,2022 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股进入了下行阶段。在一年时间里,光伏上市公司的估值到达了历史低位。除通威股份外,电池龙头隆基绿能(601012.SH)的股价被腰斩,市值蒸发超过 2000 亿。协鑫科技(3800.HK)、合盛硅业(603260.SH)等龙头的市值都迎来了大幅的下滑。
艾媒咨询集团的 CEO 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持有这样的观点:倘若公司的估值处于较低的状态,那 160 亿的定增金额有可能会对股东的股权造成稀释,并且损害股东的利益。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很难平衡股东的利益,进而可能导致定增事宜终止。所以,这一决定被视为对未来的一种积极预期表现,对股价和市值会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中原证券的研报表明,光伏行业的估值水平处在历史的低位。当下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的风险偏好比较低,资金一直在从板块中撤离出去,在短期内很难有改变的情况。在经过了两年的大规模扩产后,投资者对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预期。
柏文喜预测,通威股份有可能通过回购等举措促使估值回归到合理水平。回购能够减少市场上的卖盘压力,还能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进而提高股价。通威还能采取别的措施提升估值,像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把更准确的业绩预期和未来发展计划提供出来,让公司的透明度和吸引力得以增加;把市场推广力度加大,使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得到提升;把研发投入加大,让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提升等。
2020 年起,新能源赛道的再融资呈现一路狂飙的态势。许多上市公司抛出了超百亿元的定增和可转债预案,其扩张的势头一直没有减弱。与此同时,光伏行业正处于产能过剩以及内卷不断加剧的状况之中。
2020 年,通威股份通过定增募资 60 亿元。2022 年,通威股份通过可转债募资 120 亿元。在过去的 10 年里,通威股份通过增发融资的总额为 185 亿,这里不含此次 160 亿的定增预案。同时,通威股份通过可转债融资 175 亿。而隆基绿能在最近的 11 年里直接融资 263.85 亿元。
8 月 27 日,证监会针对 IPO 和再融资作出了 6 项监管安排。这表明再融资收紧的信号是明确的。在那个时候,多位市场人士就已经预计,当再融资新规出台之后,会有许多新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选择再融资撤单,或者其融资规模会有所缩水。例如,在 8 月 30 日,作为房地产龙头的万科,其 150 亿元的定增项目终止了。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监管政策进行调整等各种因素产生影响。Wind 数据表明,在当前情况下,今年到目前为止至少已有 22 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定增,并且撤回了申请文件。
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
千亿龙头也有烦恼
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包含两个主要板块,分别是光伏和农牧。农牧板块是其起家业务,涵盖了饲料以及食品加工等业务;而光伏板块则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包含高纯硅、电池、组件以及发电等业务。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光伏产业链包含着上游的硅料以及硅片。同时,中游有各类电池片和组件。此外,下游还有电池逆变器以及建设运营等环节。
2006 年,通威股份开始进行跨界转型,踏入了光伏产业。它收购了乐山的永祥公司 51%的股份,开始生产高纯晶硅。2013 年,在光伏产业链上实现了强势扩张,收购了合肥赛维百分之百的股权,从而进入到光伏产业中游电池片的生产领域。2022 年 8 月,通威进军到了光伏组件板块。
2021 年全球光伏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通威股份的光伏板块营收实现了增长,增长幅度为 69.7%,达到了 382 亿,该营收占通威股份总营收的 60%。同时,通威股份的农牧板块营收同比也有增长,增长比例为 17.5%,达到了 246 亿。
2022 年,通威股份达成了营业收入为 1424.23 亿元的成绩。同时,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约 257.26 亿元。凭借这些业绩,它成为了光伏行业的“盈利之王”。并且,其市值最高达到了突破 3000 亿元的水平。
