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的发展:从投资内生性到高校优势与省份战略的影响

时间:2024-11-23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48评论:0

因为1990年以来,经济模式、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

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指标。

过去投资基本都是分配,谁分配谁就能发展。

但1990年以后,投资变得高度内生,招商引资成为一个地区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事情。

20世纪90年代末,再次评选重点大学,合肥市有3所大学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行列。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从这次评选的最终结果来看,合肥至少处于一个不错的位置。

因为除了少数超级省会城市拥有多所92大学外,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拥有一所211大学。

合肥有一辆985、两辆211。

21世纪后,省域战略决定了各省不同的发展方向。

沿海省份采取省会-沿海模式。

内陆省份,在当时成都的影响下,大多开启了强化省会的模式。

省会城市大力吸纳资源,吸引全省企业和群众向省会城市进发。

2000年,合肥成为安徽GDP最高的城市。

但在1997年,情况并非如此。

当时,阜阳的GDP是安徽最高的。

但随后富阳与亳州城分离。

2000年以后,合肥的GDP稳步上升。

合肥发展_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合肥_国家大力发展合肥

成为GDP增长最快的城市。

高铁建设完成后,安徽也迅速启动合肥M型高铁枢纽建设。

普通铁路时代,合肥的铁路很差。

远不如京沪线的蚌埠和京九线的阜阳。

但在高铁时代,安徽基本上把最大的红利全部分配给了合肥。

京沪高铁修建时,安徽规划了合肥至蚌城高铁,连接合肥与京沪高铁。

后续合肥至福州高铁,直接斩断了以往福建出省需经江西鹰潭、南昌的局面。高铁时代,福建出省对合肥的依赖很大。

2010年以后,我们基本是跟着经济走势一步步走的。

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也没有错过,招商引资也吸引了一大波投资。

也正是因为如此,合肥能够发展到这个地步,这也是一个正常的运作。

一个内陆省份,走强省会战略。

在重点大学的评选上,可以有1985个、2211个,比顶尖的还绰绰有余。

高铁的建设,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米粒状的高铁枢纽。直接从过去的一两条线,变成了一个大型枢纽。

房地产开发吸引了一股安徽人的热潮。

吸引了投资,兴建了许多工厂。

其他省会城市也在做这些事情。

但就重点大学的数量而言。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合肥_合肥发展_国家大力发展合肥

济南只有一辆985,原来的省211并入了这辆985。

杭州只有一辆985,所有211都被并入了这辆985。

郑州、南昌、福州都没有他好。

武汉、南京、合肥都无法与之相比。

所以在重点大学里,他属于中产阶级。

在高铁建设方面,郑州拥有M型枢纽。

济南、南昌是慢慢建设的。

南京的米子枢纽将吞噬安徽的大部分腹地。

杭州的枢纽其实没那么快,因为西部多山。

他的枢纽建设速度已经不慢了。

说到招商,他的速度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总体来说,在30多年的发展中,遵循省会强省战略,遵循M型高铁枢纽战略,遵循招商引资,遵循房地产开发。然后我就凭借学校的资源拿到了一张好卡。

因此,现在它比那些最早发展强势省会模式的成都、武汉等地要弱一些。

也弱于最早建设M型高铁枢纽的郑州。

也弱于在大学资源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南京。

但他无法超越这些绝对强势的省会城市,而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实力较弱的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级市。

这种上升是很自然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