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比拼,匠心传承
清凉的秋风和金桂的芬芳,安徽省合肥市迎来了一场技能与智慧的盛宴——2024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业职业技能大赛。这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业举办的首届全国一流竞赛,也是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才的大聚集和比武。
技能比拼,匠心精神传承
走进比赛现场,一股紧张而热烈的气氛浮现在我的面前。在砌筑比赛区,参赛选手们手捧砖块和砂浆,巧妙地搭建砖墙,每一块砖的放置和每一块砂浆的应用都彰显了他们精湛的技艺。
防水剂比赛现场
加固钢工、防水工、水管工和 BIM 技术人员的比赛也令人兴奋。参赛者们全神贯注,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技能。无论是钢筋的绑扎、防水层的铺设、管道的焊接安装,还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都轻松搞定。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司长崔振林介绍,“全国共举办了437场初赛,参赛人数超过5.3万人,有401名选手进入决赛。这些球员中年龄最大的是 59 岁,最年轻的只有 19 岁。经验丰富的“高手”、年轻的骨干、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共同构成了一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业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
参赛者们在开幕式上
在防水比赛中获得金牌的付洋洋,从2011年开始就接触防水行业,十几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在比赛过程中,我要测量每个节点两到三次,不超过两毫米, 我一定很好。这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谈及未来,付阳阳满怀期待,希望能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受益。
付阳阳接受记者采访
获得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金牌的钱海峰,是一位 1994 年出生的年轻选手,对于自己能够脱颖而出,他谦虚地表示,实力和运气是一部分,他还告诉记者,“全国大赛使用国产软件,未来会参加公司员工的培训,教他们如何使用国产软件。钱海峰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不仅要追求个人荣誉,还要把所学到的东西传给更多的年轻人。
钱海峰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大赛现场 来源:广联达 + 微信公众号
在技能传承的道路上,“大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年轻人树立榜样,而新生力量则以热情和创新思维不断前行。这种技能传承的良好态势,是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业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筑基人才培养,匠心闪耀场上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来自不同省份的选手表示,正是得益于各自省份对技能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和日常培训的严格要求,他们才能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
来自广西代表团的李章轩是砌体班长。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他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训练,“石工每天一次,理论问题每天一次”。他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了,他知道,要想造出一堵既坚固又美观的墙,离不开日常的刻苦训练和对垂直调平技能的准确掌握。这种坚持和奉献,也是广西广泛军事训练和弘扬建设一线工匠精神的生动缩影。
李章轩接受记者采访
同样,来自安徽代表团的水暖工比赛金牌得主何子航,经过公司内部比赛、市级比赛、省级比赛后,也获得了胜利。他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阅读了水管工理论相关的专业书籍,还通过观看类似的比赛视频,以及在训练队与队友并肩作战,相互交流,显著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据了解,安徽省此次共派出30名选手,其中60%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钢筋工人比赛现场
山东省代表团以优异的表现,荣获比赛一等奖,山东省建筑业培训与执业资格登记中心主任徐海东表示,山东省一直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了建设一线的岗位培训活动,还成立了省级建设培训与实践资格登记中心。 市、县三级职业技能竞赛,建立人中人尽、人中人人选拔制度,今后将继续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
防水剂比赛现场
此外,本届大赛建筑信息模型技师大赛主裁判李云贵也表示,“大赛的初衷是聚集全国大赛高手,同场竞技,互相学习,精益求精,弘扬工匠精神。正是各省市对球员的训练和支持,以及球员们的刻苦训练,共同造就了这场精彩的技能盛宴。
传统与技术相融合,匠心照亮未来
在比赛如火如荼的同时,场场也非常热闹,为古代建筑商、乡村建筑工匠、建筑机器人、燃气操作人员举办了技术技能展示和交流活动。走进展馆,人群熙熙攘攘,肩并肩,观众们纷纷驻足观看、拍照、交流经验。古建筑技艺展区尤为引人注目,几位古建筑技艺大师向观众展示了土技、石技、瓦技、木技、油技、彩绘技等六种古代建筑技艺,这些传统技艺在技艺大师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着观众惊叹不已。
古建筑技艺展区
在建筑机器人展区,更是另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景象。根据实际操作中的“危险”、“复杂”、“脏”、“重”四大特点,将展位精心划分为四个基本展区。展区展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机器人,其中经过海南 17 级超强台风“摩羯座”考验的顶加段自升式塔机,以其优异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塔吊智能远程集控系统为塔师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操作更加便捷高效,工作人员可在会场实时操作300公里外的武汉汉信大厦项目塔吊。此外,还有为工人提供 20 公斤升降辅助的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以及能够将 CAD 或 BIM 图纸上的关键信息准确打印到地面的打标机器人等,所有这些都让观众大开眼界,印象深刻。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塔式起重机智能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更引人注目的是,最近在网上走红、带着重物攀登泰山的“机器狗”,也出现在了建筑机器人展示区。在操作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原本静止的“机器狗”瞬间活了过来,走路了,并通过激光雷达等高科技设备,对空间进行高精度的立体扫描、测量和建模,大大提高了项目的工作效率。
自由行走的测量机器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探望。孩子们好奇地穿梭在各个展区之间,有的体验了古建筑榫卯技的拼接组装,感受了传统工艺的魅力;有些人正在尝试使用外骨骼机器人来体验成为“钢铁侠”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欢声笑语也为此次技术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和活力。
小朋友在建筑机器人展区
“该项目的目的是营造一种参与的氛围,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副主任赵赵说。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建筑行业,成为未来的工匠和科技创新人才。
通过比赛促进学习和培训。当比赛结束时,每个玩家都收获了自己的荣誉和成长。他们亲手谱写了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的光辉篇章,用匠心和智慧点亮了“中国建造”的璀璨光芒。
本次全国性竞赛不仅为技能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相互学习的舞台,也深刻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展望未来,相信这些技能精英们会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匠心造梦,用技能谱写美好的未来。
继续浏览有关 防水工比赛金牌细节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