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在众强包围中,如何从压力巨大的胖子变为强者?

时间:2024-11-16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08评论:0

▲ 合肥翡翠湖公园从上面看就像一把小提琴。摄影/Nic(杨光)

合肥:在众强包围中,如何从压力巨大的胖子变为强者?

-凤舞君宇-

脂肪不是一咬就能长出来的

合肥不是一天造成的

合肥一直是压力很大的“胖子”。

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她的地位就像是“众矢之的”——

西临有“长江咽喉”之称的安徽“原省会城市”安庆;南边是芜湖,曾经拥有“四大米市”和“通商口岸”的双重优势,现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北边是芜湖。半途出现了一座“珍珠港”——蚌埠,火车带来的枢纽城市;东方的南京对安徽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被网友直接调侃为“徽景”。

▲ 仙境般的紫蓬山因古时镇守合肥的魏将李典而闻名。如今,皖中著名的西麓寺也因此而繁荣。摄影/徐辉

在众多强手的簇拥下,合肥显得格外谦虚低调,一直默默无闻。所以当她进入“新一线”城市时,大家都有一种蓦然回首的感觉,仿佛“邻家胖子”变身“华尔街之狼”——有人说她是“赌徒”城市”以她准确的眼光和勇气。举世无双;有人称之为“霸业”,花一整个省份建造一座巨大的城市……

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增速甚至可以与深圳媲美。 2019年,GDP总量达到9409.4亿元,万亿俱乐部指日可待。她的魅力还不止于此。 6月6日在浙江湖州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合肥多家企业备受关注。当晚,马云抵达合肥。

▲ 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安徽广播电视中心。图/视觉中国

合肥是“浮肿”还是“真强”?从“大县城”到“新前线”,似乎自古就有一股力量,让合肥这座皖中雄伟城市常常能以小见大,用以弱胜强。

“合肥不错,安徽省里算不错的了”

合肥,这个名字有点傻,一开始很容易被低估。在大多数人看来,相比“二胖子”,她的另一个名字显然更具吸引力——芦舟。

但合肥这个名字的出现却比泸州早了近七八百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合肥被视为郡县,隶属九江郡。汉代正式载入史册;而“泸州”一词,则可以追溯到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合肥成为泸州行政所在地。

因此,“合肥”二字看似颇为喜庆,实则历经沧桑,千百年来与这片土地上的江湖紧密相连。

▲ 合肥市城区位置示意图。毫无疑问,合肥的肥​​料来自“肥水”。 《水经》说淝水(今东淝河)与淝水(今南淝河)同源,分别发源于分水岭两侧;而《水经注》认为,石水是淝水的支流,水涨时两者汇合。制图/辣椒粉

合肥的“肥”来自淝水。从地图上看,长江和淮河将安徽省分成三部分,合肥就在安徽中部和江淮之间。淝水河(今东淝河)、淝水河(今南淝河)发源于江淮分水岭两侧。一经淮南寿县,北入淮河;一经淮南寿县,北入淮河。一条穿过浩瀚的巢湖,南下长江。两人分道扬镳,只在这个地方见面,那就是合肥。

▲巢湖湿地银河拱桥。摄影/承诺

合肥处于江淮分水岭的独特位置,主要属于长江流域,但又与淮河水系相通。南北有河流天险,中部平原广阔,水网纵横。地势易守难攻,且不缺粮草。特别适合驻军、露营。因此,古人将其与山城重庆并称为:

“生于重庆,建于泸州”。

而合肥又处于中原与江南之间的缓冲区。是北方人南下、南方人北上的最佳路线之一。俗话说:“欲守江,必守淮”。谁攻克了合肥,就等于掌握了江淮之间的“战略纵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其中,一直被误认为“安徽省会”的南京,最需要这块宝地来保卫自己。

三国时期,定都建业(今南京)的东吴皇帝孙权,一生梦想着占领合肥,为吴国占领中原开辟通道。然而,他一生四次将剑指向合肥,但每次都失败了。尤其是“逍遥津之战”,“全率十万人围合肥”(《三国志》)。他亲自出战,气势磅礴,却被七千魏军击败。其余人坚定地站在城外。

