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雕塑课程开发:思政、生活与艺术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4-11-05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03评论:0

合肥雕塑课程拓展与专家面对面

——教育名师戴云如工作室合肥雕塑课程研究(一)

雕塑进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教育+艺术教育的立体呈现。

雕塑作为一种儿童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式,需要引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由教师主导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二是传承城市精神的需要,三是创新时代的需要。

合肥师范大学教授钱立庆评价道:

雕塑让这座城市变得温暖而厚重

合肥城市建设中积累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积极进取等生活精神层面通过各种看得见、可说、可触的整体形象得以体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思维。境界和思维品质的构建,其中雕塑作为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人”,以无声的矗立、精彩的点缀、无声的形式,正在拓展和提升合肥的城市文化建设。

在合肥两千多年的城市文化发展中,南宋诗人姜夔给合肥留下的优美诗篇,无疑为这座名城留下了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柔情与美好;张辽河,无忧无虑的卫祯为民祈福的包公的印记和传奇,给了合肥人民无畏不屈的精神理想指引;环城公园西山景区里生动可爱的动物雕塑,凝固了很多孩子的温暖和欢笑。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挖掘和利用。

如果能将本土雕塑艺术扎根于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观察雕塑造型,感受雕塑文化,创作雕塑作品。通过艺术课,拓展教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让穿越时空的城市文化不仅通过口口相传留在邻里,更重要的是悄然融入新时代的意识形态。一代人,潜移默化地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以美化人为目的。

中小学要加强美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实现艺术材料+雕塑图像+文化内容,将有效提高课堂本身的质量,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路径的研究。

合肥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研究员吴慎道评价:

合肥城市标志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关系

雕塑是一座城市的标志。一座好的城市必须有好的雕塑来展现这座城市的性格和底蕴。

合肥市一所中学的显眼位置有这样一座雕塑:底座是一个大理石平台,边缘写着“想象”二字。石台上斜立着一本未打开的书。书本及书脊上有7只大鹏展翅,寓意“大鹏从这里展翅”。这座雕塑古朴而生动,生动地诠释了学校“我想象、我询问、我行动”的校训。

然而,当学生们下课时,一个孩子指着雕塑笑着说:“你看,读书是没有用的!”

这种解释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任何雕塑自然都有不同的解释;第二,任何雕塑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其次,雕塑本身就是一种形体艺术,越是抽象,越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校园如此,城市如此。

城市的外在形象不仅包括高楼大厦、绿地、高架桥、人行道等,还包括讲述历史故事的建筑、展现四季色彩的植被、绚丽的灯光秀、体现城市的雕塑等。文化。 ETC。

我们来看看合肥某地区湖边的一座雕塑。看起来像凉棚却无法遮雨,看起来像雕塑却缺乏美感,看起来像雨披却缺乏飞翔。占用空间没有任何价值。这是城市雕塑应用的失败。

那么,一个城市应该有什么样的好的雕塑呢?

作为公共艺术,雕塑矗立在街道和中心广场上。他们静静地讲述着合肥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时代变迁和审美取向。

雕塑本身应具有光与影的巧妙结合、线条与材料的完美融合、形式与想象的精美设计、意象与表现的外在流露。

雕塑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精神。

作为合肥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目光投向城市雕塑?

我相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艺术课堂教学传播美好愿望,通过真实的情境介绍培养对城市雕塑的鉴赏力。

将现有的合肥城市雕塑引入课堂教学,是我们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完成收集、比较和分析。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创新,即在吸收、消化现有内容后,转化为新时代的思想、内容和技术,完成第二步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在创作阶段,雕塑教学也需要拓展视野,通过教学将收集到的合肥城市雕塑形象、造型表现形式、文化内涵转化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创造性新形象和作品。

同时,我们走出去,为合肥的各个发展区域提供新鲜的创意设计思路和方案,让教学最终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其中师生的城市雕塑作品必然具有关联感、亲和力和新鲜感。

只有这样,城市雕塑才能与中小学美术课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美丽城市、美丽校园与美育的高度统一。

合肥雕塑公司_雕塑合肥公司有哪些_雕塑合肥公司排名

工作室深入研究:

在专家的指导下,2022年4月5日晚,戴云如艺术大师工作室的部分成员齐聚云端,就工作室近期雕塑课程的发展进行线上交流和讨论。会议由戴云如老师主持。会议主要议题是结合教学实际,制定雕塑课程具体实施的研究方案。

综合考虑合肥城市雕塑的文化艺术方面,分为红色经典、历史文化、徽州文化、城市发展四个版块,内容非常全面。在最终落实到孩子们的实践探索中,可以再增加一个板块,校园雕塑。

孩子们最熟悉的是自己的校园,这是他们进入社会前参与集体生活的第一个绿色家园。在这里,通过驰骋创意设计、展示优秀作品、引导经典作品,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然渗透到孩子们的实践创作中。只有通过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想,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真正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雕塑课程的开发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雕塑技法研究,到雕塑文化内涵的探索,再到指导学生开拓思路、设计创意雕塑。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方向,在不断的挫折中。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却非常充实。我们坚信戴云如大师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能力、有信心做好艺术教学和研究工作。

会议期间,王建学、范军、张永兰、徐文钦、张婷老师都热情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下一步,工作室将本着问题导向的教学思路,继续开发和研究合肥雕塑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美好未来!

撰文:戴云如 徐文钦

专家指导:钱立庆、吴慎道

栏目组长:范军

审稿人:戴云如

编辑发布:徐文钦

结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