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合肥 GDP 增速位居长三角第一,背后的合肥力量是什么?
4月30日,合肥市统计局发布信息——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235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7%,两年平均增长14.0%。
第一季度
合肥GDP增速名列前茅
长三角第一
“长三角第一”背后是什么样的力量?
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选取第一季度合肥真实发生的8个短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或许你能了解到合肥这个“第一”背后的力量!
01
产线不关闭政府补贴“留住”工人
联宝科技生产四部车间主任贾登峰是河南人。今年春节他没有回家,在合肥过年。
“节前,公司表示春节不放假,我们积极支持,这既响应了就地过年的号召,也加快了生产进度。毕竟,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往返河南的路上总有风险,还是安心上班吧,可以赚更多的工资,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
在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笔记本电脑生产线上忙碌。 (图片来自合肥经济开发区)
作为安徽最大的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家,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约12万人,其中六分之一为省外员工。
春节期间省外员工返岗,给经济开发区节后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带来挑战。适逢春节,该区出台了“保就业、稳生产”的政策。
因此,生产线不关闭,成为今年春节期间这里的一道风景。
“春节是企业用工最紧缺的时期,对于本身缺乏岗位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用工’模式,主动联系有空缺职位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继疫情期间,创新落实“共享就业”模式建立后,经开区在春节期间出台了“共享就业”实施方案,允许外地员工留下来就业。
在安徽叉车集团,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合力叉车。 (图片来自合肥经济开发区)
1041.9万元,这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发放的第一笔留城员工补贴。
相应地,复工复产一周后,全区655家“四强”企业员工总数已达到节前的近95%。
一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完成省政府全年目标的30.8%,占全省的20.5%。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1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364人。在“稳就业、留工人”方面,该市已受理5962家企业3.9万名员工的红包申请,拨付资金约4900万元。与经开区管委会一起,帮助联宝电子吸纳就业1.8万人。与新站区管委会一起,帮助京东方吸纳了6000名员工。已帮助长安汽车吸纳就业300人……一季度,合肥推出重点企业就业服务。共设立13个外地劳务合作站,招聘范围覆盖省外6个省份31个城市、省内9个城市。此外,开展“春风行动”返岗农民工招聘活动321场,提供就业岗位10.6万个。
02
千人上阵加速“绣”出“钢铁巨兽”
30台大型破碎机组成“钢队”,布置在坡道桥两侧同时破碎; 8台雾炮同时连续喷水降尘。
这张视觉震撼的画面描绘了2月3日金寨路高架南至西二环南匝道正式开工的场景。
金寨路高架南二环西转南二环匝道改造施工现场。 (合肥日报供图)
早在两天前,这些重型机械就从四面八方调动起来,调动的数量是按照能够建造的最大数量来调动的。
“桥梁建设这么多年,南二环路建设进度最快。”安徽路桥畅通路二环路(西南环)金寨路荷花路项目执行经理王焦山感慨地说。 “6点30分到达工地,晚上没有时间下班,每天走2万步。”忙着抢工作,王焦山尽力向前来采访的记者挤出这两句话,然后就忙着工作了。左边。
金寨路高架南二环西转南二环匝道改造施工现场。 (合肥日报供图)
王教山参与过合肥市多项路桥建设项目,包括富阳北路高架、包河大道高架、上海路等。多年来,他带领工人们日夜兼程,把青春拧进工程的每一个螺丝里。
在昌通二环(西南环)金寨路合作路项目中,最多时有2000多人同时作业。如此庞大的施工队伍,只是为了加快工期。
2021年2月6日10时,随着起重机在匝道桥上成功架设钢箱梁,二环路(西南环)工程大桥首孔钢箱梁顺利架设。这也标志着二环路(西南环路)工程顺利竣工。环宿松路立交正式进入结构施工。这比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第二工区首孔钢箱梁也提前了45天。
长通二环(西南环)工程大桥一孔钢箱梁顺利架设。 (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供图)
由于造价高、技术操作难度大,全省高架桥很少采用钢箱梁结构。南二环采用这种结构,是出于节省施工时间、快速还路为民的考虑。
“市政建设不像从地上建起高楼,可以手工完成。它更像是‘刺绣’,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完成。”安徽路桥工程总工程师王健表示,提速的前提是充分保证质量,用100%成熟的工艺“绣”出一条让市民满意的路。
叉车穿梭,吊车挥舞,南二环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交通繁忙,万盏灯亮,梁柱拔地而起。一个“钢铁巨兽”正在快速成长并改变道路!