▲逍遥津公园。此战后,张辽震惊逍遥津,孙权被网友戏称为“孙十万”。图/图虫·创意

最终,孙权被魏将张辽以八百人奇袭大败,险些被俘。这让张辽以“夜止小儿哭”而闻名。究其原因,除了吴国内部问题外,合肥还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东吴军队留下了进攻的方向。这里还有肥沃的后方,可以让邓艾“长期驻守”。它的作用是为守军提供后勤保障。

同样定都南京(建康)的政权也在合肥地区作战。东晋著名的“淝水之战”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 南淝河是合肥人民的母亲河。图/视觉中国

此次,北方前秦苻坚引进百万大军(实际超过30万),号称“甩鞭断流”,欲完成一战之胜;东晋南下先锋谢玄率领数万“北府兵”与秦军主力在淝水两岸对峙。后来金军先渡河,在敌后人为制造混乱。他们趁敌军混乱、士气动摇之际,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当这场战争的领头羊谢安说出“小孩子大贼”这句话的时候,背后是有一个精心策划的——首先将秦军引入地形复杂的淮南、合肥地区,然后瓦解对方。三、敌军未到之前,只能利用淮河支流(汝河、颍河)缓慢运兵,果断渡河进攻。

▲渡江战役纪念馆。摄影/Nic(杨光)

虽然每场战役的胜负形成都很复杂,但合肥连接江淮、地处安徽中部的独特地形,确实给了指挥员充分的施展空间。直到近代,合肥还是重要的军事基地。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从肥西出发。 1949年,渡江战役总前委驻肥东。

即使在和平时期,合肥的中心位置依然引人注目。安徽“省会争夺战”中,合肥仅靠一句“合肥好,皖中”就坐稳了省会称号。然而,外界对合肥“一哥”地位的质疑却从未停止过。

▲肥西三河古镇。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是合肥?

安徽省会一直是一个有明确答案的“谜”。

网友们总是热衷于称南京为“会景”,这其中有一条线索——在清朝时期,安徽在脱离庞大的“江南行省”之前,原本与江苏同属一家,均属江宁(南京)。 )康熙年间,安徽独立建省,新任命的巡抚、巡抚相继落户安庆,但分管财政的布政使仍在江宁。

▲ 巢湖中寺。合肥地处巢湖之滨,但既不靠近长江,也不靠近淮河,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摄影/陆文

当时仍称“泸州府”的合肥也被作为替代省会。然而,在“水运时代”,合肥与安庆最大的区别在于,合肥并非沿江,甚至巢湖直到2011年才完全被收购。反观,素有“丝绸之路咽喉”之称的安庆。长江万里,是吴楚边境第一国”。依托水路优势,在军事和经济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与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并称“长江五虎”。

▲ 肥西县。摄影/孟建中

不过,安庆也有自己的缺点——距离西部太远,影响力无法辐射到全省。安庆与其说是省会,倒不如说它更像是守卫长江、保护太湖流域的最后门户。因此,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安庆被太平军占领了9年,才被曾国藩用“筑寨打愚战”的方法逼退。这一时期,安徽巡抚衙署设在合肥,处于中心位置。

这段昙花一现的“省会经验”让合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李鸿章和他从这里组建的淮军,使合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脱颖而出,为以后的“省都之战”奠定了基础。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绰号“李合肥”,曾被嘲笑为“合肥宰相瘦于世”。图/图虫·创意

遥不可及的长江或许是合肥永远的痛。继安庆之后,芜湖的另一个“劲敌”也发家于黄金水道。 《烟台条约》签订的第二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安徽近代唯一的通商口岸,并跻身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列。大米市场之一。两者叠加形成的双光环,让芜湖轻松拿下安徽“经济一哥”的称号,早就想去掉“经济”二字了。

这就不难理解,如今的合肥为何把“江淮分流”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除了最重要的城乡供水和解决皖北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之外另一个目的是连接长江和淮河,使合肥成为航运发达的“沿江城市”,实现自古以来的长江梦想。

▲ 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政府双子楼等地标建筑。图/视觉中国

“铁路时代”,1912年通车的津浦铁路在安徽转了一个弯,把蚌埠这个“南北不分国界”的小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港”。该铁路北起天津,南至浦口。是一条南北干线。火车在蚌埠穿越淮河。铁路过江的蚌埠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陆交通枢纽。它的经济实力也随之猛增,当时的人们称其为“小上海”。

