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饲料工业展:无抗话题引关注,行业人士共话发展前景
数万名行业专业人士齐聚合肥饲料工业展。借展会契机,“隆昌杯·谈无抵抗”展览团队记者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与会场数百人讨论“无抵抗”话题。就“抗抗”的应用、进展、技术实现等话题进行对话、态度讨论。
下面,小编从数百名随机采访观众中挑选了一组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呈现。请评论:
观点1
畜牧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相当严重,但近年来已有很大改善,而且配方中维生素、氨基酸添加量增加后,抗生素使用量有所下降;
一些大公司正在增加替代抗生素的产品数量,消费者也意识到不含抗生素的产品更好;
替代抗生素的配方奶粉应增加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或者添加更精确的量;
目前,我国实现无抗生素还很困难,特别是现有的一些小型饲料企业、养殖企业,不规范使用抗生素;
无抗生素肯定是一种趋势。畜牧养殖日益集约化,小型企业将逐渐被淘汰。抗生素残留会污染地下、土壤等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观点2
采购人:
根据《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中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每种原料进来进行初步审查,然后进行实验。如果实验没有问题,就继续合作,中途进行评估;
他们自己的饲料厂正在逐渐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例如,不再使用奥拉喹和吉他霉素,但仍使用粘菌素。他们自己也在尝试无抗生素饮食(抗菌肽、益生菌、发酵产品),其中一些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客户反馈也不错,尤其是旗舰产品。
观点3
养殖追求的是饲料转化效率。抗生素不是必需元素。现在之所以用的比较多,是因为国内饲养环境的应激(包括环境、饲料原料、管理等方面的应激),使得动物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关于抵抗力,这并不意味着简单地不添加抗生素。当动物生病时,仍然需要抗生素治疗;
他们的饲料厂选择了一些有利于肠道健康、减轻压力的产品,从过去考虑动物生长性能转变为考虑动物健康,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产生效果;
农民不愿意使用它,因为这也会增加成本。如果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从上到下都为动物健康做出一些贡献,这个过程就会更快地实现。
自2015年底“无抗饲料之路”活动启动以来,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的编辑们一直在路上奔跑,连接了无数会议现场、高校、技术专家、企业名人,甚至很多普通人。倾听不同的来源并呈现真实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