一季度,全市在建大型建设项目778个,完成投资100.3亿元,比2019年(93.02亿元)同比增长7.8%,同比较2020年(62.97亿元)同比增长59.3%。其中,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产值812.52亿元(市统计局数据),同比增长45.1%。产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1.8%)13.3个百分点。
03
从北纬31度到北纬22度,我们不遗余力“招商引智”
合肥的发展从来不是一维的、内向的,而是多维的、外向的。
3月8日至11日,北纬32度至北纬22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余爱华带队看望一批行业领导和高层-广州、佛山、深圳等地科技企业洽谈,对接多家骨干企业。合作项目。
从这条马不停蹄、足迹遍及十多个城市和领域的活动轨迹中,不难看出合肥不遗余力——
山金光电、美的集团、中兴通讯、华侨城、深交所,从光伏产业到智能家电产业,从通信产业到金融产业……此行合肥重点呼唤先进制造业、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优化生产要素。
在TCL家电(合肥)有限公司,员工们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工作。 (合肥日报供图)
项目是关键要素,服务是核心环节。
三栋主厂房已全部封顶,三栋主厂房一层室内装修已进入最后阶段,生产设备已投入全面调试……总投资的欧菲光项目约101亿元已投入运营。
该项目的落成,既是意外的惊喜,又是情理之中。 “在与华为的工作洽谈中,招商人员敏锐地意识到,华为正在筹划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光学光电产业基地项目。”欧菲光作为华为重要的相机模组供应商,产品市场广阔,项目目标优良。
于爱华、罗云峰祝贺并见证欧菲光合肥生产线亮灯。 (合肥日报供图)
一个有女孩的家庭正在寻求帮助。合肥成立了投资专家团队,进行项目研判,同时询问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 “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都在争夺邀请函,难度可想而知。”最困难的时期,投资团队连续30天凌晨下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终于于2020年6月3日签约。对标南昌基地落户合肥的第二个产业基地拟建设精密镜头、微电子器件、高端摄像头模组生产线路等待部分。
合肥这座创新之都,不断向新兴产业靠拢,抢抓机遇,聚焦产业链分工。
1-3月,全市对外直接投资10.72亿美元,同比增长4.5%,提前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1.4个百分点; 2019年1月至3月增长8.4%,两年平均增速4.1%。其中,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占全市的88.7%。
04
参加“合肥独家”后,他“逃离”北上广,选择了合肥
将三方就业协议重新送到就业指导中心后,高阳终于安心了。
当同年级的毕业生在不同的招聘会上竞争时,高阳的决定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如果你放弃这份工作,你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室友的问题曾经让他失眠,半夜在电脑上疯狂搜索。第一个签约的是国内一家知名科技公司。 “前辈很多,薪资和发展空间都不错。”
“智慧合肥大学行”专场招聘会人气火爆。 (合肥日报供图)
变化发生在3月13日。当天,“智慧合肥大学行”合肥专场招聘会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已经签完合同的高阳被室友拉着来到了现场。入口处设置的科大智能设备立即吸引了他。
“职业匹配,职位匹配,面试领导风格也匹配。”坐下来询问,高阳越发兴奋,“因为距离我预想的方向越来越近了。”
纠结的过程也有些艰难:一边是他生活了四年的求学之地,一边是他曾经绘制蓝图的梦想之城。高阳也经历过一些情感挣扎。在他看来,选择工作就像选择伴侣。 “我们不仅看企业的质量,还看企业所在城市的发展规划,总体规划预示着一个岗位未来的空间。”
“智慧合肥大学行”专场招聘会现场。
“我们去合肥吧。”所有的选择最终都会导致决定。高阳依然拨通了科大智能HR的电话,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今年9月,他将来到合肥,走进望江西路5111号的企业大楼,迎接“创造者的未来”。
一季度,全市企业岗位需求总量约23.45万个,求职人数约15.91万人,职位空缺比1.47。共举办招聘会217场,发布就业信息79898条,帮助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9558人。 “智慧合肥大学行”活动历时一个月。 334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重点民营企业提供招聘岗位10879个,举办其他“招钱引才”活动48场,招聘单位发布就业机会1541个(次)。持仓数74587(次)。
05
当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时,他满怀感激:这片热土孕育了种子。
43辆蔚来汽车在蔚来中国总部大楼下拼出了“10万”。
4月7日,“青春”蔚来迎来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蔚来这个称号当之无愧——从第一辆到第10万辆,只用了1046天,不到3年的时间,平均交易价格就超过了奥迪、宝马等世界一流豪华车企。这一成就连“竞争对手”特斯拉都没有达到。 CEO马斯克随后在微博发来“贺信”:“恭喜蔚来,这是一个艰难的里程碑。”
蔚来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
成绩的背后,李斌首先要感谢用户。
“对我们来说,这是十万份支持,十万份信任,更是十万份鼓励和期望。”蔚来第10万辆汽车是南极星蓝ES8,车主@文君恒强启行行受邀参加线下仪式——李斌不写字就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向星初充当了他的“司机”。
当然,李斌也表达了对“伯乐”合肥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感谢——将一片沼泽地建成年产10万辆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的制造工厂,并为全国送去数十万物资。那些处于生死存亡境地的公司。亿元资金支持。
