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电力老兵陈兴:30年坚守岗位,保障合肥市民夏日用电无忧

时间:2025-01-17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31评论:0

大湾新闻“这是我工作的最后一个夏季高峰,作为一名‘老兵’,我将竭尽全力为每一位市民服务,让大家在炎热的夏天都能用上安全的电池。” 7月30日当天21时许,正在合肥市安庆路进行抢修工作的电力“老兵”陈兴说。

1996年,多次获得三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兴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合肥供电局工作。 30年来,小到保障家庭用电,大到社区电力设施升级改造,他始终以身作则,服务在第一线。他自2004年起担任抢修队队长,所带领的队伍已服务市民近20万人次,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和安徽省劳动模范队伍称号。电力行业多次。

若设备出现故障,将第一时间进行维修

7月30日18时,正值晚高峰,城市道路车水马龙,市民忙着回家。陈兴和同事们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您好,请问您遇到什么问题了?”合肥供电公司庐阳供电分公司低压抢修队不时接到辖区居民的抢修咨询电话。如果出现设备故障,他们会第一时间出发。

18时58分,抢修组接到工单。安庆路建工大院小区居民张先生反映,家里停电了。陈兴立即打电话了解情况,并与同事赶赴现场。不到15分钟,抢修的“小黄车”稳稳地停在了小区门口。 “我刚打开家里的空调,突然停电了,我仔细检查了一下,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张先生说道。

陈星和同事们打开电表箱,熟练地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和检查。他们很快发现空气开关因电力过载而跳闸。经过现场快速处理,故障排除,张先生家再次恢复供电。为了保证夏季用电稳定,陈星和同事反复检查电表箱内部,紧固相关电路和零部件。

夜间气温33度仍停电

19时40分,天色渐暗。正当陈兴准备离开现场时,小区另一位居民王女士走了过来。她说,进入埋伏点后,家里一台旧空调在中午和晚上总是不太凉爽,偶尔还无法正常启动。可能是家里电压不稳定。并造成。

合肥供电局电话_合肥局供电电话号码_合肥市供电公司电话

陈星仔细检查了王女士的家以及大楼的电表箱,没有发现任何故障点。他们从抢修车上移开绝缘梯,对2米多高的大楼220伏电源下的带电电线进行检查。他们很快发现穿刺夹老化了。 “故障就出在这里,一旦夏季用电量急剧增加,电压就会不稳定,严重时可能会烧坏线路。”陈星告诉王女士。

没有时间进一步沟通,陈星和同事立即开始现场排除,并给团队打电话通知紧急运送新备件。社会变得越来越黑暗。在手电筒的照射下,三人配合默契,将旧零件一一拆开,又拿起工具进行修复。虽然是晚上,气温依然在33度左右,大家都已经是大汗淋漓了。再加上灯光引起的蚊虫叮咬,感觉很不舒服。

21时,消除缺陷工作完成。陈星在居民家中进行了现场测量,电压始终保持稳定。由于工作忙,陈星和同事们还没有吃晚饭。他们从一家快餐店买了盒饭,坐在附近的飞凤街口快速吃了起来。或许他们稍后还要去下一个工作站。 。

高中毕业后参军转业,多次立三等功。

即将年满60岁、即将退休的陈兴将在工作中度过最后一个夏天。据陈星介绍,1982年9月,他高中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参军。不久后,他被派往中越边境前线。

1985年6月11日,这一天对于陈星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和战友们正在往前线运送军需物资。距前线不到3公里,桥梁被敌炮火炸毁。就在这危急关头,他和战友们跳下车,背上物资,涉水向前冲去。炮火中,他们从未停止奔跑,最终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运送。

1996年,多次获得三等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陈兴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合肥供电局工作。从事低压抢修工作近30年。 2004年起,他担任抢修队班长,服务了庐阳区超过200万居民。

无论是小到保障家庭用电,大到社区电力设施升级改造,他都以身作则,服务在第一线。据统计,自担任班长以来,陈星的团队已为市民服务近20万人次。

合肥局供电电话号码_合肥市供电公司电话_合肥供电局电话

一定要站在最后一个岗位

“由于硬件、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合肥在20世纪90年代的夏季用电高峰期供电比较紧张,每年夏季抢修不仅费用高昂,而且恢复时间也较长, “居民们不理解。但是,合肥的电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供电的可靠性逐年提高,夏季用电也越来越可靠。”陈星说。

季风到来以来高温持续,广大民众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迎峰度夏前,合肥供电公司组织员工对辖区配网线路进行多轮“拉网”检查,排除缺陷,及时进行设备升级改造。进入埋伏区后,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处理抢修工单。

三十年的职业生涯,陈星一转眼就从风华正茂的军人变成了退役大师。每到炎热的夏天,陈星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认真做好每一次抢修。和服务,确保无数市民能够度过一个又一个“清凉”的炎热夏季。 “我即将离开我熟悉的岗位,说实话,我很难过。但我一定会坚守在最后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陈星兴奋的说道。

大湾报记者 徐琪琪 通讯员 李艳 丁文康 实习生 李晓芳 陈安南

王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