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包拯:北宋名臣包青天的廉洁公正与英明决断,理财能手与忠君爱国典范

时间:2024-12-22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625评论:0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袭人,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中进士。包拯于嘉佑七年(1062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礼部尚书追赠他“孝素”,后人称他为“包孝素”。有世代相传的《包孝苏公奏折》。

在人民心中,包拯清正廉洁,立政果断,不依附权贵,大公无私,英明果断。因此,他被称为“包青天”、“包公”。 。后人尊他为神,认为他是魁星转世。由于他在民间的黑脸形象,又被称为“包青天”。

包正夫人墓志铭

众所周知,包拯的历史形象是“清纯孝顺,忠君爱国,清正廉洁,为官得力”。包拯是一位能干的官员,尤其在理财方面表现出色。任监察御史时,他刚强刚直,镇压权贵,毫不回避。他直言不讳的声音震惊了世界。曾泉深知开封府所负事繁杂,但他却能正本清源,重振极区士气。

合肥首善之区首创之区_合肥首善之区是什么意思_合肥首善之区

1973年,合肥东郊的一个生产队挖掘包公墓,出土了包公的墓志铭。出土时,它已碎成五块,并有被击打的伤痕。有些字被涂掉了,难以阅读。 1979年7月被定为三级收藏。 1994年,国家文物委员会专家鉴定组认定其为一级文物,如下图。

墓志铭解读后,业界一片哗然。包拯虽然也善于破狱案件、平复官司,但他并不是后人所称的“神探”,更没有呼风唤雨、派神送鬼的“绝技”。 。可见包公不是侦探。所谓“圣”、“铁面包父”、“铜锤黑脸”等形象,实际上寄托了人们对清官、公平正义的无限向往。

包拯是“父母在,不远行”的忠实践行者,因此他的谥号中就有“孝”字。所谓“嫂子恩情”,也是后人流传的,并不真实。这个情节适用于他的小儿子包坚(又名包受),他是包拯娘家的妾孙所生的。包拯的大儿媳崔夫人早年丧夫丧子,所以她对姐夫的抚养和照顾无微不至。他们是叔叔和嫂子的,他们是母子一样的感情。

包拯虽然坚强刚毅,恨恶如恶,但生性善良,并不嗜血。后世相传包拯审案时喜用酷刑。这可能是与九世孙包惠(《宋史》卷421传)的事迹混淆所致。

题词

合肥首善之区是什么意思_合肥首善之区首创之区_合肥首善之区

包公墓志铭,石制,两块合一。纸盖长123厘米,宽122厘米,厚13厘米。屋顶倾斜,中部平坦,上面刻有4行篆书:“宋枢密院副使向尚书尚书赠礼部侍郎萧苏包墓碑记”。礼物”16字;该石近正方形,长126厘米,宽125厘米,厚14厘米,有铭文51条。行,每行59至63字不等,志文楷书,全文约3200字,比《宋史·包拯传》更为详细。墓志铭除了叙述包拯的生平事迹外,还记载了他的世系、病情、丧葬、墓地以及后裔信息,为研究包拯这位北宋名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他的家人。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分享给您的朋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