龙头的业绩增速呈现出放缓的态势。2023 年半年报表明,在上半年,通威股份获得了 740.68 亿元的营收,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 22.8%,然而去年同期的增速是 127.2%;其归母净利润为 132.7 亿元,同比增长 8.6%,去年同期的增速为 312.2%。
2023 年一季度,单季度来看,通威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 86.01 亿元。二季度时,净利润大幅下降至 46.69 亿元。环比来看,下滑了 45.72%,几乎是腰斩的程度。对此,通威股份在半年报中表明,自 2022 年底起,随着高纯晶硅料产能集中释放,行业供需从紧缺状态转变为宽松状态,硅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情况。
通威股份对光伏产业的依赖确实不小,2023 年上半年其光伏业务的营收占比达到了 78.5%。
张毅称,当前硅料市场的波动确实较大。多晶硅价格在短期内,应是受到较大的供需关系、政策调控以及电价波动的影响。然而从长期角度看,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只要多晶硅市场不出现再生设备或技术迭代的情况,那么市场就应该会继续保持增长。
同时,有不少券商的研报给通威股份做出了风险提示。其一,要注意下游装机需求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况。其二,要留意行业竞争加剧会使得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其三,要关注扩产项目推进没有达到预期的风险。
一方面,光伏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通常情况下大概需要 8 到 10 年才能回本,其总有效运营期仅为 25 到 30 年。这就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同时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也极高。另一方面,光伏产业的发展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像补贴政策、环保规定等。任何政策的变动都有可能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汉能集团的创始人李河君在光伏产业处于低迷的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布局薄膜发电,从而一下子成为了全球在薄膜发电领域的第一名。然而在那个时候,这一发展路线并不是整个行业所优先选择的。当时的太阳能发电行业正处在刚刚开始发展的初期,其技术路径还不是很明确。另外,太阳能光伏项目还涉及到非常巨大的贷款,这些因素都给汉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不久后,李河君在描绘未来之时,汉能集团的股票在市场上遭遇做空并跌停,千亿资产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接着,企业自身的诸多问题不断被曝光,再也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曾经身为“首富”的李河君及其薄膜技术的探索,在中国光伏史上成为了一个插曲,然而正是这个插曲体现了光伏技术变革的残酷性以及押注新技术所蕴含的巨大风险。
张毅建议,光伏行业曾经历激烈竞争,如今遭遇一定程度产能过剩,此现象较为严重。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长以及技术不断推进,在“碳中和”目标之下,光伏行业前景值得期待。跨界的光伏企业需有更多创新以应对竞争,具备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有机会。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对于光伏长期的基本面而言是值得期待的。当前存在一些短期的波动与挑战,客观而言,不少企业能否熬到红利再次释放的时刻存在疑问,因此对于当下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合理地管控自身的产能与销售。
通威股份在经过多轮募资扩产后,其营收和利润的增速呈现出放缓的迹象。由此可以推断,此次主动决定终止大规模的定增计划,也就意味着通威股份正在放慢自身的扩产节奏。
此外,通威股份持续强化一体化产能布局。从半年报可知,目前盐城的 25GW 高效组件项目和金堂的 16GW 高效组件项目已全部投产,这使得公司的组件年产能提升到了 55GW。通威股份已构建起从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到电站全覆盖的一体化产业链。
从渔夫到跨界光伏
刘汉元打下千亿商业帝国
