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亿肥胖人口推动健身行业增长,但健身房经营面临挑战
中国现在有6亿肥胖者。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我国一半以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按人口比例计算,差不多有六亿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人的超重率持续上升。一半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每个人都对如何生活得更健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向往。因此,一切与健康相关的行业都或多或少迎来了一种趋势。
而健身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7029万健身人群支撑着这个巨大的市场。
仅去年一年,人们健身支出就接近1.5万亿元。但当市场如此巨大并持续增长时,这位老大哥的日子似乎并不幸福。
几乎所有你能看到的健身相关行业从业者的采访中,语气基本都是一样的:
“现在开健身房除了赔钱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健身房行业,教练能赚钱,会员顾问能赚钱,就连前台也能拿到稳定的工资,只有老板一直在赔钱,他承担不起损失,只好关门”商店。”
“健身行业本身就不好干,尤其是疫情期间。”
...
看看最近的消息,确实是一片衰落的景象。
结合业内人士的呼声和大规模破产的消息,我们似乎只剩下同情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割了一茬“韭菜”就跑,健身房里的陷阱不是太多了吗? ”文章说:
最近,关于健身房赚钱跑路的新闻突然增多。一些经营者在接受调查时也抱怨道:“我们要经营好,谁愿意破产?只是我们的装修和场地租赁费用确实很高,现在疫情又中断了现金流,所以我们不得不破产。” ”
但数据显示,健身房一方面在关门,另一方面又在继续涌入。这种矛盾的情况令人困惑。
正如中国青年报所说,开健身房的人在赔钱,消费者的钱被骗。钱去哪儿了?一侧不断关闭,而另一侧不断开放。这种奇怪的商业模式是怎么回事?
试问,当一个行业的所有人都失去了一切的时候,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冒着输掉裤子的风险叫嚣着加入这个行业呢?
答案很明显,还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利润还不小。
一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私人教练的收入普遍集中在1万元至1.5万元之间,准一线及以上城市超过3万元。
私人课程越来越贵,但购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上个月,上海的一位李女士在短短20天内举办了价值60万元的私人课程。她宁愿偿还每月的贷款也不愿去上课。
2020年,中国人健身花费1.5万亿元。每个健身房老板都说不赚钱,钱能蒸发吗?
在高度冲突的情况下,人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有人在撒谎并试图逃脱惩罚。
01
健身房不再是健身的净土。
上个月,一名操着地道上海口音的女子在上海一家健身房对健身教练大喊大叫的视频被拍到。
“我在你身上花了几十万,你还跟别的女人调情,你到底有多无耻?”
说着激动,他就上去扇了那人几巴掌。
后来据知情人透露,这名女子一到健身房,教练就开始细心体贴,很快两人就开始了无言的恋爱关系。当女子不断在教练身上花钱时,她发现他还有其他几个伙伴。看到这样的“女朋友”,我太激动了,视频中的一幕就发生了。
有的健身房甚至鼓励漂亮女教练去争取成绩,认十几名学生为“干哥”、“干哥”,并告诉他们必须回应要求,陪他们吃饭、聊天,这样才能多买课。
今年8月,杭州尹女士鼓励丈夫锻炼身体,以帮助丈夫拥有健康的身体。去健身房没多久,尹女士发现丈夫总是在深夜偷偷玩手机。出于好奇,她拿起手机一看,却发现丈夫正在和一位漂亮的女教练进行一些“私人谈话”。
两人的聊天中,除了一些无法通过审核的内容外,女教练哄着男子给她上私教课,“你多买点课,我们就能在一起更久了。” 。
在这个明确的迹象下,尹女士的丈夫总共拿出了20多份合同,先后购买了价值27万元的私人课程。
还有一些教练在帮助女学员制作装备的同时,肆意占便宜。
刘女士的教练以“辅助训练”的名义帮助她锻炼时,触碰了她的敏感部位。被刘女士责骂后,他平静地回答:我碰了你,你也可以碰她。
还有一些更恶心。
教练偷偷拍摄了一名女成员的健身视频,并发布在群里讨论。内容更是不堪入目。
关注到某个会员后,我查看了她的电话号码和其他会员信息。
此前,一名26岁的男教练因对女队员产生好色,在经常喝的蛋白粉中添加安眠药,导致女队员陷入昏迷,并趁机猥亵她。
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有钱人被骗钱,有钱人被骗色。在此形势下,健身行业的投诉率迅速上升,现已成为继电商之后投诉率第二高的行业。
当健身房乱象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为什么人们还这么愿意开私人培训班呢?是不是因为教练水平真的那么高,所以连“不道德”都是小问题呢?
