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银隆再祭百亿级投资,董明珠与魏银仓联手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扩张
概括
珠海银隆再投资百亿。自从去年底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成为“二老板”后,这家饱受质疑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在董明珠和魏银仓(董事长)的带领下,风起云涌。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怀着造车的愿望,他一路奔跑。
继5月初投资100亿的两个新能源产业园同时开工建设后,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银隆)于7月底、月初再次启动密集投资。八月。
7月24日,南京国资委公告称,珠海银隆收购南京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客车)框架协议已完成签署。这与5月初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投资100亿不谋而合。花园里回响着。
几天后,又一200亿元投资浮出水面:来自银隆总部所在地珠海金湾区的消息称,珠海银隆将总投资约200亿元建设“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国家总部。目前,工业园项目征地工作已开展。
但200亿元的大新闻还没有消散。转眼间,董明珠在2300公里之外献上了一块150亿元的“大蛋糕”。最新消息是,8月8日,董明珠、魏银仓现身河南,签约投资150亿的“银隆新能源(洛阳)产城融合产业园”项目。
这意味着珠海银隆在过去8个月内已经形成了以百亿为基础的高强度投资节奏,集结了11个产业园基地,其中7个新基地总投资达800亿。
与全国造车速度同步,银隆渴望进军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网站公告称,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5月17日完成广东证监局辅导备案登记,正式进入筹建阶段。 IPO阶段。
但更现实的资金链挑战是,800亿协议背后,董明珠第二大股东银隆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业界并不看好其路径,但银行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为银隆开辟了融资渠道。
近日,中信银行消息称,中信银行已于2017年5月向珠海银隆集团授信276亿元,其融资计划主要包括全周期融资、项目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贷款。
这背后是否有董明珠、王健林的背书不得而知,但在支持十大基地建设的融资方面,银隆显然还需要更多。
11“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8月8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与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银仓来到郑州,在陈总的签字下,召开了洛阳市与银隆市的座谈会。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润尔。隆鑫能源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董明珠去过天津、兰州、南京以及更多未公开的城市。无论她走到哪里,她的身后都会出现一块标有“银隆新能源产业园”的土地。此外,早在2016年10月,在投资银隆之前,董明珠就已经亲自站台参加了银隆新能源河北邯郸武安生产基地三期的投产仪式。这一年来,董明珠一直在为银隆奔走。
随着华东、华南、华中等汽车企业相继开发成熟,地处中国交通枢纽中心的中原地区成为汽车产业投资新热点。想要在全国快速打造“银隆新能源帝国”的“东伟”组合显然不会放过这里。
根据协议,银隆将投资150亿元建设“银隆新能源(洛阳)产城融合产业园”。十天前,投资近200亿的“珠海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暨国家总部项目在珠海市金湾区正式开工。
如果再加上7月8日珠海银隆与四川攀枝花签署的投资至少50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的项目,以及7月24日金额不明的收购南京公交公司,一年内本月,银隆再次承诺下了至少400亿的大笔投资订单。
5月初,董明珠亲自率队两次奔赴兰州、四次奔赴南京后,银隆一周内就开工建设两个投资百亿的产业园。同样投资100亿元的天津、成都工业园分别于去年底、今年年初两个月内签约开工。也就是说,董明珠加盟银隆后的8个月内,银隆共签约7个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金额800亿。
截至目前,银隆在全国已布局11个产业园,其中8个同时处于建设阶段。在银隆新能源官网尚未更新的子页面上,有珠海、邯郸(武安)、石家庄、成都、兰州、天津、南京7个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加上新签约的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攀枝花、洛阳工业园区以及已规划的长沙、合肥基地,遍布国内几大经济区的工业园区基地布局已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今年开工建设的几大银隆新能源产业园规划产能已达13.6万辆。根据规划,2020年产能目标达到10万辆,产能储备绰绰有余。
银行伸出援手?
“银隆的投资肯定会持续下去。”某基金公司合伙人、资深投资人王明表示,新能源汽车政策瞬息万变,抓紧时间布局是所有新能源汽车投资主体的共同策略。 “也许明天这个行业就会很紧,我都进不去了。”
他认为,除了花钱建设工业园区外,并购将成为银隆未来的主要策略。对于备受关注的银隆收购南京公交一事,王明认为,“收购南京公交公司很可能是南京市政府提出的一个条件”,即银隆在南京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南京必须立足南京的落后产能——南京公交公司把它拿走了。 “并购落后产能一直是国家鼓励的方向,而且银隆还获得了乘用车生产资质,这也不算损失。”
该线路也已在银隆兰州基地实施。它首先重组并控股兰州宇通,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大产能。规划中的合肥基地不排除走这条路线的可能性。 2013年,银隆在收购“石家庄中博汽车有限公司”的同时,已经收购了安徽合肥兴凯龙汽车有限公司,而这或将成为未来合肥基地的载体。
永不停歇的银隆战车背后,隐藏着一个难以回避的终极命题——“银隆哪里来这么多钱?”虽然是初期投资,但多个产业园区同时在建,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公开信息显示,珠海银隆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元、38.62亿元、24.8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4.16亿元、3.77亿元。 。 。新能源补贴的延迟发放,已成为远水难解眼前之渴。
强大的投资压力下,魏银仓毫不掩饰对资金的渴求。日前有报道称,魏银仓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批评金融闲置、未能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他“称赞”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对珠海银隆的支持,称中信银行已给银隆综合授信超过200亿元。
据悉,中信银行于2017年5月向珠海银隆集团授信276亿元,这一量身定制的融资方案包括利用订单、应收账款、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方式质押融资,以及成都银隆和天津银隆集团。银隆基地累计提供建设贷款80亿元。同时,针对银隆IPO过程中控股股东股权结构调整,推出股权融资贷款。
据悉,除中信银行外,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也为银隆提供了金融支持。经济观察报就此消息向银隆相关负责人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文章摘自: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