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曹操袁绍官渡会战前,郭嘉预言孙策将死于刺客之手

时间:2024-10-30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94评论:0

在曹操和袁绍正式征战官渡之前,上天帮助曹操排除了继张绣、刘表之后的第三颗地雷。

江东孙策。

就在今年,东南部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孙策准备渡河进攻许都。此时,朝中许多渡江投奔朝廷的贵族,听到江东的凶手要动身,都惊慌失措。

正当战友们再次发抖的时候,郭嘉站起来说:别怕!孙策信攻入江东时,把当地能杀人的英雄都杀光了。这位大哥性格轻浮,不爱防备。就算有上百万人,他也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像样的保镖。不用担心!他差点就死在刺客手里了! (众人闻之,皆惊恐,报喜曰:“策信侵江东,所杀之功臣,皆能杀人者。然策轻,无备,虽有百万之众,与行军中原无异,若是有刺客埋伏,就会死在一个普通人的手里。

郭嘉一生做出了很多判断。事实上,其中很多都是基于已知前提的无限想象。

并不是他的水平不高,而是他的指导思想往往是根据一个人的胆量有多大、土地的生产力有多大来采取错误的做法。

他的一些策略可能会让其他人比曹操早死八倍。

比如他后来主张征伐乌桓。虽然最后他赢了,但如果他没有死,事后是否会被追究还真不确定。

在郭嘉的策略中,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别人手中。他常常笃定地说:“照我说的做,那个人就会做他想做的事!”

人们是否真的会听从你所说的,其实是非常不确定的。

然而,这一次的想象力是他一生中所有计划中最小的。

因为孙策的所作所为和性格特点已经传遍了全国。

上一章我们写了一些孙策恶手的例子。孙策这些年在江东杀人到什么程度了?

《武术》中记载:“孙策征战千里,征服了江南一切土地,杀戮了名豪,威震邻国”。

这个“邻国”其实就是曹操领导的中原地区。

每个逃到曹操的贵族的第一句话通常都是:我终于看到组织活​​着,差点死在江东了!那个杀孙家的凶手,真是无法无天啊!

为什么郭嘉判断他一定会被刺杀?

因为杀的也是当地的豪门,孙策杀了他们之后,并不总是像曹老大身边有典韦和许褚那样小心翼翼。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战士。

但是,如果你浑身都是铁,你能打多少钉子呢?

袁术北归身亡后,常侍杨弘、大将张巡等人原本打算投奔孙策。然而,他们遭到了袁术的庐江太守刘询的袭击,并收缴了袁术剩余的人马和财宝。

孙策听说后,对刘询示好,然后说服刘询攻打豫章上辽城,那里一万多名宗室成员可以发大财。刘询走后,孙策迅速渡河,进攻庐江。刘询只带着数百人投奔曹操。

此时,袁绍正准备南下。曹操为了安抚孙策,利用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孙策的弟弟孙匡。还将孙贲的女儿嫁给了儿子曹彰,并命扬州刺史颜祥提拔孙权的才干。

曹操要做的就是嫁给孙策。

但在这位年轻英雄看来,这些外交举动只不过是掩饰而已。

我知道你很虚幻,我特别喜欢虚幻的人。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时,孙策准备偷袭许都,迎接献帝回到江东。他派弟弟庐江太守李恕作为先锋,杀掉了曹操的扬州刺史颜翔,撕碎了这段家史。脸。 (曹公、袁绍在官渡相拒,策隐欲攻徐,迎汉帝,秘密组织军队,部署将领;孙策任庐江太守李恕攻杀燕国)项(扬州刺史)

孙策为何攻打许都?

因为他在江东统治太难了,他确实需要献帝这张名片。

迎献帝到江东,几乎是孙策活着统治江东的唯一途径。

上帝见这只江东虎即将出笼,连忙把老虎带走了。

出兵前夕,被他掐死的吴郡太守徐恭的家臣刺杀了他。

简单说一下过程:有一天孙策突然来访,独自骑马去打猎。结果,他在河边遇见了徐公的三个家臣。

孙策问:你是谁?

刺客们说:我们都是韩当将军的士兵。

”孙策道:“不要这样!韩当的士兵我都认识!然后他拉开弓箭,射死了一个!