江淮蔚来生产基地总装生产线。 (合肥日报供图)
确实,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蔚来很幸运能够扎根于一个适合开展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城市。 “也很荣幸见证这个伟大时代。”
10万辆汽车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基数。正如李斌所说,6岁的蔚来还很年轻,但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
一季度,全市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3%,两年平均增速21.3%。其中,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10.5%、97.8%、68.6%、57.4%。主要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6倍,太阳能电池、微机、集成电路产量均增长70%以上。限制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3%,两年平均增长69.1%。
06
线上订单日均1000单80万元,社区团购不到20天就完成。
经常被废弃的超市购物小票是王静的“最爱”。作为大润发包和店的店长,她可以从这些不起眼的收据中画出一条业绩曲线。
该品牌超市在合肥共有五家门店。宝和店是最年轻的一家。开业第二年就“遭遇”疫情。
(资料图)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店线上订单进入高峰期,以前日均订单300单,现在日均订单1000单,同比增长”率,宝和店是最好的,这个成绩即使在华东地区也是名列前茅的。”入行17年的王静已经习惯了用数据来表达自己,并晒出了一整个数据。她办公室墙上挂着地图。
“以社区团购为例,4月份的目标是80万,不到20天就完成了。”
人们最喜欢在购物袋里放什么?面对这个问题,王静毫不犹豫地回答:“生鲜”,疫情期间爆发式增长的品类。在观察一季度的销售数据后,王静总结道:周边客群关注点发生了变化,品质成为购物追求的第一指标。
(资料图)
“过去打折的商品卖得快,但现在优质的商品更受欢迎。”在她看来,这体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视为人们对后疫情生活的重新审视。
当好商店的“管家”并不容易。除了无休止地处理各种数据之外,王静还要处理很多“杂事”,比如尝试第一条油条。 “大润发的油条是它的主打产品,在生产上,炸一千根油条需要四桶油,入锅前的重量和入锅后的长度都有数值规定。”从锅里拿出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元旦期间,合肥人吃了15000多根油条。
王晶的目标是实现线上销售额5000万。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店里的三万多件商品都是她的“战士”。
24小时内连续发出4列,共计108列,同比增长33.3%……一季度,合肥中欧班列满功率行驶,穿越欧洲、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亚洲,这支“钢铁骆驼队”只是一季度合肥外贸好转的缩影。今年一季度,合肥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675.5亿元,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8,比去年同期增长30%。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3.73亿元,同比增长38.7%,两年平均增长8.7%,创近四年同期新高年。
07
他每周捕获一吨水草,是这片16.8公里湖畔碧水的守护者。
当清扫水草的快艇划过水面时,泛起涟漪,水鸟成群结队地在芦苇丛中飞翔,给水天一色的静态画面增添了几分韵律。
春天一到,巢湖沿岸的湿地绿草如茵,吸引着漫步的游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合肥巢湖滨湖国家湿地公园积极寻求保护与利用的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平衡点。
巢湖风光(安徽日报图片)
一季度,合肥加紧实施碧水、安澜、富民巢湖综合治理三大工程,巢湖水质稳步改善。
以蓝水项目为例。去年洪水过后,发现了许多不适宜生长、不利于巢湖及其后续管理治理的植物。黄花、水花生、水葫芦是典型代表,需要定期清理。这些植被如果不及时清理,到了七、八月份就会腐烂,严重污染水质,变得又脏又臭,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水环境和景观。
巢湖湿地。 (合肥市人民政府供图)
三个月来,合肥巢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人马刚每天弯腰数百次。沿途16.8公里的路线都在他的保护之下,每天他都要来来回回无数次。除了恶劣的天气,正常的天气里,他都会开船打捞水草,包括一些漂浮物和垃圾,并全部收集起来进行集中处理。他们六人每天连续工作八个小时。高峰时期,他们每周可以打捞一吨水草。
拥抱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合肥,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将城市建设融入自然和人文关怀,努力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的名片。
根据2020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巢湖综合治理进展情况报告,全市生态状况呈现总体改善态势,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28.3%,森林蓄积量906.3万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城市绿地率4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该市拥有湿地面积118,200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75%以上。
08
打通“人心” 经济数据和幸福指数“心连心”
群众的不满得到了彻底解决。
从2020年12月18日召开舆情座谈会,到2021年1月1日合肥市免费停车时间由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合肥城博全力支持,市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铁”撑,让老百姓停车无忧。