近两年,光伏行业火热且自身光伏业务发展迅速,这使得通威股份的市值有了很大变化。2019 年其市值为 500 亿元,到 2021 年则暴涨至 2000 多亿元。通威集团的实控人刘汉元夫妇的身家也跟着上升,2021 年达到 1200 亿元,仅比四川首富刘永好家族的 1250 亿元少一些。2022 年,刘汉元取代了稳坐四川首富 20 年的刘永好。刘汉元升至了首富之位。
刘汉元说过:“只要你把一件事想清楚了之后再去做,那么就没有做不成的。”从最初是一名渔夫,到后来成为光伏领域的大佬,从创业伊始仅有 500 元,到如今拥有千亿身价,刘汉元历经了 40 年的时间。
1964 年,刘汉元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的农村。他在四川省水产学院学习了淡水养殖。这一经历为他日后的“养鱼”大计奠定了专业基础。由于发明了金属网箱养鱼的技术,刘汉元在水产养殖界变得极具口碑和影响力。
1983 年,刘汉元凑了 500 块钱。接着,他用这些钱买了旧钢管。之后,他自己把铁箱焊好。再之后,他购买了小鱼苗和鱼饲料。至此,刘汉元的创业之路正式开始了。
1984 年,刘汉元所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获得了验收。此技术创造了四川省养鱼的高产纪录。之后,他开始着手研究鱼饲料。1986 年,在他的老家,刘汉元与几个伙伴一同建起了一个渔用饲料厂。这个饲料厂便是通威集团最初的样子。
1992 年,刘汉元开启了市场。他对自己的厂子进行扩大再生产。他在当地开设了规模最大的工厂。他成立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2000 年时,刘汉元作出了决定,要开始进行股份改制。他把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整体转变为股份公司,并且开始为上市这件事做打算。
2002 年,刘汉元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他在该学院就读 EMBA。毕业后,他又连读了 DBA 工商管理硕士。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比亚迪的董事长王传福。坊间有传闻说,刘汉元是受王传福的影响才进军光伏行业的。
2004 年 3 月 2 日,通威股份于上交所正式上市。2006 年,刘汉元作出进军光伏行业的决定,开始涉足多晶硅环节。
2008 年,通威股份收购了四川永祥 50%的股份。同年 11 月,首批 2000 多吨多晶硅投产。尽管之后遭遇疲软的市场需求,然而刘汉元进军光伏领域的野心并未消退。2009 年 7 月,通威股份逆势进行了 3000 多吨多晶硅的扩产,这展现了其深耕光伏领域的决心。
2013 年 9 月并购了合肥塞维 100%的股份,从而掌握了光伏组件和电池片的关键技术。
2015 年,通威股份实现了对旗下通威新能源的百分百控股。2016 年,通威股份先后实现了对旗下永祥股份、合肥通威的百分百控股。通过这些举措,通威股份一举拿下了硅料、电池、光伏电站三项业务。
刘舒琪作为“二代”,自上任以来,先是有 160 亿元定增计划。在 8 月下旬,通威股份又抛出了两份投资计划。
其一,计划在乐山市峨眉山市开展 16GW 拉棒、切片以及电池片项目的投资建设;其二,计划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进行 16GW 拉棒、切片以及电池片项目的投资建设,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为 200 亿元。关于资金的来源方面,通威股份表明,会合理运用自有资金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以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地实施。
通威股份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已成为行业龙头。然而,任何产业都难免会经历波折,任何公司都难以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竞争加剧且兼具变化性和周期性特征的光伏行业,通威股份若要继续拓展市场,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您觉得光伏行业的前景如何?您看好通威股份“光二代”担任的新任董事长吗?欢迎留言交流吧!
相关文章
- 附近500米上门开锁电话19125316269 - 专业修锁、换锁、配汽车钥匙服务
- 合肥三甲医院选择指南:安徽省立医院等知名医院地址与电话全解析
- 通威股份股价大涨3.23%,总市值突破3050亿元,成为A股光伏行业领军企业
- 合肥市44种特殊病医保报销指南:高血压、冠心病等最高可报3600元
- 合肥栢悦幼儿园荣获蜀山区家教名校称号,家校合作再上新台阶
- 清明假期合肥出发机票大优惠,热门航线低至1.2折,出游好时机
- 摩宁运营总监吴杨深度解析:二手摩托车行业现状与信任危机
- 合肥女孩刘宁坚守昏迷男友8个月:我是他的希望与生命之光
- 上海家教兼职新模式指南:平台接单、线下日结、提升聘用率和续课率
- 合肥警方成功打掉摩托车盗窃团伙,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并追回9辆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