两兄弟也同时出手,一箭射中孙策的脸。随后,他们都被孙策的侍卫追杀。

孙策回来后,伤口很可能感染了,病情逐渐恶化,于是他开始照顾家人。

孙策对张昭等重臣说:现在中原的混乱才刚刚开始。以吴越之强,三河之强,即可论成败。同志们,请帮助我的兄弟。

孙策找到了孙权,将自己的印章和绶带交给了弟弟,并说出了自己想了很久的那句话:“江东人,决定权在两个陈人之间,要与陈氏竞争。”世界,你不如你。我举荐才干,竭力保江东。我不认识你。 ”

你的任务不再是扩张领土,你也不再那么物质了。本来是想擒拿献帝,为我们家族洗清罪名,没想到,现在哥哥的工作已经结束了。

这些年来,我一直把你带在身边,言传身教地教导你。你是我们家的B计划,你哥哥走后,你的任务就是安抚江东,站稳脚跟!

毕竟,他是在夜里去世的,享年二十六岁。

孙策的死,标志着江东孙氏政权剧烈转向的开始。

由于前方敌人太多,掌管国家嫌疑的孙权即将面临风暴的强烈反扑。他必须集中精力,收缩实力,为即将到来的江东反攻风暴做好准备。

这也意味着,孙策的死,标志着孙氏政权在江东北扩势头的结束。

合肥 静吧_合肥静吧价格查询_合肥静安集团

随后曹操赶紧派人南下,将合肥的南北分界线永远钉在了一起!

原来,袁术麾下沛国大将刘辅,是曹操的半个同乡。由于他之前一直在扬州避乱,对当地弟子比较熟悉,所以曹操趁他无暇南巡的时候,就安排他出任新任扬州刺史。

孙策死后,江淮地区发生大乱。庐江梅干、雷旭、陈兰等人纠集数万人大肆破坏,九江、庐江两县全境沦为废墟。

刘辅受任后,没有前往扬州府寿春。而是直接上任,来到了空荡荡的合肥城,这里已经是前线,所有人都已经逃离。

在合肥,刘复设立衙门安抚江淮匪徒,表示只要他们不再滋事,中央就既往不咎。

这几年,江北恩化蓬勃发展,数以万计的难民越过长江、翻山越岭逃亡。刘复利用南逃者的力量,加大建设力度,兴办学校,开发农田,人民安居乐业。 (于是所有学生都聚集在一起,建立了学校,耕种了田地,并建立了勺皮,切皮,奇门,武堂楼来灌溉稻田,官员和人民都有了牲畜)

与此同时,刘复还修建了合肥的城防,积累了滚木雷石,编织了数千万顶茅草,储存了数千颗石斛鱼糊作为战略储备物资。

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孙权的噩梦。此后孙世万先生又来过四次,但均无功而返。

为什么合肥这座城对孙权如此重要?

因为这里几乎是江东政权向北扩张的唯一通道。

江东最强的力量是海军力量,最具性价比的则是水路后勤通道。自古以来,南方只有长江一线水道北上的3条道路。

广陵中渡航道;中合飞航道;荆州汉水航道。

我们先从中都水道开始一一看。

当时的苏北地区广灵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该地区丘陵地貌太多。

这里不仅山峦众多,而且水网密布。三国时期,也有各种沼泽密布。那是地广人稀的军队的噩梦。

广陵县有一条中渡水道,理论上可以从长江入淮河,但水道比较浅,动不动就堵塞。

然后,当地人口少,很难找到足够的民工来开河。

而且,只要他们堵住你淮河出口,他们就会轻易堵住你,你连泗水河都进不去。

无论北方还是南方哪个政权,这条水道都是下一个最佳选择。

后来,为了控制臧霸等泰山派的兵权,对抗孙权,曹丕请求清徐地区配合,就近走这条路,但半路被堵住了。

再看荆州的汉江水线。

这条水路无论是从物流便利性还是沿途人员密度来说都是最好的,但水路到了宛城就结束了。

欲入中原,须双腿行走三百里。

不仅要寻找大规模的民用后勤来运输粮食,而且还必须放弃自己最有利的海军力量。

你要是冲过来,会把我们东吴兵吓死的!

