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

时间:2024-12-23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80评论:0

如果顺势而行,路途就会很远。

今年6月20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主持召开新一轮合肥市总体规划工作报告会。第一个听到的话题是“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

李锦斌要求合肥“努力打造新一轮城市规划高质量典范,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源水平,加快与长江流域城市融合进程”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联动合作,更好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在美丽安徽建设五个现代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0月17日,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发出通知,宣布成立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凌云任副组长。这标志着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加快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是关系合肥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设计效果图

向南、向北、向西、向东!

这些年来,安徽省会合肥一直在做一件事:打通城市发展框架,构建未来发展格局,为“大湖城市、创新高地”的自我定位积蓄动力。

从“141”城市空间战略到“1331”城市空间战略。

向南,巢湖市、庐江县将纳入该市版图,八百里的巢湖将成为该市的内湖。合肥将真正实现从“湖滨时代”向“大湖时代”的转变。不久前,滨湖科学城再次登上新闻头条。

向北,国家级开发区新站高新区已崛起。

西面,国际机场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傲然建成,这座城市科技创新的精华。

如今的合肥,政务区已成为成熟的建成区,老城区中心比以往更加繁华,火车南站中心日渐热闹,滨湖新区气息浓郁。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新定位,对合肥提出了新的呼唤。

新的期望需要新的审视。

晨曦中的瑶海

东边是这座城市新的目光所在。

合肥东部新中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总面积34.1平方公里,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瑶海占东部新中心总面积的二分之一。 ,17.7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以“生态优先、组团发展;文化传承、空间复兴;多元融合、有机更新”为理念,形成了“一个活力中心、四个成长廊道、一个多元发展”的总体框架。次元生命网络”。

活力中心就是青春活力中心;四大增长走廊分别是:工业文明复兴增长走廊、城乡一体化增长走廊、城市中心增长走廊、滨江公共服务增长走廊。这将成为合肥东部新中心作为东部增长极的主要基础和发展新引擎。

东方,在中国这个东方国家,一直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方向。

拥有良好风水优势的合肥东部,曾经是合肥工业城市的骄傲、合肥商业文明的发端、通往上海、江浙的门户。

长三角一体化正在成为新的重大国家战略,合肥作为安徽发展的“排头兵”,责无旁贷。

安徽“鲁尔工业区”

这是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的土地。

“我们瑶海区以前叫东市区,当时长江路上有卫生材料厂、木制品厂、搪瓷厂、轮胎厂、造纸厂……更不用说安徽拖拉机厂、安徽纺织厂了。”合肥钢铁厂是省内知名企业,也是全国知名企业,占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成立之初,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参观过工厂。”

当年合肥钢厂施工现场

作为东城区的老工人,钟志国不仅了解鹤岗,也了解令他自豪的瑶海企业。

钟志国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初的瑶海区。当时,仍称合肥东区。新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几乎拥有合肥市所有工业门类,贡献了合肥市70%的GDP。大量的产业工人聚集在这个城区。

20世纪90年代,大量工厂搬迁和关闭。 2015年,随着马鞍山钢铁(合肥)公司(原合肥钢铁厂部分改制)因环保问题最终关停,瑶海从此告别了“工业区”的称号。

很多人称其为“安徽鲁尔工业区”。

鲁尔区曾经是德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的衰落,鲁尔区遭遇结构性危机。为此,鲁尔区开始艰难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轻工业、创意产业,转型为德国工业区,并依托人口基础成为德国最大的消费中心。

放眼世界,各老工业区改造充满困难,也充满希望,既有荆棘,也有阳光。

2013年,瑶海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地区之一,是安徽省唯一的城市工业区。

合肥晨曦科技有限公司_科技合肥晨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_安徽晨曦包装有限公司

改造的题目已经列出来,但还没有真正动笔,这也说明试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东部新中心时间表

2016年1月,合肥“两会”上提出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倡议,引起“两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2016年7月,《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开始国际招标。这是继滨湖新区之后合肥第二个采用全球招标的城市设计方案。

2016年10月,《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完成评审,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方案荣获一等奖。

