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通威股份股价大涨3.23%,总市值突破3050亿元,成为A股光伏行业领军企业

时间:2025-02-25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162评论:0

来源 | 索比光伏网 作者 | 倪克

7 月 5 日,通威股份(SH:600438)的股价呈现出大涨的态势,涨幅为 3.23%。同时,其总市值达到了 3050 亿元。在此情况下,通威股份成为了 A 股市场中第二家总市值成功突破三千亿大关的光伏企业。

1986年由刘汉元先生创立

上市至今经营业绩复合增长率高达34%

逐步地,通威股份形成了“农业+光伏”的双主业经营模式。

公司发展至今,在农业领域已成为领军企业之一。到 2021 年末,其农业板块饲料生产能力达 1000 万吨,且水产饲料产销量多年居全球前列。公司在光伏领域也成为领军企业之一,截至 2021 年末,光伏板块拥有 18 万吨硅料产能和 45GW 电池片产能,出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

刘汉元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各业务板块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上市至今已有 18 年,在这期间,营业收入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22%,营业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高达 34%。放眼整个 A 股市场以及全球股票市场,能达到这样业绩的企业极为稀少。

2022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得以保持高速增长。这得益于硅料业务的量价齐升,同时也得益于电池片业务大尺寸产品占比的提升。业绩预告表明,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在 120 亿元到 125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为 304.62%到 321.48%。并且,公司预计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也在 120 亿元到 125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为 300.73%到 317.42%。

回首过去,通威股份的经营业绩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这离不开公司的创始人,也就是实际控制人刘汉元。他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并且能够运筹帷幄。

天赋异禀

合肥鱼饲料批发市场_合肥鱼市场在哪_合肥鱼饲料市场

刘汉元22岁创办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

刘汉元 1964 年在四川省眉山市出生。他自幼就不太爱说话,但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智慧。在小学和初中时期,他多次跳过年级。13 岁时,他考入了四川水产学校。16 岁时,他进入县水产局担任技术员。

刘汉元经过两年脚踏实地的基层工作后,再次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智慧。1982 年,他发明了“渠道金属流水网箱养鱼技术”。在父亲的支持下,此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落地。1986 年,该技术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翌年,又被农业部列入“丰收计划”。

“渠道金属流水网箱养鱼技术”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后,刘汉元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技术得到推广,担忧的是随着需求增加,饲料供给陷入瓶颈。1984 年,20 岁的刘汉元辞去公职,果断投入到饲料的研发与生产中。1986 年,他正式创办了通威股份的前身——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此时,刘汉元的行事风格逐步显现,他勤于钻研且脚踏实地。同时,他的敏锐商业头脑也逐步显现。

看个广告休息一下吧

刘汉元努力后,“通威”牌鱼饲料使鱼的生长周期缩短了很多,达到了 80%,饵料系数也下降了不少,有 50%,还解决了许多让业界困扰多年的难题,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为中国养殖业的进步以及中国的食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3 年,当时年仅 29 岁的刘汉元以“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的身份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时任国家总理李鹏的接见。

进军多晶硅

专注于技术研发打破海外垄断

2002 年,功成名就的刘汉元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选择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读 EMBA 课程,毕业后又连读了 DBA 工商管理硕士。在这期间,他开始对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进行深入思考,选定了《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这一研究课题,并且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

2004 年,刘汉元决定受让永祥树脂 50%的股权,永祥树脂从事氯碱化工业务,其是生产三氯氢硅的原材料。自此,刘汉元开始涉足光伏产业链的上游。两年之后,四川永祥多晶硅正式成立,公司的业务触角得以延伸,延伸至三氯氢硅以及多晶硅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02 年到 2006 年期间,多晶硅价格从 20 万元/吨快速上涨到 200 万元/吨。硅料企业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吸引了大量“新玩家”涌入市场。正当业内都沉浸在暴利的喜悦中并进行疯狂扩产的时候,刘汉元却察觉到了其中巨大的风险。用他的话来说,“如果不强就去做大,那就相当于跳进火坑”。刘汉元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了成本领先战略,他计划利用技术研发来使生产成本降低 50%。

经过近两年时间持续不断地辛勤工作,在 2008 年 7 月美国次贷危机来临之前,技术团队成功实现了一种生产工艺。这种工艺能在纯度超过 8 个 9 的情况下使成本下降 50%,也就是如今大家都熟知的“永祥法”。通威股份凭借成本优势,安然度过了惨烈的硅料下行周期。更重要的是,公司成功地将海外厂商在多晶硅领域的技术封锁给打破了,同时也打破了其市场垄断。这为之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收购合肥赛维

两年时间助其脱胎换骨

合肥鱼市场在哪_合肥鱼饲料市场_合肥鱼饲料批发市场

刘汉元成功进军多晶硅领域并站稳脚跟之后,一直有着继续扩充他的新能源业务版图的想法。然而,因为缺乏合适的机会,行事稳健的他并未贸然行动。

2013 年,曾经的全球电池片龙头是合肥赛维。它受欧美“双反”政策的影响,陷入了破产边缘,企业被迫进行公开转让。在这个时候,刘汉元迎来了一个完善光伏产业链布局的机会。经过 218 轮举牌之后,通威以 8.7 亿元竞得了合肥赛维的 100%股权,正式开始进军光伏电池片环节。

刘汉元在完成收购之后,把“创新发展、聚焦实效”的通威文化注入到了合肥通威(原合肥赛维)。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这家在 2013 年还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快速地崛起了。当年,它的营收达到了 33 亿元,净利润达到了 3.76 亿元,并且一下子就成为了国内晶硅电池片出货的冠军。

2015 年,通威已完全掌握光伏电池片领域核心技术。通威开始大规模扩张电池片产能,并且在电池转换效率方面逐步领跑行业。随后几年,打破世界记录之事几乎时常发生,同时通威也为光伏行业实现“平价上网”作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看出,电池片业务能够取得成功,其底层逻辑在于技术、质量、成本以及效率。

三千亿

只是新起点

通威股份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史被纵览,刘汉元几乎在每一次都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并且,他的行事风格是勤于钻研、稳健务实且脚踏实地,这种风格帮助通威构筑了坚固的经济护城河,也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因素,是通威股份上市 18 年以来经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

当下,光伏行业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已迈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吸引了众多新玩家。但通威股份在硅料和电池片环节依旧处于绝对领先的态势。其中,硅料业务在成本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在销售端也展现出了极强的议价能力,其单位销售价格比竞争对手要高很多;电池片环节不但成本和效率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在 HJT、TOPCon 等 N 型电池领域,公司也进行了深度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公司的营收规模和净利润规模都超过了隆基绿能,成为了光伏行业的新霸主。

公司根据发展规划,在 2024 到 2026 年间,打算把硅料的产能规模提升到 80 到 100 万吨,把电池片的产能规模提升到 130 到 150GW。同时,公司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持续提升产品的质量优势、生产成本优势以及产能规模优势,以此来巩固公司在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

展望未来,通威股份以“为了生活更美好”为企业愿景,为中国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千亿市值仅仅是它的起点。当下的刘汉元,将会如何谋划通威的未来,比如是否会进入新的领域继续扩张业务版图,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刘汉元作出怎样的战略决策,通威股份都必定会逐渐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者。这是刘汉元所具有的特质,也是通威股份本身所具备的与生俱来的强者基因所决定的。

参考资料:

《沧海一蛟龙——刘汉元和他的通威集团》,作者:晓声、雁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