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的文艺,少了城市雕塑的点缀?

时间:2024-11-05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57评论:0

说到合肥的文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扬子180、河柴1972等以工业遗产为基础而建起来的文艺街,或者是各种“网红”美术馆、书店、图书馆。如果说传统老牌子,各种涂鸦,金寨路的巨幅壁画,赤栏桥的浪漫等等,似乎还少了点什么? ——城市雕塑。

图片|和柴1972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城市雕塑是矗立在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它们往往被放置在相对空旷的地方,以增加城市景观,装饰和美化城市,丰富市民的精神享受。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也可以是浮雕、纪念碑、方尖碑等。中国古代社会似乎更喜欢在陵墓、宫殿、寺庙等建筑中使用雕塑,但在公共场所却找不到它们的身影。在城市。直到20世纪上半叶,受欧美文化的影响,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布局城市雕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雕塑蓬勃发展,遍地开花。

图片|城市雕塑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合肥城市雕塑简史

新中国成立前,合肥几乎没有城市雕塑。如上所述,城内大大小小的寺庙供奉着各种宗教神祇的雕像,或名将、大臣、地方先贤等,有的群雕讲述故事,表现人神形象,虔诚膜拜。它们的材质可能有铁(如明教寺古称“铁佛寺”)、铜、石、木、粘土等,与建筑内的壁画、佛龛、陈设等一起构成。构建丰富的宗教艺术。

图片| 1940年明教寺内景 图源@data

新中国成立后,合肥在原有私家园林、护城河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城市公园。比如我们熟悉的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西山公园以及一些街道公园等。在建设过程中,人们开始注重雕塑的布局,加入艺术元素,丰富公园的内容。笔者翻阅了1959年出版的《合肥1949-1959》画册,里面有早期雕塑的图片。

图片|公园一角 来源@数据图

图片|漫步树林 来源@data 图片

今天,当我们走进眉山路的安徽医科大学,远远就能看到矗立在校园广场上的毛主席雕像。这是安徽省现存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露天毛主席雕像。 1967年5月,当时的安徽医学院师生得知,900公里外的清华大学校园里竖起了毛主席雕像。 “人群很兴奋,要求模仿。”当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这座高12.26米、重45吨的雕像正式落成。

图片|安徽医科大学毛主席雕像 来源@data 图片

图片|安徽医科大学毛主席雕像摄影@淝南尊

十年文革期间,合肥市中心一些宗教建筑被毁。狂热的人们要么冲进寺庙毁坏神像,要么收集起来并在街上焚烧。佛教造像、字画、典籍等文物全部消失,造成巨大损失。

雕塑合肥公司排名_合肥雕塑公司_合肥做雕塑公司

图片|图片来源@数据

图片|摄影@马兆云

1974年,在逍遥津公园修建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鸡毛信》等雕塑。

图片|草原英雄小姐妹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20世纪80年代,雕塑开始从公园转移到街道。一般认为,合肥城市雕塑始于1980年。1982年,合肥市成立“雕塑办公室”,开始有计划、集中建设一批城市雕塑。作品在形式、题材和材质上不断丰富,按用途分为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和建筑装饰雕塑。等待。资料显示,1985年全市雕塑有20组74件,9年后的1994年,数量增加到63组100余件。

图片| 《思考》摄影@淝南士

相关资料记载,合肥街头最早竖立的城市雕塑是“淮河路员林路西端‘思’”,人们常称其为“读书女”。另一个地方是芜湖路电信大楼前花坛里的小雕塑。说起电信大楼,你可能要思考一下。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大钟楼”,大家都很熟悉。

图片| 1981年大钟楼来源@档案图片

关于城市雕塑你了解多少?

1980年至今,合肥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这里有必要对它们进行介绍。

图片| 《九狮》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1985年底,在环城公园(原西山公园)西山风景区建成西山野生动物雕塑群。雕塑群由“醒狮”、“大象家族”、“湖滨鹿家族”、“鹤香”、“熊猫”、“长颈鹿”等组成,分布于环城西路(大西门至金寨路)沿线。两侧面向雨花塘(又名雨花塘,古称稻香楼河),背靠古城墙遗址,与景区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图|环城公园雕塑概览 来源@数据图

1986年,西山雕塑群落成后不久,长江路环城公园门口的广场上建起了一座“九狮”雕塑。由著名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王希民教授设计。 “九狮”高14米。它们以3只大狮子为原型,背上背着6只小狮子。大狮子庄严、稳重。小狮子造型活泼,上下呼应,连成一体,形如城门。他们被当时的市民誉为“城市的守护神”。 “九狮”位于古九狮河畔东南小东门。它不仅象征着古城合肥进入新时代,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图片| 《九狮》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合肥做雕塑公司_雕塑合肥公司排名_合肥雕塑公司

图片| 《九狮》摄影@靝南师

1988年,在“九狮”雕塑以北不到500米、逍遥津公园东侧,由浙江美术学院研究生杨其瑞设计。合肥市青少年、团员筹集15万元,修建“鲲鹏之”雕塑。 。雕塑高13米,中间矗立着一尊铜像,身后有两只巨大的翅膀,象征着青年人面对时代改革浪潮的锐意进取和雄心壮志,具有“奋发九十”的豪迈气势。万里”。

图片|鲲鹏智@数据 图片来源

图片|鲲鹏智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20世纪80年代,又修建了其他城市雕塑:亳州路桥的“华佗”雕像(1984年)、包兆龙先生铜像(1987年)以及付庄的“织女”雕塑、铜像。罗丙辉的《青春花园》(1987)。 1987年)、高口美的《建筑空间中的生命形式》(1989年)等。

图片|罗丙辉铜像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1991年,富阳路南段(淮河路至长江段)改造成开放式城市街道公园——“”。第二年,市雕塑办徐晓红创作设计了“花园街雕塑群”。雕塑组由《双手的世界》、《生命的运动》、《坚持》、《和平鸽》、《过去现在未来》、《日晷》等6组10件作品组成。主题涵盖人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艺术等。1995年,由街道上的喷泉群、灯笼等与雕塑群共同组成的“花园神韵”被评选为“花园神韵”之一。合肥十大风景名胜区。与上述城市雕塑不同,该雕塑群于2007年消失。

图片|花园街来源@资料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比如和平广场的《天地之间》(艺术环球)、《书》以及华东地区最长的铜浮雕墙,胜利广场的《胜利的凝结》和《时代之旅》浮雕墙,以及市政府广场的“远航”、淮河路步行街的“百家姓综合体”、“吉”、“乐”、“旭宇”,逍遥津公园的“威震逍遥津”,桐城的“梦回赤栏桥”路》《海阳四家》《黄山魂》《桐城派历史人文之光》《天鹅湖畔的《鱼水情》》《琥珀山庄的拉小提琴的姑娘》等。

图片| “吉”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图片| 《鱼与水》摄影@安徽生活网特约摄影师王牌

结论

2020年是合肥城市雕塑成立40周年。这篇文章不是总结。主要从城市雕塑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等方面检索相关信息,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与大家分享知识。我们可能听说过它们或见过它们,但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或关注它们。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列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欢迎大家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今日话题|

#关于合肥城市雕塑,

你知道多少?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