不幸的是,说到教学质量,就更难描述了。
不管健身房有多偏僻,那里的每一位私人教练在业内都绝对是“有信誉的”。每当你走进体育馆,教练的荣誉墙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教练员、高级康复治疗师、高级营养师……几乎每个人的名字都家喻户晓。
但这样一支高端团队却无数次犯下了最低端的错误。
几个月前,安徽合肥的一位女士在上私人瑜伽课时,教练教她表演一个名为“龙式”的动作。当教练将她的大腿按在地上时,她的双腿悬在空中。女子明显感到不舒服,但在再三哀求后,教练仍继续强压。结果,“咔嚓”一声脆响,女人的大腿就被压碎了。
就在这个月,深圳一名25岁的男子想在婚礼前进行一些突击训练。第一节私人训练课上,经过教练的疯狂拉伸,阿欢开始感到头晕,并且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随后,他被诊断为“双侧椎动脉夹层所致中风”。
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胜枚举。
官方数据显示,执教不到三年的健身教练中有近50%没有专业背景。
很多人刚开始健身,但是因为状态好,突然训练一下就可以马上开始工作。这让整个健身行业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那么有些业内人士只是哭着抱怨健身行业不好干,但他们有没有问过自己:你真的做好了吗?
卖卡环赚了很多钱后,他光速逃跑,留下一句话:这个行业太难干了。
02
对于如今的健身房来说,与其说是服务业,不如说是游戏业更合适。
因为这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赌你不来”。
在健身行业,有一个潜规则叫做“健身房周期”,也就是说健身房从开业到关门的时间一般在2-3年左右。
为什么?
如果你想开一家健身房,在选址、租房、装修、正式开业之后,卖卡是最重要的一步。
但你卖的卡越多越好。没有哪个老板希望大家在这件事上保持理性。但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比如一个最多只能同时容纳500人的健身房,理论上只能卖500张卡,否则如果有人再来我们就撑不住了。
而这500张卡与初始成本相差甚远。
所以,业内的一个潜规则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劝你办卡,然后赌你不来。不断有新人申请卡,申请过卡的人就不会再回来了。对于每个开健身房的人来说,这是理想的商业模式。
但要知道健身房的辐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一般能很好地吸引附近3-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即使在北京这样人口流动率巨大的城市,各区总体流动率也只有5%。上下,即使每年附近新搬来的人都来办卡,这个比例也不足以支撑其创收。
而且,如果你抱着“打赌你不来”的心态去经营健身房,你也不会太关注健身房本身的管理和运营。坚持的老顾客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感到失望,并且不会续订会员资格。
第一波新用户和办卡的老用户已经消耗完毕,整个周期几乎正好需要2-3年。
新用户不复购、老用户留不住、用户留存率极低、流动人口不足等问题,让“什么时候跑路”成为老板研究的重点问题。
但这个时候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它赌我不来,我去了它不就亏钱了吗?
情况确实如此。申请过健身房会员的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你办了一张年卡,然后即使你每天只去洗澡,你也会赚很多钱。
且不说能不能坚持洗澡,这就像自助餐的原理一样。只要你在游戏中,庄家就永远不会亏钱。
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潜规则也逐渐从“赌你不来”升级为“赌你不来”。
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超过一半的成年人患有肥胖或超重。国内有很多健身团体和有健身需求的潜在人群。然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之下,还有一点是,这些成年人几乎都有另一个身份——社会性动物。
以北京公社的通勤时间为例。据住建部统计,北京公社单程通勤时间为50分钟,而全国1000万人口则需要60分钟以上。这足以消耗他们每天多余的能量。
北京的传统健身房几乎都会在晚上10点之前关门,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按时下班、不加班、牺牲几乎所有的下班时间,才能坚持去健身房。时间。
要知道,健身本身就是反人类的,所以每一个细节都极其重要。
此外,健身房普遍不提供免费的存放健身衣服和鞋子的柜子,其他措施都是软性“劝阻”。
但有些人可能会说:如果我能克服这些困难,去健身房,那就可以了。
如果是的话,恭喜你,你成功成为了健身房精心挑选的“细韭菜”。
当你终于突破所有障碍,进入道馆时,比赛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办卡时的心理博弈。如果你想去健身房,申请月票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每个人都只申请月票,那么在保留率较低的情况下,健身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为了让我们尽可能的申请长期健身卡,健身房往往会提高月卡办理费,并尽可能降低年卡或两年卡的费用。在许多情况下,年卡的费用仅为每月。卡数的三四倍,这让我们无法承受双十一消费200以上减30的诱惑。我们怎样才能保持理智!
