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垃圾分类试点推动乡村文明提升

时间:2024-12-1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59评论:0

稻田金黄,桂花飘香;整齐的乡村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白墙黑瓦的乡村房屋前后干净整洁。如今,初秋走进乡村,你就能惊喜地发现合肥的乡村环境如诗如画。

2010年底,合肥市正式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吹响了美化农村环境的“集结号”。通过重点投入、检查整顿、示范等方式,全市农村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7年,合肥市在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29个乡镇59个村(居民)开展垃圾综合分类试点。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全市四县一市共418个地点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除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外,有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文明水平显着提高,广大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肥东县

长林河镇:生活垃圾“智能分类”

○肥东县长林河镇餐厨垃圾处理装置投入运行

作为肥东县首批垃圾分类试点乡镇之一,长林河镇在辖下寺店、长林两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智能分类”。农村生活垃圾、餐厨垃圾逐步减量化和资源化。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长林河镇因毗邻巢湖、古镇而成为合肥市民家门口的旅游花园。该地区游客、餐馆较多,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工作实际,长林河镇投资110万元,购置智能垃圾处理箱2套、可回收垃圾智能分类箱1套、日处理能力2吨的餐厨有机垃圾处理设备1台,被安装在学校里。餐厨垃圾收集处理工作从今年8月初开始,目前日收集处理量为0.5-0.8吨。

截至2018年8月底,长林河镇试点村共收集可回收垃圾8424公斤;收集处理有机餐厨垃圾约40吨;垃圾分类累计积分4000余分兑换各类生活用品,评选650户垃圾分类星级农户。 、星级餐饮企业34家。

八斗镇: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卖废品

○肥东县八斗镇华章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

尽管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张大爷仍然用推车将自己积累的废纸板等可回收垃圾送到村里的回收点。 “以前卖垃圾的时候,我们要走很远的路出村,或者等待收垃圾的人来收。我们舍不得扔掉它,而且它占用了家里的空间。”张大爷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垃圾回收点,家里干净又方便。整洁多了。

肥东县八斗镇华章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点位于村口路边。回收点门两侧贴有“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村庄环境保洁责任区公告”的标牌。经过村环卫员和垃圾分类指导员的精心宣传,村民们也养成了对自家垃圾进行分类的好习惯:厨余垃圾喂家里的鸡鸭猫狗或者沤肥田里;可回收垃圾如塑料瓶、废纸箱等可送到村里的再生资源回收点进行回收;其他垃圾由村环卫工人每天定点收集,集中收集处理。

石塘镇:为垃圾找一个合适的“家”

○肥东县石塘镇坎东村垃圾存放点

暂时无法处理的垃圾该放到哪里?肥东县石塘镇坎东村给出了答案。

该村利用废弃房屋和空地设立了再生资源回收点、废弃农资回收点和沤肥站。村民的可回收垃圾、腐烂垃圾、废弃农膜等农资都可以集中存放在这里。 ,为垃圾找到一个合适的“家”。废物得到了再利用,甚至一些拆下来的旧门窗、旧家具等都可以暂时存放在回收点,供邻居再利用。垃圾量减少了,屋外、屋前屋后也焕然一新,这让村民们从心底里高兴起来。

肥西县

丰乐镇:“门前三保”包括“分类”

合肥厨余垃圾处理厂_合肥餐厨垃圾处理厂_合肥餐厨垃圾回收公司

○肥西县丰乐镇新丰村家家户户都有“三保”牌子

走进肥西县丰乐镇新丰村,你会发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门前三包”责任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农户的姓名、检查结果等信息。第一责任是维护后方、责任田及周边沟渠的环境秩序。日常生活中,生活垃圾必须妥善存放并分类。

“生活垃圾一定要分类,大人小孩都知道怎么做;废铜铁纸壳可以回收卖钱;烂菜叶要用粮秆包起来,用来肥田……”老肥西县丰乐镇新丰村的人们和孩子们,几乎人人都会唱一段《垃圾分类歌》。丰乐镇副镇长刘先岳告诉记者,群众是垃圾分类的主体。通过歌曲的演唱,村民们可以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教育引导村民对餐厨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 、不可回收垃圾、危险垃圾、垃圾分类收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017年底,新丰村在全县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引进专业保洁公司,成立了清洁工队伍,负责村内垃圾分类清运。截至目前,新丰村10个村民小组已安装垃圾分类宣传牌42块、农民“门前三保”责任牌300余块、可回收物回收联系卡和保洁员联系卡20张;配备保洁人员7人,电瓶清洁车4辆,50L垃圾桶900个,240L分类垃圾桶44个,垃圾分类投放点11个。累计投入16万元,逐步建立“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回收、终端处置”的运营体系。

石树岗乡:垃圾分类“洗刷”林村“绿肺”

○肥西县石树岗乡环卫工人正在清洁

村旁、路边、池塘周围、屋前屋后,来到肥西县石树岗乡杨桥村,放眼望去,绿树成荫,鲜花摇曳。

合肥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后,杨桥村的自然景观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2016年,该村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去年年底,杨桥村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引进专业保洁公司,并将分类工作纳入《肥西县石树岗乡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检查考核细则》,要求保洁人员进行日常巡查辖区范围。当地农民产生的垃圾被收集并分类。