这条水道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由于南阳盆地物产丰富,军队进入南阳后可以就近对付人力物力。汉水入长江也大大减轻了物流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襄阳这个横亘南北的要冲,对于南方政权的生死存亡如此重要。

因此,一旦消除上述两条道路,最后一条合肥水道将成为南方政府进入中原的唯一通道。

合肥之所以得名,最初是因为夏季河水汹涌时,水肥水会聚集于此。

后来人工开渠,肥水合一。学名是“潮飞运河”,但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暂且称其为“合肥水道”吧。

合肥水道是南北生死攸关的水道。

不仅水路可靠、不堵塞,可以方便大规模部署兵力和物资,但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南方如果掌握了这条水道,控制了寿春,就可以渡过整条淮河,将其战船开往中原各地。

你根本就无法阻止!

孙策为何敢千里之外策划抢献帝?

因为如果沿着合肥水路,沿着淮河颍水河步行,就可以通过水路到达许昌!

这条水道不仅对北方极为重要,对南方也极为重要。

因为一旦北军突破入须口,取得长江入海口,中原庞大的军力、财力就会源源不断的登陆江东!

合肥 静吧_合肥静安集团_合肥静吧价格查询

同时,完成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划分!

孙策在曹操和袁绍轰炸官渡之前奇迹般地死去,这成为上天对曹魏政权最大的恩惠。

如果孙策不死,不仅官渡之战的结果未知,而且曹操即使拿下官渡,以后也很难集中精力攻克河北。

因为整个淮河一线再也不会太平了!整个豫州和徐州都会投入大量的兵力,准备时不时的小霸王武装自驾游!

孙策死后,刘复刺史镇守江山,将战线固定在合肥。这意味着,不仅牢牢堵住了江东政权北上的道路,也为中原政权南下江东留下了最可靠的桥头堡。

从此,曹魏政权只需在合肥布防,即可将整个江东地区遏制在长江之内。

合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国防层面。

是国家力量的放大器!

只要合肥在手,整个淮河以北都将是安全生产区!

江东再富有,本质上也是在利用自己的江东一角来对抗整个中原的财富。

只要中原统一,局势得到缓解,一旦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五原的国家机器启动,江东政权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自古以来,守淮必须守河。除了江淮之间的层层水网能够阻挡北方政权的前进之外,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还在于秦朝兼并天下时最常被提及的四个字,民族问题力量。

如果南方政权拥有淮河,那么豫州、徐州将成为南北对峙的重要缓冲区。双方会互相抢夺人口,时不时地进行武装抢劫,没有人能够安心生产。

不仅朝鲜的赚钱渠道大量减少,各地部署防御的成本也大幅增加。

潮起潮落,北方政权的优势将不再那么明显。

合肥在北方手里,意味着大大降低了你的防御成本,解放了大片良田。

合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曹魏政权的函谷关!

整个公元三世纪东线的结局就这样基本确定了!

孙策死后,曹操消除了所有明显的军阀威胁。

不久,200年七月,袁军进军阳武(中牟北)。

双方大军在曹操选定的决战地点官渡正式对峙。

为什么选择官渡?

三个原因。

1、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如果继续封锁延津、白马等黄河渡口,由于这里黄河渡口众多,很难堵住所有渡口,而且会容易被别人偷袭。

2、黄河前线距屯田大本营许都较远,物流成本较高。撤到官渡,有利于缩短粮路,拉长袁绍的粮路。

3、在袁绍看来,渡过黄河后,这一带河流纵横交错,有阴沟水、红沟水、濮河、吉水、汴河、睢河等水网。袁绍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从兖州方向作战。不可能的。

如果将陆战推进下去,不仅渡过这些河流进行后勤补给十分困难,而且还要考虑曹军向兖州方向的阶段性撤退路线。

如果从西边走黄河一线,进入洛阳盆地包抄,还有虎牢关等几个重要关口被曹老大封锁,很难突围。

如果你在虎牢关以西的黄河段登陆并向南走,你的后勤补给很容易被虎牢关方向的守军截获。

此外,官渡西边还有著名的莆田泽(东西五十里,南北十六里)。周围沼泽、池塘密布,不利于步行和骑行。

所以,袁绍大军从河北南下攻打许昌,南下和正面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官渡是他必经之路。

虽然决战的地点是曹操选择的,但是袁绍真的按照曹操给的牌走了吗?

并不真地!

正面战场之外,他展开了一系列的动作!

(明天一口气写完八千字的官渡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