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ST 亿利存财务公司巨额存款计提减值准备,股价持续下跌触发退市风险

时间:2024-11-23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32评论:0

界面新闻记者|尹京飞和陈惠东

存放在财务公司的巨额存款开始计提减值准备,股价持续下跌,ST伊利(600277.SH)已引发退市风险。

4月底,ST亿利出具了年审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存放在集团财务公司的近40亿元存款出现“雷霆”迹象。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ST伊利股价跌停。 5月28日,该股继续跌停,报0.88元/股,市值31.3亿元。 5月6日至5月28日17个交易日,ST伊利16次跌停,跌幅达57%。

5月24日,ST伊利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股票因股价跌破1元,可能被终止上市”。

作为患难兄弟,“东旭”兄弟两家的上市公司也同样处境艰难。

5月初,“东旭集团”东旭光电(000413.SZ)和东旭蓝天(000040.SZ)透露,集团财务公司共计超百亿资金被冻结。 5月13日,因年报制作困难,两家公司均收到证监会《立案通知书》。东旭光电和东旭蓝天均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加紧年报,确保不会退市。目前公司经营正常,人员工资能够正常发放。东旭光电表示:目前锁定在相关金融公司的大额资金很难提取,但日常工资支付、税金等小额资金可以从中提取。

ST亿利、东旭光电、东旭蓝天的共同问题是,上市公司有大量货币资金存放在相关财务公司,但现在却很难提取。

目前,一些金融公司正在成为资金占用的秘密渠道。相关违规案件中,上市公司资金通过关联财务公司调出体外,隐瞒或不披露关联交易,直至流动性危机浮出水面。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5日,A股市场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至少有347家上市公司2023年与相关金融公司有存贷款业务,其中约9家为国有企业。其余33家均为民营上市公司。 5月份以来经历雷雨的ST亿利和东旭集团两兄弟,都是民营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与相关金融公司之间隐藏着怎样的世界?

高存低贷,上市公司“输血”金融公司

厦门大学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告诉界面新闻:从财务角度来看,集团公司需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集团通常采用集中管理模式,集中归集和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位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财务公司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银行。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将资金存入集团财务公司,财务公司负责资金的统筹管理。财务公司还可以向上市公司借款,借款利率一般低于银行。

此前,据《证券时报》统计,2023年,80%的上市公司将成为集团财务公司的资金净输出方,而只有20%左右的上市公司将成为资金净输入方。据界面新闻统计,33家民营上市公司大部分将20%以上的货币资金存放在相关金融公司,但向金融公司借款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相关金融公司与上市公司均隶属同一控股股东。

截至2023年底,33家民营上市公司中,存放于相关财务公司的资金占上市公司当期货币资金总额的90%以上,包括承德露露(000848.SZ)、顺发股份等。恒业(000631.SZ)、万向德农(600371.SH)、ST伊利(600277.SH);存入资金占比超过50%的有华泰股份(600308.SH)、新希望(000876.SZ)、万向钱潮(000559.SZ)、正泰电器(601877.SH)、东方集团(600811.SH) 、七匹狼(002029.SZ)、伊泰B股(900948.SH)、金药药业(600488.SH)。

与上述上市公司相比,华泰股份、正泰电器、东方集团仍能从金融公司获得一定贷款,但仍是相关金融公司资金净输入者。

据界面新闻统计,33家民营上市公司下属财务公司根据存款期限的不同,存款利率从0.25%到4.1%不等,大部分低于3%。附属金融公司的贷款利率为3%至3%。 5% 之间。海亮股份证券部告诉界面新闻:“与银行存贷款利率相比,财务公司的存款利率较高,贷款利率较低。”

上市公司将资金存入相关金融公司的同时,远近融资,大规模从银行等外部融资。为什么不选择成本低、人脉关系强的相关金融公司贷款呢?