“作为森林村,我们屋前屋后都有绿化,绿化、美化庭院。垃圾分类收集前,一些居民的垃圾、废纸、便民袋被随意丢弃,随风飘散在树林间。”和鲜花,清理起来并不容易,但也给森林村带来了黑脸,让它配不上这个光荣的称号。”杨桥村支部书记戴厚平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引进了专业保洁公司,成立了保洁员队伍,负责村里的垃圾分类清运工作。保洁员每周都会扣分,“小到一个烟头、一块建筑垃圾都会被扣分,而且会和保洁员的工资挂钩。”

长丰县

怡景乡:垃圾分类知识走进课堂

○长丰县义井乡垃圾分类知识走进课堂

10月23日下午,长丰县红桥小学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堂不一样的“思想品德”课——垃圾分类知识第一次走进长丰的课堂。

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好习惯要从孩子做起,从小事做起。 “老师”孟志玲是长丰县义井乡人。他是工作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第一线的垃圾分类指导员。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扎实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让孟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同学们也听得饶有兴趣。 “把垃圾分类知识带进课堂,让小手牵大手,激活乡村文明的每一个小细胞。”孟志玲表示,下一步,义井乡将定期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保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减废、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育儿、熏陶”的良好社会氛围。家庭、村庄的提升”。

嘉造乡:生活垃圾换成“经典”

○长丰县枣家乡双河社区的孩子们朗读中华经典

在枣家乡双河社区垃圾交换超市门口,小桌子上高声朗诵《三字经》的“红领巾”,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之一。通过分类收集的垃圾,村民可以为孩子们交换《三字经》、《百家姓》等中华经典。

早家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该乡垃圾分类工作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在全乡13个试点村自主创新设计了33个垃圾转运亭,安装垃圾分类宣传转运亭13个,投放“四色”“分类垃圾桶2000多个(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和6900多个家庭分类垃圾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枣家乡创新思路,大力推广“垃圾交换超市”模式,采用“以物易物”交换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用于分类的质量。

除了可以兑换经典书籍之外,200个烟头可以兑换一袋盐,20个农药瓶可以兑换一个打火机,60个废旧编织袋可以兑换一瓶酱油……这些生活垃圾均可在“垃圾交易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这家超市一开业就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大家把生活垃圾都省下来带到这里来交换,不再需要购买很多生活用品。”双河社区“垃圾交易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庐江县

合肥厨余垃圾处理厂_合肥餐厨垃圾回收公司_合肥餐厨垃圾处理厂

泥河镇:垃圾分类送戏下乡

○ 庐江县泥河镇垃圾分类送戏下乡

易于理解、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庐江县泥河镇送戏下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垃圾分类知识到农村。

垃圾分类,宣传先行。为了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庐江县管委会携手庐江县文化艺术团,通过现场走访、变风俗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和垃圾管理。首场演出在泥河镇鬼头村举行。节目以快板、小品为主,用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原理,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送垃圾分类知识下乡”演出在泥河镇成功后,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截至目前,已演出40余场,观众遍及全县17个乡镇、40多个村。

龙桥镇:定期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 知识竞赛进行时

“你知道生活垃圾如何分类吗?”定期举办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有奖活动,让龙桥镇三合板村的村民成为了“爱问”的人。

“一路三浪”、“晴天满是尘土,雨天满是泥巴”,三合板村老人们用来形容村里环境卫生又脏又乱的老歌,现在已经有了被各种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知识所取代。作为垃圾分类试点村,该村不仅设立了垃圾分类公示牌,还设立了垃圾分类收集亭,并向每户发放了两种颜色的垃圾分类收集箱。同时,我们定期以群众浅显易懂的方式举办有奖垃圾分类知识竞赛,不断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让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达到垃圾分类的效果。实行“群众一级分类”。

巢湖市

三丙镇:花肥厂一天可“吞掉”3吨腐烂垃圾

○ 垃圾分类意识已深入山饼镇居民心中

在巢湖市三丙镇中段村,一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承诺墙”尤为显眼,上面工整地写着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名字。村民们承诺将垃圾、废物扔进垃圾桶并分类,不污染、破坏环境。

巢湖市城管委韩金明告诉记者,三丙镇在做好垃圾分类基础工作的同时,目前正在重点建设生态有机花肥厂,通过生态加工生产液体和固体花肥。易腐烂的垃圾。 ,实现生活垃圾的再利用。花卉肥料厂投产后,每天可处理腐烂废弃物3吨。它不仅可以处理城镇垃圾,还可以处理周边乡镇、乡村的腐败垃圾。

黄鹿镇:家家户户争当“最美农民”

○ 村巷干净整洁

“努力吧,下季度我家一定能上榜!”巢湖市黄鹿镇长坊村村民正在查看荣誉名单。荣誉榜公布了新评选的生活垃圾分类“最美农民”名单。

“这次评价每季度进行一次,通过评价,带动了村里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现在已经形成了户户争先的良好氛围。”巢湖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巢湖市垃圾分类工作已覆盖全市,并通过手绘、制作广告牌等方式,在每个村设立垃圾分类海报;试点村每户放置一套蓝色和黄色分类桶,让农民有地方可以扔掉最初分开的易腐烂和不易腐烂的垃圾。建设仿古式分类收集亭1个,配有4个不同种类彩色240L标准垃圾分类箱;为每户制作“院子三包”责任牌,明确卫生、绿化、秩序责任,提高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意识。每个村设立村民垃圾分类承诺墙,让村民参与垃圾分类“郑重承诺”,真正调动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各乡镇实行可回收物便民服务卡,畅通了垃圾分类人员与垃圾回收点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回收,降低了人工成本。土地堆放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