有些地方甚至还提供“终身卡”。
办卡之后,健身房常用的第二招就来了——给你免费私教课。抵达后,私人教练会带你进行“体能测试”,以便了解你目前的情况,更好地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定制训练计划。
然后你会被要求踩到一台机器上进行测试,大概是这样的。
带你做检查后,一般会开出一份“体测单”,详细记录你身体的各项指标。
但符合标准的指标却很少。这时候,私人教练的口才课就要开始了,你隐藏在角落里的异常数据就会更加尴尬地告诉你。简而言之——你绝对不正常。你需要改变。
在健身房里,“减脂”往往是最常见的诉求,私人教练对于想要减脂的人也有更多话。
“只要按照训练,三个月基本就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不要跟着网上那些APP盲目练习,健身是需要一步步教的,他们能准确地告诉你如何感受发力点吗?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总之,如果你想变得更好,你就必须购买我的课程。和我在一起,你就是彭于晏。没有我,你就只是瞎练。
对于现在的一些私人教练来说,他们的销售能力远远强于他们的教学能力,他们制造焦虑的能力也远远强于他们改善体形的能力。
在这个按部就班的套路下,办卡之后不来,你就是韭菜;如果你来了,你就是一根专注培育的优质韭菜。
这么玩下去,怎么能不关门呢?
2020年中国有近5600家健身房被关闭,而这些关闭的健身房中,几乎全部以“管理不善”为由跑路,留下一句“受疫情影响”。
很多会员昨天还在锻炼,第二天去的时候却只能看到紧闭的大门和一张“逃跑通知”。
那么疫情是罪魁祸首吗?
03
国内健身行业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陷入混乱。
上海“奥森健身”2017年关闭了全部40家线下门店,公司高管一夜之间全部失踪,导致数十万会员无法索赔近亿元的会员费、私教费等相关费用。
浩沙健身成立于1999年,2011年在港股上市后,开设了160多家线下健身房。
但不到一年后,全国线下门店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全部倒闭,股价暴跌90%。
创始人跑路,会员与员工之间的维权斗争至今仍无结果。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 2019年,疫情发生前,仅北京一地,三个月内就有20多家健身房跑路。
疫情确实让市场上消灭了一波劣币,但疫情给健身行业带来的东风也吹遍了。以7000万健身人群计算,国内健身人群仍占比3.19%。年增长率。
所以不要再把责任归咎于疫情了。如果没有疫情,健身房还会到处乱跑。因为在“健身房周期”中,健身房收获了一波之后,出走才是利润最大化的方式。
除了直接收钱逃跑的,还有逃跑的升级版,“边开车边跑,持续收割”。
2018年,扬州的刘女士在奇迹健身办了一张每张价值数千元的“终身会员卡”,并参加了几十个价值数万元的私人训练班,但很快她发现家附近的健身房已经关门了。
当我办卡的时候,我以为在扬州有几家线下店的奇迹健身永远不会彻底消失,但当我去维权时,却发现套路才刚刚开始。
健身房表示无法退卡,但可以将卡转到另一家线下门店,让她去那里锻炼。无奈的刘女士只能每天去更远的健身房锻炼身体。但一个月后,这家店又关门了。
随后,健身中心的工作人员告知包括她在内的部分会员,可以去市内另一家店锻炼。尽管会员们愤怒不已,但健身房却悄悄在其他几个新地点开设了门店。
开店、切菜、关店、换地方开店等等。这些健身房会将设备从关闭的商店搬到新的地方,更改名称,然后重新开业。一波又一波的韭菜源源不断地涌来。
还有很多健身房甚至会租赁设备,以方便旅行并尽可能降低成本。
套路一个又一个,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才能避免被砍掉呢?