对此,总书记办公室表示:“我们每年都会与下属财务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存款和贷款额度。该公司主营业务是轮胎制造和销售,单个项目需要大量资金,但贷款附属金融公司的额度有限,无法满足单个项目的资金需求,我们会在项目前期与银行沟通贷款事宜,同时部分项目可以获得国家补贴,有时也可以。银行贷款的税收优惠,所以我们会给予优先考虑外部项目融资。”

也许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某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办公室告诉界面新闻,集团财务公司是监管机构批准的正规财务公司。上市公司向其存入资金合法合规。我们在向财务公司存入资金时需要签署财务协议,但财务协议并不是强制性的,即上市公司不必将资金存入相关财务公司。

资金归集的背后,财务公司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一些金融公司成为资金占用的隐性渠道;二是涉案金额较大。据《证券时报》报道,2023年以来,已有20余家金融公司收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或地方机构开具的行政处罚罚单。处罚原因包括存贷款业务违规、信贷资金挪用、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高级管理人员长期缺席等。

合肥东旭集团有限公司_东旭集团合肥分公司_合肥东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希望董事会秘书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存放在财务公司的资金不存在非经营性占用等问题。 “证监会有要求,防止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包括关联交易、利用财务公司等。存款利率高于行业水平。”

秘书长办公厅表示:我们存入相关金融公司的资金一般是可以随时提取的。财务公司首先要保证我们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我们的控股股东是红豆集团,不存在违规占用资金的问题。

东旭光电董事会秘书室表示,控股股东与我们相互独立,前者不能干预公司内部经营和管理。

目前,民营上市公司因集团财务公司遭遇金融风暴而退市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利用金融公司实现业务多元化

据界面新闻统计,上述33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背后,站着的是一家集团公司。这些集团公司都具有业务多元化属性,有的甚至带有政商结合的影子。

“集团公司会建立多家相互控股公司,构建蜘蛛网般的关系网络,控制金融公司和上市公司。”一位光伏领域上市公司高管告诉界面新闻,“一般来说,拥有金融公司的大多是多元化的。现实存在的一个情况是,政府业务项目资金很难及时收到,所以“集团成立金融公司,先从最富有的上市公司拿钱,相当于父母让孩子把压岁钱交出来,然后再把钱给其他兄弟姐妹。”

这些集团公司的多元化扩张意味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随着这些企业的行业周期下降或扩张不及预期,其资金需求加剧。上市公司成为集团的“融资工具”。

以ST亿利控股股东亿利集团为例。业务涉及光氢荒漠化治理、煤化工、医药保健等领域。然而,公司在经营状况不佳的同时,仍在大举扩张产能,尤其是煤化工领域,投资巨大,但盈利能力较差。

“财务公司下通常有一个公司从事重资产业务,这就涉及到钱如何离开财务公司的问题。如果财务公司的钱直接转移到关联公司,就会发生关联交易。”但集团以下公司如果有规模化业务,直接以经营名义使用资金进行规模化业务是很简单的。”上述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安徽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秘书告诉界面新闻,“民营上市公司的资金也很难监管。本来,上市公司用于投资项目的募集资金都在证监会的监管之下。”而且证监会管理得很好,但是一旦投资项目推进了,项目完成了,改变了用途,这笔钱就可以直接补充了,不再受证监会的监管了。此外,这些资金流向集团旗下的非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信息,投资者也无从知晓集团通过财务公司渠道将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体外。资金占用情况。”

“东旭集团”近期的雷霆大作,与龙头李兆廷的疯狂扩张密切相关。

“万向体系”的多元化扩张也尤为典型。

再比如“海信系列”,海信家电(000921.SZ)、千照光电(300102.SZ)、海信视讯(600060.SH)都隶属于海信系列。

“东方系”募集资金的动机也很强烈。

“正泰系列”也是其中之一。

上市公司成为融资平台

一些金融公司作为集团旗下的“影子银行”,成为集团挪用上市公司非法资金的秘密渠道。上市公司除了从自己的业务中赚到真金白银之外,还可以借助上市平台,通过增发、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资金多元化,而这些资金往往会汇集到相关的金融公司。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也没闲着,利用股权质押等方式筹集资金。

以“万向系”为例。近年来,万向金融已成为“万向系”的资金流动中心。四家上市公司在万向金融的长期存款均保持在100亿元以上。

“扶持”万向金融的承德露露主要来自于其主营业务积累的真金白银。其2020年至2023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将在6.16亿元至6.88亿元之间。

顺发恒业“支持”万向金融的资金包括定向增发。 2008年万向集团接手后,顺发恒业于2016年筹集约16亿元定向融资。

除了主业真金白银,万向钱潮还通过外债为万向金融“输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万向钱潮短期借款达35.5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9.97,长期负债达1.66亿元,仅向银行借款就达47.17亿元。

