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1948 年特殊证明书背后:桂俊亭智取周小圩威名震

时间:2024-11-03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64评论:0

在即将建成的合肥中共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张华东军区政治部1948年1月21日颁发的“证明”:“桂俊廷同志身体残疾, “而且组织上也方便了他的照顾。”应该说,专门为个人颁发“证书”,这在我军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特殊的“证书”?

○特别“证书”

智取周小伟的声誉

1911年,桂俊廷出生于合肥西乡(今肥县西山南镇)一个贫困家庭。由于他从小经历了连年的战争和苦难,他一直想着为解放穷苦人民而奋斗。早在1933年3月,他就加入农民协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桂俊廷、董成荣率却牙山游击队60多人袭击“八大地主”之一的周晓伟,生擒了大恶霸周继友,缴获长短枪数支,掩护他们。 500多名农民偷走了周家的粮食,成为合肥早期的剿匪斗争。

对于这位“智取周晓伟”的人,据桂俊廷解放后的回忆,1933年是大旱之年,几个月没有一滴雨。饥饿、贫困和疾病每天夺走无数穷人的生命。但那些地主却舒舒服服地挤在自己的茅屋里,吃着从农民手中抢来的大米和腊肉,甚至还养了一群打手当保镖。最恶毒的是,他们利用饥荒之机,将仓库里少量霉变粮食的农民“借账”,侵占大量土地,迫使贫困农民别无选择。

穷人要想生存,就只能革命。 “当时,受大别山红色风暴的影响,山南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了合肥西乡第一支红卫兵,队长就是我父亲。”据桂俊廷的儿子桂应生介绍,当时红卫兵有50、60人,隶属皖西北游击师师长孙忠德指挥。其具体任务是配合红军主力遏制山南地区白匪,打击当地反动士绅、地主等。

1933年冬天,穷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打击地主绅士的嚣张气焰,夺回被偷走的粮食,红卫兵决定出手,选定了肥西“八大地主”之一的周晓伟作为打击目标。 “当时肥西的土豪劣绅都居住在颇具特色的圩田里,周围不仅有高墙深壕,还有敌楼炮台,一般只有一条路直通城门, 24 年轻的仆人护卫着他,强行进攻肯定不行,所以他的父亲就和队员们商量着如何智取周小伟。

据桂俊廷后来回忆,1934年正月初三黎明,他和四名农民装扮的红卫兵来到周小坞。他们提着装满老母鸡和鸡蛋的篮子。外人似乎以为他们是提前来给大地主周继友“拜年”的。桂俊廷和几个红卫兵来到了周晓伟的门口。过了一会儿,大门打开了一条缝,一名帮工悄悄地让他们进来。原来,这名帮工也是红卫兵的内部人士。 “我们赶紧溜进门,从篮子里掏出那几支裹着稻草的步枪,几步就冲到了门楼上。门楼上睡觉的两个仆人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我们制服了,押下了楼。”据桂俊廷回忆录称,事情正在发生。

合肥哪里有石头_合肥哪里有石头摆件交易市场_合肥那个地放石头好

○20世纪50年代的桂俊廷

用同样的方法,桂俊廷和红卫兵很快就制服了瞭望塔内的四名侍卫。然后,他们打开了周小伟的大门,让外面等候的五六百人进来。但这时候,桂俊霆却发现正屋里没有周继友。不能让这个大地主逃走。于是桂俊霆就带着一些队员往后院跑去。

“我们进去之后,发现围子尽头有一个很大的瞭望塔,周继友带着几个仆人躲在里面,弹孔都从枪管里伸出来了,如果硬要打的话,我们就于是我先让周继友的儿子向耿楼喊话,要求他投降,但狡猾的周继友却不肯放下武器,这时我又出了主意,派出了我的队伍。会员去后面大量的稻草和柴火被运了上来,将瞭望塔的下半部分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下门前的一条通道。枪和土等武器从楼上扔下来,周继友见再拖下去就会死,就乖乖地出来投降了。”桂俊廷在回忆录中写道。