反观合肥,早期几乎所有重要铁路线都准确而巧妙地避开了这座“皖中”城市。后来,同为省会城市的武汉、南昌、南京、郑州等地似乎围绕合肥编织了一张铁路网,形成了一座交通“孤岛”。

▲合肥,从清末到民国,几乎完美“避开”了所有铁路要道。 *注:图为现代地名、现代国界、现代海岸线。橙线是民国铁路示意图。制图/辣椒粉

在这样的条件下,除了处于中间、稳定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优势来支持合肥“争夺省会”。然而历史的潮流对她有利的同时,也给了她沉重的压力。合肥的“高人一等”也许是一次偶然,但合肥后来的一步步崛起以及省会的美誉却是她的决心和勇气带来的。不可避免的。

▲ 合肥市滨湖新区塘溪河公园、合肥美术馆。摄影/Nic(杨光)

“先胖了还不算胖!”

“肥背压炕了!”

很多人说合肥是一座善于“风险投资”、能赚大钱的“赌城”。如果你有很强的赌博习惯,你几乎会“全押”;如果你的赌博技巧很强,你常常会输小赢大。

合肥确实有敢于冒一切风险的勇气,但不是用来“赌运气”,而是敢于放下自己的身价和地位,敢于花重金买骨头,敢于参观草堂,并以极其谦虚的态度迎接每一个发展机会。

▲ 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安徽创新博物馆。摄影/Nic(杨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迫搬迁时,正值饥荒之年。接连询问多个省份后,只有安徽大方表示“不吃不喝也能拯救中国的科学苗木”。中科大到来后,求贤若渴的合肥甚至实行了“只要你想要,只要我有”的深情操作——

从一开始,我们就搬厂址为中国科技大学师生修建教学楼,然后把学校的供电优先权放在政府之上。交通不方便时,开通专线公交线路;住房紧张,建“科大花园”作为教职工住宅小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度经费“慷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摄影/Nic(杨光)

最能体现合肥对科技的尊重的,就是建在蜀山湖畔的科学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这里有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还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该岛三面环水,还有一座飞桥与外界相连。合肥利用城市最美的一角,为科研人员打造“安静的办公桌”。

正是这种求索的态度,使合肥摆脱了“虚胖”,使自己更加繁荣——人才。从此,合肥拥有了中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也有了喊出“大湖城市、创新高地”口号的底气。

而合肥也在全力欢迎各类高新技术企业。

▲ 科大讯飞总部。摄影/演员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合肥逆水行舟,凭借数百亿资金和政府的真诚态度,留下了如今蓬勃发展的京东方。据说还“甩锅”叫停了该项目的建设。铁路;而在带领京东方打赢“显示屏”大战后,她进军芯片行业,斥巨资扶持合肥长鑫公司,从全球三大DRAM厂挖人,研发国产内存,改变了中国“缺”的局面核心”和更少的“屏幕”。

时至今日,合肥已经彻底证明,自己不是“虚胖”,而是“真正的强者”。从经济实力看,2019年GDP总量超过芜湖、滁州、富阳之和,位居全省第二、第三、第四位;在新兴产业方面,她“安心”(“心”指芯片,“平”指平板显示(“奇”指装备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和”指融合)人工智能与制造)具有宏大的战略布局和前瞻性的视野。

▲ 五里屯立交桥。图/视觉中国

就连一直是短板的交通,也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交通网络,通达合福高铁、和郑高铁、合新高铁、冀崩连等。高铁、合九高铁、商杭高铁。 “米”字形的高铁网络摆脱了被称为“铁路附录”的尴尬。

合肥的崛起,用一句比较喜庆的话说,就是“先胖不胖,再胖就塌炕”。不过,“肥”一旦拿到,下一步就是“结合”——就看合肥能否带动整个安徽省的发展。合作将使双方受益。先“肥”带动“肥”,然后“肥”升。只有所有胖子联手,才叫合肥。

▲合肥铁路南环线经济开发区特大桥。摄影/Nic(杨光)

-结尾-

文丨九月

图片编辑丨DCzhang

地图编辑器|辣椒粉

封面摄影|尼克(杨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