根据《万向财务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评估报告》万向钱潮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万向财务公司吸收存款余额207.65亿元,发放贷款余额175.86亿元。截至2023年末,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存入万向金融的资金总额达115.66亿元。以此计算,截至2023年底,万向金融一半以上的存款来自上述四家“万向系”上市公司。

2024年4月16日,承德露露与万向财务再次签署《金融服务协议》,规定2024年至2025年5月31日承德露露在万向财务账户每日存款余额不超过32亿元。 。

上市公司东旭对于通过定向增发“扶持”金融企业的方式非常熟悉。目前,东旭光电、东旭蓝天逾百亿元资金“锁定”在“东旭集团”财务公司。 2015年东旭蓝天接手后,东旭蓝天通过2016年和2018年两次定向增发,合计募集资金115亿元。自2013年借壳上市以来,东旭光电通过多种项目从市场拿钱——共增发5次,发行30.68亿股,募集资金273亿元。此外,举债也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

除了上市平台融资和举债外,控股股东质押股权融资也是常见的工具。

为了ST伊利的利益,截至2023年底,控股股东伊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已质押其全部100%股份。质押人大部分来自内蒙古,如质押给内蒙古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400万股,质押给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营业部1.7亿股。

自行虚假开具商业汇票并向其他银行借款

与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筹集资金相比,金融公司借助自身的金融牌照可以获得更大的融资自由。商业承兑汇票和同业拆借作为长期融资工具,尤其是商业承兑汇票和同业拆借,使得集团财务公司的融资行为如虎添翼。

一、金融公司如何玩转商业票据?

国有银行开出的承兑汇票到期一定可以兑付。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签发,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能签发。它们比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风险更高。

河南郑州五大银行之一的营业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此前企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时需要向银行缴纳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决定了公司可以开具多少张商业汇票。但是,集团财务公司可以凭金融牌照发行商业票据,对存款没有资本限制。例如,2016年,宝塔石化财务公司成立后,宝塔石化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发行金融票据(统计中金融票据纳入银行票据)。票据融资逐渐成为宝塔石化融资的主要方式,即通过发行不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票据的金融票据来获得“融资”。

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商业汇票经常被用作供应链的支付手段。全国十大城市商业银行之一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商业汇票只是作为一种支付方式在集团内部或公司的供应链体系中推广。接受商业汇票的金融公司及其背后的集团如果他们不使用商业票据,我就不玩你了。

商业票背后的可操作空间尤其广阔。

“商业票据是企业开具的借条,没有任何担保,纯粹以信用为基础。集团公司经常借用财务公司设立很多商业票据公司。企业的性质通常是贸易和物流公司,他们可以做大额转账有凭证。”上述光伏领域上市公司高管表示,以煤炭行业为例,企业可以开具商业汇票进行国际贸易。此外,商业汇票具有非法吸收存款的性质,“想发多少就发多少”。 2017年和2018年,部分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利率最高可达23%。现实情况是,公司在商业账单到期后根本无法支付。 “你现在离开的话,校长就走了。”

上述合肥拟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表示,“票据法要求所有票据必须有真实的商业支持,原因是集团公司使用商业发票的方式太多” - 报销、收入支持、税收减免等。”等待。”

其次,除了商业票据外,同业拆借也是拥有相应牌照的金融公司常用的融资方式。

界面新闻了解到,同业拆借是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相互融资。经相关批准,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乡信用联社、金融租赁公司可以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金融律师高辉告诉界面新闻,“同业拆借在金融企业中很常见。比如,一家企业今天有一笔3亿元的贷款到期,但没有钱还,可以向其他地方借钱,然后还款。”先把金额借出去,再去别处借短期同业拆借作为长期融资工具,就相当于利用规则漏洞来玩资金。”

一家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同业拆借的期限一般在几天到三四个月不等,贷款利率也比较高。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规模非常大,数百亿元的现象屡见不鲜。一般来说,与同业拆借相比,集团财务公司同业拆借的风险更大。我们一般不公开做,业务比较隐秘,借贷资金规模也比较有限,一般是1亿元。至数亿元人民币。

2024年4月2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再次发文重申,严禁金融公司利用同业拆借业务作为变相长期融资工具;不得办理无授信额度和超授信额度的同业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