2017年9月29日,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就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作出批示:“要加快落实、大力推进”。

2017年11月1日,合肥市市长凌云主持召开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专题会议,明确了16项规划设计和32项项目建设任务。这一天也成为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启动日。

2018年3月24日,瑶海区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合肥东部新中心区级指挥部,区委书记黄卫东任第一指挥员,区长胡山任指挥员。

2018年4月10日,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莅临瑶海调研,要求瑶海抓住机遇,以东部新中心建设为契机,直面挑战,朝着东部新中心建设的目标奋力前行。困难。

2018年6月14日,合肥市委第十六次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制度及相关组织机构设置事项。会议指出,规划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2018年7月17日,东部新中心惠河路、振兴南路、桃花潭路、岩潭路现场调度会召开。届时,9条道路进入施工、招标、设计阶段。

当日,深圳市华侨城有限公司总规划徐重光等13人考察组对东部新中心进行现场考察,并提出与东部新中心升级合作达到“安徽一号工程”级别。

2018年8月28日,华为集团与瑶海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物联网云项目。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出席签约仪式。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腾讯也在进入。

2018年8月29日,瑶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57个项目开工,投资203亿元,涉及综合交通、保障住房、生态文明、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从总投资看,超亿元项目30个,超5亿元项目13个。

2018年9月29日,瑶海区召开物联网科技产业园招商暨项目推介会。 12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签约落户合肥东部新中心,计划总投资54.6亿元。

2018年10月17日,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瑶海区,瑶海区委书记黄卫东兼任办公室主任。

2018年11月11日,瑶海区累计完成动迁面积101.88万平方米。广德家园、裕兴家园、龙兴家园重建工地开工建设。二期广德家园、兴城家园、东城星海苑三个重建工地将于年内启动建设。

2018年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合肥钢铁厂列入名单。

新东部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工业遗迹N0.1

11月21日,桑宝军像往常一样打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醒目的标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的通知》:

20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合肥钢铁厂1958年小高炉、高炉区、铁路轨道、《河钢战报》、《河钢战报》、《河钢报》、河钢长辈口述历史(视频资料)

这一年,桑宝军和他带领的“合肥钢厂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小组”10人一直忙碌着。他们走访市档案局、省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1958年至1980年的大量历史文献,采访了合肥钢厂的老员工,收集了大量的口述资料。

合肥钢铁厂工业遗址 赵家辉 摄

令桑宝军感动的是,一位前合肥钢厂员工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拜托,我们一定要保留这段历史。

桑宝军,现任瑶海区委常委、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指挥部副指挥员、办公室主任。

20号为工信部通知中的合肥钢铁厂名单。当记者走近合肥钢铁厂老厂区时,立即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绝对NO.1。

无论在中国哪个大城市,如今哪里还能找到和发现如此完整、几乎完好的工业遗迹呢?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核心面积4万平方米,保留了钢铁生产的全部技术和流程。

遗址内有100立方米、314立方米、349立方米、380立方米高炉4座。虽然高炉渣已经凝固,往日溅钢的辉煌只能留在影像中,但当它转身成为工业遗迹时,高耸的铁塔、蜿蜒的管廊、近在咫尺的铁轨地面,展现出不同于摩天大楼的历史质感和力量。如果精心保护的话,又能勾起多少人的记忆呢?

保护遗产意味着保护我们每个人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和认同。这意味着在社会发展的年度循环中刻下新的印记,为我们迈向新的梦想夯实基石。

瑶海区提出,产业可以搬迁,但印记不能抹去。

马来西亚钢铁有限公司工业遗产保护资产划转至瑶海区后,瑶海区于5月18日、5月30日开展了部分资产挂牌转让、遗产资产处置协调、工业遗产保护资产标识等工作。 6 月 14 日。身份注释。

城乡两级正规划将这一工业遗迹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首期投资1.6亿元,用于钢厂设备除锈、修复、防腐和加固。

钢厂南面是合肥的母亲河南淝河。

如果说钢铁厂是这座城市的“工业生产床”,那么两者的交汇一定会催生出“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南淝河 赵家辉 摄

假装“年轻”,包容“老”