“后来,父亲每次说起这次行动,都非常高兴。因为周晓伟仓库的门打开后,从老百姓嘴里抢走的大米、烧酒、腊肉等东西,都被老百姓拿回来了。”而且还合理地分给了老百姓。我父亲说,那时候的农民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桂应生说。

智取周晓伟后,桂俊廷带领群众配合游击队,突破了唐小旭、夏家岗、维西洼等多个魏子地区,镇压了反动地主魏玉山等,俘虏了大批分布送粮早早就点燃了合肥西乡的革命火种。

磨盘山大捷保卫基地

抗战时期,桂俊廷不仅组织了第一支肥西人民抗日自卫队,还建立了合肥抗日游击队,消灭了许多反动武装和日本侵略军,缴获了大量物资。的军用物资。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磨盘山大捷。

据史料记载,1943年下半年,皖江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和巩固,给敌伪部队以沉重打击。于是国民党纠集了部分地方武装进攻皖江地区和新四军,企图消灭共产党和新四军。为了保卫根据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决定死守磨盘山,把这一重任交给了白虎独立团二营。当时的二营营长是桂俊廷。 “我父亲接受任务后,派出一小股部队到磨盘山地区活动,与游击队取得联系;同时,发动群众在磨盘山、定山一带构筑工事、挖战壕。 、黄泥山区”,桂应生说。

○桂俊廷佩戴的眼镜

合肥哪里有石头摆件交易市场_合肥那个地放石头好_合肥哪里有石头

果然,派出去活动的小部队得到了回报,有人给桂俊廷送来了敌人进攻磨盘山作战计划的情报。有了这个信息,桂俊廷信心十足。

磨盘山战役于1943年11月22日打响,据桂俊廷回忆,22日凌晨,顽军第八挺进纵队郑其昌率领2000余人出发。 10时许,他们到达磨盘山脚下,立即发起进攻。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为了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桂俊廷命令守卫丁子山、黄泥山的五十六连、五十六连撤至磨盘山。顽军以为守军已失控,中午12点后,向磨盘山发起全面进攻。但面对复杂的工事,敌人彻底失败了。下午2点左右,顽强部队逼近第二道防线,在石头上架起机枪射击。炮一架起,我军一拉麻绳,石雷立即爆炸,炸飞了敌军的人和枪。许多人被吓得四散奔逃。他们踩在竹棍和铁钉上,脚上扎满了血。他们到处哭喊,拼命后退。一下子就死伤了一百多人。山上硝烟滚滚,杀戮声此起彼伏。

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左右。由于二级防御大部分被摧毁,顽军到达第三道防线,形势十分紧张。这时,桂俊廷身先士卒,指挥战斗,与战士们一起扔手榴弹。他喊道:“同志们,拼尽全力也要保卫磨盘山!”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士气越打越强,始终把顽强部队挡在第三道防线前面。最终,桂俊廷率领的白虎独立团二营取得了磨盘山的伟大胜利。据史料记载,此战共歼敌1000余人,俘敌400余人;共缴获重机枪两挺、轻机枪十多挺、82迫击炮一门、长短枪700多支及其他军用物资。当然,磨盘山胜利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有力地巩固了我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张“证书”意义深远

1911年出生,1971年去世。纵观桂俊廷的一生,尤其是解放前的经历,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战斗”——从20多岁加入革命组织红卫兵到组建抗日游击队以及抗战时期的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直属该大队。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桂俊廷一直带兵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受过很多战伤。

直到1945年2月,他才在万江之战中受重伤。左腿膝关节僵硬,随军行动困难。后调任胶东军区后勤贸易商店总支书记、海军训练队政委、华东野战医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桂俊廷《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第000001号

“正是因为他作战英勇,受过多次伤,1948年1月,为了方便他的工作,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特批, ”桂应生还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革命伤残军人抚恤金”。 1963年给父亲开具的“安徽省证书”编号为000001。

是的,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证书”,但它却非常特殊和难得,背后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展现了一位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者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