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探索共享车位与错峰停车新模式,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为了缓解停车问题,安徽省合肥市做出了很多探索:共享车位、错峰停车,缓解商住区压力;推动部分单位开设停车场,满足周边居民需求;新建停车位,盘活资源,盘活闲置资源。土地、边角空地、扩大停车位。
吃早饭,准时出门。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合业地街道金钱广场上班的田小亮到公司后直接把车停进了附近的小区。原来,去年11月,该小区的车位被共享开放,田晓亮赶紧下单并支付了租金。 “上班终于不用再去抢停车位了,方便了很多。”田晓亮说道。
去年7月,合肥市出台实施意见,促进停车资源高效利用,整合公共停车资源,解决停车难问题。如今,合肥正在探索多种交错停车模式,让停车位从“难找”走向“有序”,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01
共享停车位——
停车时间“错”
以前,上班找停车位对田晓亮来说是个大问题。他经常开车绕着办公楼转圈。有时找不到停车位,他只能把车停在一公里外的路边,然后骑共享单车回去。
抢不到停车位,只能停在很远的地方。 “很麻烦,更担心划伤,上班也不实际。”说起当时停车的困难,小达感到很无奈。正当他束手无策时,去年11月,公司旁边的社区发布了车位共享信息。小天眼睛一亮,赶紧询问情况。
2018年,该小区改造后,对停车位进行了重新规划。大多数居民白天开车出去上班,因此许多停车位闲置。
“以前小区出入口没有大门,总是有外来车辆‘闯入’,很容易堵塞道路,我们自己的车也没有地方停。”社区居民自治小组组长林欢回忆道。现在,改造后,不仅停车位多了,社区还安装了道闸和人脸识别系统。
停车受到监管,您可以修理路灯、雇用清洁工和维护景观美化。一切都需要钱。 “去年,隔壁办公楼的工作人员来询问车位是否出租。现在,我们受到了启发。”林欢说,大家立即决定:错时停车,低价租用车位。 “这不仅解决了附近上班族停车难的问题,还补贴了社区的运营费用。”
了解事件前因后果后,田晓亮立即下单租用车位,价格为每月150元。 “写字楼的停车位一小时5块钱,一个月下来,比这个贵多了。”小天说,车位的租用时间是早上6点30分到晚上6点30分。他九点钟去上班。当他到达小区时,小区业主已经开车离开了。 “空车位很多,一到就可以停车,不仅节省了找车位的时间,而且也不用担心路边停车的问题。”
现在,很多写字楼的上班族都租用了社区的长期停车位。车位共享的收入已被社区用于安装摄像头、安装防护铁丝网、建设非机动车公共停车棚等。
“很多地方资源错位,白天住宅区有很多空位,晚上楼宇里有免费停车位。我们正在探索‘办公停车+社区停车’的模式,错峰停车、共享停车位,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商住区的停车压力。”合肥市城管局指挥考核中心主任李大勇表示,目前,该市已试点了20多个交错共享停车场,释放了近20个。 9,000个共享停车位。
02
开放停车位——
现有停车位焕发活力
对于合肥市庐阳区大阳镇居民张德龙来说,把车停在镇综合文化站停车场是一种新的体验。
“小区停车位很少,每次下班我都要绕着小区转几圈。”张德龙坦言,前不久,他了解到文化站停车场夜间对外开放,对居民免费停车。他找不到停车位,所以他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登记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和车牌号后,张德龙顺利地将车停了下来。
“镇文化站停车场近80%的车位在夜间闲置,所以我们想免费开放停车位,缓解周边居民的停车压力。”合肥市庐阳区大阳镇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登辉表示,文化站停车场已向公众开放。时间为下午6点至早上7点,不会影响白天工作人员上班。
目前,合肥已推动部分单位开放停车场74个、泊位28949个。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与周边居民停车场资源共享,全面开展错峰停车向社会开放。
此外,智慧停车也是合肥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事情。
他拿出手机,打开导航,输入目的地。居民张帅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地图就自动推荐了周边“最方便”的停车场。不仅停车场的车位总数、剩余车位数量一目了然,而且停车费也被仔细记录。 “有了智能停车服务,找车位从靠运气变成了靠科技。”对于经常逛商场的张帅来说,非常实用。
2020年9月,合肥市城管局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一键式智慧停车服务。目前,全市610个停车场、18.9万个停车位已接入地图,为车主提供停车引导服务。
“信息不透明,很容易导致停车位利用率低。很多时候,同一个区域,路边停满了停车位,但停车场的车却并不多。”李大勇表示,对此,合肥利用“停车大数据云平台”,将城市停车诱导系统、停车场登记系统纳入城市路内付费停车位和路外停车场,实现数据连接。 “这样,我们就可以为公众提供车位查询、路线导航等服务,让停车更轻松、出行更便捷。”
接下来,合肥将进一步完善全市统一停车移动应用,建立停车资源基础数据普查和更新机制,让现有停车位“活起来”。
03
新增停车位——
利用闲置资源
早上7时许,交警蜀山大队三中队队长杨鹏程穿上制服,开着警车开始一天的巡逻工作。东山临时停车场旁边,一公里的距离,一个半小时内他来回跑了八九趟。
路边有200多个停车位,但周围有3个住宅区,再加上一个大市场和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 “临时停车的人很多,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停车位。”杨鹏程说,过去经常出现并排停车的情况。 “道路堵塞,摩擦碰撞时常发生。有时一天能停三四辆车。违停车辆被拖走十余辆,开出罚单二十多张。”
停车位少,停车困难。曲启元也和杨鹏程一样担心这个问题。
作为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十里田社区党委副书记的他看到了,心里着急。群众有需求,社区需要建设空地。曲启元想着盘活闲置资源,修建临时停车场,缓解大家的燃眉之急。
去做就对了。施工方案逐级上报,城管部门现场审核。从去年7月开始,清理垃圾、平整土地、安装大门。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东山停车场正式竣工并向公众开放。
如今,东山停车场除了机动车停车位外,还设有一排非机动车停车位。 “停车场设有停车位260个,周边居民可按每月150元的标准缴纳月租。”曲启元表示,前半小时停车免费,这对于来这里采购的居民来说也是一份“福利”,可以有效避免混乱。停車處。
临时停车场建成后,杨鹏程开出的罚单越来越少。 “现在大家都有地方停车了,大家都非常自觉。遇到找不到停车位、违章停车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打电话劝走。”在他看来,现在自己的日常巡逻任务更加重要,“现在‘停车难’有所缓解,我们还要保持治理效果。”
在城市建设新停车场时,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近年来,合肥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闲置角落,改造老旧停车场,扩大停车位。不仅可以缓解停车压力,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020年以来,合肥整合各类停车资源304个、泊位93420个。其中,利用拟建空地和街角空地,新建临时停车场80个,新建泊位97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