这是畅通的舆论声音、凝聚各方智慧的结果,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答案。
市民在天鹅湖畔休闲。
正月初一至正五,合肥推出16条“一日游”精品线路,即为期五天的“过年留合肥·自由行”合肥”活动,让广大群众度过一个特别而温馨的春节。
我在植物园门口当了十年的清洁工,没想到会被特意邀请进来。以前只有回家才有过年的感觉。今年,现场过年也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全市医务人员、环卫工人、工业建筑企业员工、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城市水、电、热力、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均获得了专属服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工人的尊重和赞扬。
2月12日,大年初一,庐阳区城管局环境管理中心为外地环卫工人组织了“留在合肥,过年免费游合肥”主题活动。留合肥过年的20名外地环卫工人免费参观合肥城隍庙。 (合肥日报供图)
改革发展的下半程,是要改变人心深处的事情。这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大家的期盼。
把让人最舒服的事情“打通”,把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指数“心连心”,让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感到更加舒心。
一季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264.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近90%,达到88.9%。其中,教育支出54.3亿元,增长9.2%;科学技术支出25.0亿元,增长9.5%;文化旅游和体育支出1.5亿元,增长7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4亿元,增长1.6%;卫生支出39.2亿元,增长4.8%;住房保障9.2亿元,增长41.5%。按人均1000元标准,向2.8万多名化肥合格农民工发放“化肥工作红包”2729.85万元,改善民生保障。一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1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9.0%,居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2元,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9.0%。增长8.7%。
相关文章
- 恒大保交楼与债务重组工作推进,销售进度与年初目标差距大
-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招聘 120 人,岗位多样等你来
- 中侨中心:政务区 40 年产权写字楼,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 合肥房价持续上涨,青年人才购房难,幸福指数下降
- 9 月 6 日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杭州温州新增便捷客运通道
- 合肥滨湖 518 恒大中心项目有条件复工收尾,能否复建仍未明确
-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招聘:2020-2021 届毕业生,多岗位等你来
- 5名!长丰一国企正在招聘!
- 1 月 11 日 8 时 1 分最新路况:合肥多路段车多缓行,济广高速一服务区入口临时封闭
- 资不抵债!合肥 2 家房企裁定破产,大摩广场、墨荷名邸开发商在列
猜你喜欢
-
合肥市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出炉:110个小区惠及5.1万居民
《合肥市 2024 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发布。计划中,今年合肥市打算改造提升 110 个城镇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将惠及 17466 户以及 5.1...
-
合肥市出台新政:小微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保障职工权益
小微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且抗风险能力弱。个体工商户也有同样情况。3 月 3 日,合肥市发布了《关于做好小微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级经办机构为参保企业...
-
第十五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亮点抢先看:黑科技魔法与网红打卡地等你体验
魔法般的“黑科技”能有,富有合肥特色的网红打卡地能有,宣传文化名家的舞台表演也能有。第十五届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 22 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正式开幕之...
-
合肥市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 2020年起24小时禁用以改善空气质量
近年来 合肥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 仍是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 日前,合肥市政府发布 「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通告」 旨在减少...
-
徽州大道庐江段通车 何时连通合肥仍是问题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消息称,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徽州大道庐江段得以顺利开通。对于这条全新的一级公路,其未来有望直通合肥,周边的居民都充满了期待,并且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