瑶海书城赵家辉 摄

科技合肥晨曦有限公司是国企吗_安徽晨曦包装有限公司_合肥晨曦科技有限公司

经历了最初的兴奋之后,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建设实际上面临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路径选择。

合肥向南、向北、向西大多选择新型建设模式,这从滨湖新区、政务区的发展中可见一斑。这与合肥过去作为一个小城市、底子薄弱的先天特质是一致的。高层建筑建在平地上,或成排,或错落有致,自然增加了景观的印象。

发展模式的探索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建设进程的启动。

当政务新区建设指挥部原班子将迁往东部新中心的消息传出后,猜测更加激烈。很多人认为,政务新区的发展必须走同样的路。难道没有现成的团队、现成的图纸和计划吗?

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新中心的建设选择了一条老城区更新振兴的道路,而不是推倒重来的模式。

这样的路肯定要复杂、艰难得多。这更像是在狭窄的小巷里考验新中心建设者的“骑行技巧”。

显然,这样的选择更无愧于这座城市,更无愧于历史,更无愧于文化,更无愧于在这里出生、长大的人们。

瑶海区委书记、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卫东深情地告诉记者,“我们肩负着老城改造发展的重任,一定要实现城市面貌改造、产业转型、人民幸福感提升的目标,也是市委、市政府郑重交给我们的问题和任务。”

黄卫东表示,要实现形态、文化、产业、生态四种城市形态的共荣、共生、和谐统一。

张大刚拍摄的南淝河两岸风光

思想决定出路。

人口密度为全省最高。这种按照传统观念显然不利于发展的要素,其实可以转化为人力资源,增加消费能力。当地传统商贸物流一旦升级,一定会如虎​​添翼。

但居住区居民相对老龄化结构的矛盾毕竟存在。瑶海区已经是合肥市最“老龄化”的区。怎么解决呢?

让新中心充满“青春”,增强城市活力。

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经济一马当先,纷纷签约。

东部新中心提出打造华东地区青年活力中心和长三角西部小微众创基地。如果这一构想能够成型,无疑将极大提升合肥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

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工业遗存的基础上的。文化创意街区、未来工业遗产园区、钢铁文化主题博物馆、文化创意长廊建成后,粉丝经济、演艺经济、电竞娱乐经济、主题节庆经济将精彩纷呈。东部地区将吸引整个长三角的关注。

新的东部中心必须容纳“年轻”和“老”。

瑶海曾经拥有最多的“合肥第一”:第一个火车站、第一个机场、第一个汽车站、第一个国有大型工厂。合肥解放的红色历史、合肥工业文明的起源、坝上街码头的合肥商业史都历历在目。

“一里埋三公”。这里埋葬着包孝肃公、包正公、蔡文议公、蔡熙以及李文忠公、李鸿章。

黄卫东表示,瑶海正在按照全市“片区发展”要求,推进特色街区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产城融合新模式。

投入足够的刺绣工作,将社区变成高质量的产品。这是一篇关于“微装修”的大文章。

三里街、坝上街、银屏街、牡丹街……当浓浓的乡音从这些巷子里飘出来时,合肥东部的魅力就在于“新”与“旧”、时尚与传统的交融。在这里,涅槃重生。

采访笔记

站在合肥钢铁厂南淝河码头放眼望去,对岸的滨湖新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那时,这里机器轰鸣,人们呐喊,而那边却依然是一片广阔的田野。星辰掠过,时光如水,激起无尽的感慨。

合肥东部新中心的核心区和初步启动区均在瑶海。事实上,东部新中心建设的一大副标题就是如何振兴瑶海。

近年来,虽然合肥快速推进城镇化,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快速前进,但瑶海却发展滞后。建设东部新中心是合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键举措。得到了当地数千名群众的热烈响应。

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采访中,我们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基层群众对东部新中心的热情,对建设和拆除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基层干部的热情,他们不仅把合肥感动到“东”看建设瑶海的机遇,更把它视为最好的机会,让为这座城市建设默默奉献的产业工人有感的增益。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情怀值得歌颂。

正因为如此,我们相信,向“东方”看,就能看得很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