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2024年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博物馆文创产品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

时间:2024-12-21作者:admin分类:人力资源浏览:265评论:0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热门文创产品”助推“文博热”

新华社记者 杨占飞

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工饰品在新年伊始引发抢购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热销从夏季持续到冬季。苏州博物馆“蟹黄”公仔近日备受关注……2024年,“文博热”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热门文创产品”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

文创产品不断“破圈升级”的背后,是博物馆拓宽边界的不断探索,是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冲刺”,是博物馆创新活力的不断迸发。文化产业。

博物馆功能进一步拓展

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等核心功能的重要拓展。在文创产品的带动下,博物馆逐渐摆脱了“冷冰冰、厚重”的形象,成为“接地气”、“频频爆款”的场所。

不少网友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收集制作的博物馆文创冰箱贴展板,引发热议。他们把文物冰箱贴按照历史时代进行分类,让人耳目一新。

“拥有它们就像真正‘搬’了博物馆的家。”一位网友感叹道。

把“燕子飞马”玩偶捧在手心里,把青铜器的精美图案“扛”在肩上,把千古名画“戴”上……历史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遥远的记忆,但生活。随时可以触碰的存在。

在“天宫藻井”冰箱贴流行之前,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曾长期被戏称为“小众博物馆”。 “一机难求”的抢购热潮掀起后,这里的人气陡增,单日客流量再创新高。

不少游客表示,因为这块冰箱贴,知道了什么是“藻井”,并对文物本身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逐渐从“逛博物馆看文创产品”转变为“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参观博物馆,欣赏文创产品。”文创店真正成为了“博物馆最后的展厅”。

苏州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_苏州人力资源管理_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

分析《凤冠冰箱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国家博物馆运营发展部副主任廖飞认为,首先,IP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其次,设计要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念,更重要的是工艺要足够精致,逼真。有不同产品的东西,这样才能将时代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也是博物馆基于馆藏文物进行多元解读的使命的体现。有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能体现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变迁,更能体现当今时代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推陈出新就会“革新”

为何年轻人如此痴迷博物馆文创产品?植根于文化沃土、脱胎于创意设计的文创产品,是“破圈”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给我一些大闸蟹,一公一母,又大又肥!”

“好吧,这两个还不错,我们来秤一下,够重了,没问题的话,我给你用绳子把它们绑起来。”

鱼市场景在苏州博物馆上演。无独有偶,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和陕西文创产品“绒毛毛”也因“过家家”表演式包装模拟游戏而走红。

博物馆文创产品一直以来都照顾年轻人的兴趣。 “文化和博物馆场馆通过创造全感官、全过程、互动的新消费场景,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在特定场景中激发他们的特定情感,从而形成难忘的个性化情感体验和记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表示。

用手机扫描金属“凤冠冰箱贴”,就可以戴上虚拟凤冠拍照,为自己“加冕”;故宫出版社与游戏连锁品牌合作推出一系列互动益智书籍,让读者在剥茧的同时获得历史知识;还有“考古盲盒”等“半成品”,在提供考古工作经验的同时,留下一丝悬念……

当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走进博物馆,当3D打印技术能够“复制”文物时,文创产品将给消费者带来真挚的模拟体验,让人们拥有更多维度的文化感知。

年轻人对文创产品的热情也成为文化传播的助推器。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在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寻找身份、结交朋友的社交方式。

“95后”小月收藏了数百件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的“收藏”进行交流,“收藏家”逐渐形成了一个粉丝圈。 “我们最看重的是文物的修复和文创产品的工艺水平。”她认为,通过文创产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所获得的满足感是持久而充实的。

文化消费增添活力

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_苏州人力资源管理_苏州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博物馆门票0元,文创商品我花了200多。”

“博物馆不能空手走出博物馆”的笑话逐渐成为现实。随着文创产品市场不断扩大,“文博经济”蓬勃发展。

上海博物馆暑期推出的“金字塔顶端:古埃及文明展”截至11月底文创销售额已突破1.4亿元;三星堆博物馆前10个月文创销售收入达1.5亿元;近百家博物馆参与活动 毛泽东“双11”活动期间,文创产品开售首日销量同比增长超400%……人们越来越关注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精致且“暖心”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契合了这一点。这个需求。

文创产品不仅为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带来可观的收入,也带动了设计、加工、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廖飞介绍,2024年,国博文创产业总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增长近60%,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人。 “‘凤冠冰箱贴’销售持续火爆,产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和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增加了相关岗位的供给,也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他说。

河南博物院探索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进农村。 “考古盲盒”生产基地位于洛阳市益阳县彰武镇下龙村。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生产线不断扩大从业人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7月份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文化创意产品策划师和运营商位列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数已超过百万,文化创意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相关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专家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俏彰显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但想要“热销文创产品”变得“长久”,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标准化。

“文化、博物馆场馆要建立完善的文化创意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在各方面建立严格的规则和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要明确版权归属,让版权得到保护。”发展文化创意产品,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体验。”熊海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