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瑶海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智慧小区建设,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消息称,老工业区进行搬迁改造,让“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此做法受到国家发改委的表扬;合肥瑶海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办好一件事”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改革,使得六类行政权力事项的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减少到了 2.33 天;该区域发动 14000 多名党员组建了 462 支党员突击队,以抗击疫情和汛情,“两场硬仗”锤炼了党员干部队伍;83 个老旧小区和 27 条老旧街巷完成了改造,138 个智慧小区也已建成,幸福在“家门口”实现了全面升级……近年来,合肥瑶海区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治理进行完善,实施“零距离”党建工程,构建“三大体系”,运用“四步工作法”,推行“两单五微”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具有瑶海特色的“03425”基层治理密码,为加快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建设,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以及合肥新兴增长极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瑶海区)
“零距离”党建工程凝聚向心力
在红光街道枞阳路社区的仙居苑小区,居民韩家周等党员将“身份”展示在楼栋墙上。当群众有家电维修、理发、法律咨询等服务需求时,便能够找到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这一做法是瑶海区正在推行的“零距离”党建工程的一个具体体现。
近年来,瑶海区推动了一项“零距离”党建工程,其目标是以“实现党组织服务党员零距离、机关服务基层零距离、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零距离”。瑶海区努力打造 15 分钟社区党建活力圈、生活服务圈和网格管理圈。“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是瑶海区“零距离”党建工程所打下的第一个重要基础。
(党群零距离,齐心绣红旗)
“左邻右舍”党建品牌源自三里街街道凤阳一村社区。社区动员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将物业用房与零散空间整合起来。成立了十支“左邻右舍”党群志愿服务队,涵盖邻里互助、文化艺术、宣传教育等方面。打造出“叮叮当当”维修部、“百呼百应”小商铺、“和为贵”矛盾调处中心以及便民物品供给站等服务阵地。实现了网格服务、物业服务、志愿服务的三位一体有效融合,拉近了邻里之间以及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全区在市场商圈已布点建设了 105 个“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
(校园党史角学党史)
“三大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在“零距离”党建工程的统领之下,瑶海把“一纵四横”组织体系进行了夯实,将“1+1+6+N”服务体系做优了,把“一核三化四联”治理体系做实了,从而探索并形成了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精准到位且运行高效的社会治理运行机制。
一位居民代表在长淮街道火车站社区宝文家园小区近期的一次网格共治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想法,希望有个塑胶跑道,因为在水泥地上跑步快走膝盖容易受伤。网格长王惠祯当场征求物业意见,之后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了塑胶跑道的资金来源以及位置尺寸。目前,塑胶跑道已经成功铺设,给小区增添了不少色彩。
网格共治委员会成立了,这使得城市小区居民重新找回了家园意识。火车站社区书记薛卫兰表示,它打破了不同服务力量之间的资源壁垒,让区域化党建的作用在网格中得以很好地体现。在构建“组织、服务、治理”这三大体系方面,长淮街道以网格为单位设立了 6 个网格共治委员会。它把社区的资源力量整合起来,也把物业公司、网格党支部、业主代表、各类志愿者、各类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的资源力量整合到了一起,从而构建出了网格“小社区”。这为全区完善“三大体系”以及建稳基层治理“黄金三角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瑶海区“三大体系”建设从点上开始开花,接着在面上取得结果。经过不懈的探索,它已经逐渐变得成熟,并且激发出了基层治理的澎湃活力。
“四步工作法”为百姓解难题
瑶海区面积为 64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101.6 万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基于此,瑶海区借助“党群议事会”制度,摸索出“基层出题、部门答题、联动解题、群众评议”这样一套基层治理的“四步工作法”,使得治理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治理动力也得到了显著增强。
(召开党群议事会,联动解决社区难题)
在福海新居小区,新物业公司进驻了。门口有专人 24 小时值班。保洁人员不间断地巡查并清理垃圾。还会劝阻违章搭建以及毁绿种菜等现象。这使得小区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七里站街道学苑社区党委书记孙涛告知记者,今年小区完成改造后,在区国资公司的帮助和指导下,成功引进了国资物业,全面提升了小区的服务品质。同时,联合“好帮手”单位开展党群服务活动,并且这种活动是常态化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群众一起为小区创造出美丽宜居的环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瑶海区借助党群议事会制度对问题解决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且探索出了基层治理的“四步工作法”。在“出题”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瑶海民情 E 站联络台的作用,鼓励基层有胆量出题、多方面出题、准确出题以及出具有难度的题。在“答题”方面,搭建了区街两级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在街居层面,试点了板凳会议和老工匠议事厅,鼓励民意通过“争论”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在“解题”方面,建立了重大事项协商机制、难事协调解决机制、急事快速应对机制、愁事专业匹配机制以及杂事多元推进机制这五项梯次处理机制。在“评议”方面,建立并完善了督办制度。
2020 年起,瑶海区借助“四步工作法”处理群众难题 468 件,化解基层矛盾 156 件。特别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之后,到 6 月上旬为止,“基层出题”将近 300 个,“部门答题”达 2000 余人次,“联动解题”解决了老旧小区飞线充电、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60 余个。
“两单五微”模式提供精准化服务
瑶海区推行了“两单五微”精治模式,以此推动服务的精准化。在 6 月 1 日下午,一场撬动 39 家社会组织的微公益创投项目签约仪式在合肥市瑶海区方庙街道举行,该仪式致力于打造居民自治友好型社区。此次微公益创投项目的总预算为 90570 元,其中包含暖心义诊、非遗剪纸、心理咨询等多个具有各自特色的项目。
截至目前,瑶海区的 66 个社区一共落地了 300 余个公益微创投项目。这体现了瑶海区“两单五微”精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最大程度地发动了社会力量,也整合了党政企社资源,还充分释放了行政部门的治理能力。
各区直部门凭借自身掌握的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发动党员干部去处理小区车棚安装、小区路面修复、消防设施维护等民生方面的小事情。例如,为促使微网格实现共同治理,区司法局招募了 112 名律师参与“律师进网格”的志愿服务工作,构建了执业律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群体性事件处置等工作的机制,以此来解决基层法律服务资源欠缺的问题。
瑶海区促使力量、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2019 年 9 月起,“两单五微”精治模式在全区得到普遍推广。瑶海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成功解决了 820 余件民生微实事。他们还帮助 5600 余个困难群众实现了微心愿。同时,成立了 230 支微团队,实施了 308 个微创投项目,近万人次参与了网格治理。
解琛 关堂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相关文章
- 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在深圳召开,聚焦全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
- 深入探讨社会保障领域重点工作:推动我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 合肥二院卒中绿色通道缩短DNT时间至13分钟,提升医疗服务民生幸福指数
- 合肥烂尾9年东方广场最新进展:规划调整公示,苏宁广场2023年暑假开业
- 截至2月10日,五险一金,合肥市蜀山行知学校2025年春季招聘教师公告
- 合肥工业大学校庆78周年: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资源环境学科创新发展
- 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十四五振兴发展规划出台,六安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期
- 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春季校院两级研究生会工作交流会成功举办
- 五险一金!合肥新站区公办幼儿园2025年招聘教师启事
- 如何在最难求职季逆风翻盘?医脉同道助力你斩获大厂offer
猜你喜欢
-
【合肥招聘】合肥市庐阳区2024年招聘,薪资丰厚、五险一金、绩效奖金、餐饮补贴、全勤奖等福利多多,期待你的加入!
安徽全省各地招聘信息 点击蓝字免费进群 找工作 招人才 点下面 找工作安徽群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