首先,当你看到“大甩卖”的新闻时,你一定要十分警惕。
当到达健身周期的尾声时,以“大甩卖”的形式收割最后一波韭菜的情况并不少见。
据成都商报报道,该市著名的Ovis健身俱乐部借“双十二”之名,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进行一波促销,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百万元的资金,最终关门。并逃跑。元会费。
上海一家网红健身房在即将出发前开始低价促销,其中包括8000小时的私人课程。出走后,他直接换了股权,并引入了“傀儡法人”来顶罪。
比那些准备逃跑收割的人更离谱的是,很多健身房还没开业就开始收割了。
湖南长沙一家健身房开业前,向周边居民提供了极其丰厚的折扣。然而,一个月的办卡期结束后,业主发短信告知所有会员,健身房的电线出现故障,需要改造。
但过了一会儿,当成员们回去时,大楼已经空了。
此外,不少健身房的设备明显陈旧,缺乏运维更新。同时,他们还在短期内继续开展促销活动。这几乎就像是脸上写着“我想逃跑”。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道理在健身房也适用。很多被骗过很多次的人都总结出了一个规则。健身房经常会拖欠员工工资一小段时间然后跑路,但拖欠工资的人员选择很有趣。
拖欠健身教练工资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的不满,也不利于促销活动,所以大多数健身房都会选择最初拖欠较低级别的员工,比如清洁工、前台工作人员。
也许在锻炼的同时和清洁女工聊天是个好主意。
健身行业是中国投诉率第二高的行业。每年都有大量健身房跑路,会员维权的新闻不断出现。但健身房常常以“管理不善”为由关店,这件事很难用“管理不善”来定性。 “诈骗”或刑事诉讼,往往会演变为民事诉讼,导致大部分维权无效。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健身房的目的地一定是逃跑呢?
结尾
这并不是出于恶意。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和服务,健身房也是如此。
在当今的中国,健身确实是必需品。在超过一半的成年人体重超重、对外表的焦虑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真诚地面对消费者就不会吃什么亏。比如你设置了合理的副卡机制,或者无法调整合理的月卡机制,你可以尽力而为。请根据大多数人的习惯调整健身房营业时间。
确保装备质量,找一些靠谱的教练,尽可能提高服务质量。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无论如何都不会是一个“夕阳产业”。
如果你顺着这个趋势,努力工作,就能赚钱,还能帮助大家缓解焦虑。为什么不呢?
而对于那些无意努力、在灰色地带疯狂试验的人,各地政府已经做好了严厉打击的准备。例如,自办卡之日起7天内可以无理由退款。
另一个例子是预存款功能,今年6月北京率先试点。消费者在健身房充值的金额将存入第三方银行,而不是直接支付给门店,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监管。
但事实证明,仍有法律尚未深入的领域。除了政府监管之外,我们还需要时刻擦亮眼睛。
毕竟,“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也不要低估你的健身习惯。”
相关文章
- 合肥地铁4条新线路及站点曝光,6号线一期17站详情公布,沿线楼盘1万起
- 合肥市22处免费暑托班7月15日启动试点,提供兴趣培养与课业辅导
- 肥东地铁2号线东延线征迁项目10天告捷,合肥第三轮地铁建设加速推进
- 合肥市民购买二手房契税优惠新政:面积90平方米以上减按2%税率
- 国庆出游住宿安全警示:星级酒店床垫藏针事件引发游客担忧
- 合肥高新区迎端午包粽子活动:96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助力26500人回迁
- 合肥君宇国际大酒店:从零到行业领先的奇迹诞生记
- 合肥高新区永和家园北组团安置房项目加速推进,预计2021年元旦前封顶
- 合肥假体隆胸医院推荐: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五家医院实力测评
- 合肥教师招聘 |合肥市蜀山行知学校招聘
猜你喜欢
-
图中穿衬衫者@三十三寻找真功夫:偏见源于无知 理性声音可破偏见
[id_782548903] 偏见源于无知,但比无知更可怕。 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变成了一种“快消品”。当一种经过“裁减”的信息在网络上大量扩散时,一些专业的、真实...
-
华南城年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强劲增长,持续性收入达24.119亿港元
从中国城市的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尽管著名的香港股票公司南中国城在前三个季度保持着强劲增长,但仍受到该流行病的影响,但持续的收入是近年来,专注于发展的总数仍为24....
-
2022年太古、华润、九龙仓等商业地产巨头业绩分析:疫情下的挑战与机遇
暴风雨结束后,总会有彩虹。让我们看一下Swire,Chine Resources,Hutchison Whampoa,Henglong,Wanda,Joy City...
-
健身房瑜伽馆预付消费成跑路重灾区,专家呼吁提升失信成本保护消费者权益
“你办卡的健身房还在吗?”年轻人喜欢去健身房、瑜伽馆等运动场所。这些“预付费消费”领域成为近年来“跑钱”的重灾区。 年轻人爱去的健身房、瑜伽馆等运动场所以及婚纱摄影...
-
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未来健身教练与管理者的全方位教育
部分 专业介绍 健身指导与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健身教练和管理者。在该专业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健康、运动和体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