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专家学者考察重金属土壤修复情况,助力土壤污染防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土壤修复项目区采集样本。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各地专家学者考察兰坪县重金属土壤修复情况。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河北省隆尧县在关闭尧山地区所有采石场、石灰窑的基础上,实施了三期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昔日被毁坏的矿山已得到恢复。 “绿装”。图为工作人员正在照顾种植的花卉。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镇高崎社区,西象岩电站库区有一处废弃矿井。去年,社区推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将废弃矿山打造成集古盐道、古驿道等文化遗址以及垂钓、露营基地于一体的户外体验基地。这不仅恢复了库区生态,也促进了乡村发展。旅行。
人民视觉 杨敏 摄
土壤污染防治关系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近年来,相关法规标准陆续出台,关键技术不断攻关,污染土地治理示范工程开展,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实现矿山绿化?如何利用受污染的土壤种植安全食品?为什么要收回建设用地?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如何修复?记者进行了采访。
“光头”矿场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座山变化太大了,以前是‘光秃秃的’,现在却‘绿油油的’了。”
周围人口中的这座山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人称“安民山”。
如今的安民山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但从前可不是这样的——
安民山矿产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随着石灰岩的开发,安民山的生态遭到破坏。 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石灰石开采进入井喷期。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安民山日渐“秃顶”。矿区及周边地区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脆弱。
吸取经验后,梁山县下定决心,要整顿安民山采矿留下的“伤痕”。
然而,这个矿井的管理并不那么容易,面积大、坡度陡,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安民山矿区留下多处陡坡,最大垂直高度达130米,恢复绿化难度较大。不仅如此,矿区还存在多处陡坡和危岩崩塌,存在安全隐患。”负责山地矿区复绿工程的江苏绿岩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告诉记者。
安民山的采矿活动对山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基岩裸露,长期风化形成岩石砾石斜坡。固定土壤很困难。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层消失了,无法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场地条件。传统的复绿技术主要是模拟原土层的腐殖质层,腐殖质层附着在岩石上后很容易流失。往往会出现“一年青、两年黄、三年全死”的情况。
“我们秉承‘以自然的方式还原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研发了核心技术——类壤土基质技术。通过仿生技术,模拟出适合植物生长的高性能类壤土基质结构。壤土状结构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土壤的内部结构和环境质量,恢复和提高土壤质量水平,为植物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和生根创造有利条件。 ”张博说,壤土状的土壤结构稳定,植物可以在上面自然生长,无需人工干预。管理保护,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似度达90%以上。
“传统的复绿技术,苗木成活率较低,处理后容易形成单一草本群落,无法恢复山体植被多样性。单一的植被群落会增加病虫害感染的概率,增加山体的植被多样性。”管理和保护成本。”张波说。由于安民山矿区高陡坡面积大,江苏绿石公司喷洒两层厚度为12-15厘米的壤土类土基质,并控制乔、灌木、草的比例,构建合理的群落结构,促进自然群落结构。演替。
高陡边坡也是矿山复垦的难点。张波介绍:“在安民山矿山复绿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三维生态护坡新技术——高性能植物垫技术。该技术选择植物基质和植物种子的最佳配比,采用可降解非-在高陡坡面上铺设多维加固,加上坡面的柔性基质和给排水机制,使群落结构本身发生动态过程变化,实现长期绿化。”
新技术让安民山重新拥抱绿色,取得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经的地雷暴露地,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
去年12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其中江苏绿岩公司的“高陡受损高陡坡壤土永久复绿技术”被列入其中。露天矿区”也被包括在内。 “公司成立20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为全国多个地区的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贡献了自己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未来,我们我们将继续努力,在新技术上不断寻求新突破,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受污染农田种植的安全食品
初秋,青门村西井集团果园里,一簇簇晚熟的蓝莓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青门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它以丰富的铅、锌矿藏而闻名。然而,过去的无序开采污染了灌溉水源,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经整治后,当地现有灌溉水源重金属浓度已达标,污染没有增加。但现有的污染存量如何处理呢?
这里的农田主要种植玉米、蔬菜、水果等。“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导致土壤环境质量恶化,还危害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表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在兰州开展研究工作。平县启动了两项土壤修复项目,去除农田主要污染元素镉、铅,降低重金属有效浓度。
根据土壤污染程度的不同,专家组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措施。
轻度污染农田能否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进行修复? “这类土地可以用来种植重金属积累量低的农作物。”吴龙华说。
所谓低积累品种,是指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显着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饲料卫生标准的农作物品种。种植低积累品种是安全利用污染土壤的有效措施。
“三年建设期间,经过多轮多点验证,我们从90多个玉米品种中筛选出5个产量高、镉、铅积累量低、可在低、中、低地区推广种植的品种。项目区属于中度污染农田。”
对于污染严重的农田来说,土壤修复过程最为艰巨。 “这种农田土壤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才能恢复健康。”吴龙华说道。
专家对120余亩污染土壤进行了镉超富集物吸收修复。连续种植两年,土壤镉总量下降29.8%。通过持续的植物修复,几年后土壤镉总量即可达标。低镉积累玉米品种的安全生产;同时,对2.3亩重金属重污染农田开展了原位淋洗-施肥改良-植物吸收联合修复技术示范工程。
所谓土壤淋洗,是指将能够促进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溶剂注入污染土壤中,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溶解分离并安全处置洗出液的技术。淋洗后土壤中仍会残留一定量的活性重金属,可通过种植超富集植物不断吸收去除,实现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持续减量和修复。对于重度污染农田,该地块土壤中铅和镉的平均修复效率分别达到45.5%和25.4%。
吴龙华表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是比较直观的,可以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察觉。土壤污染往往是隐蔽的,很难用感官发现。它需要专业的检测和分析方法才能确定,因此很容易被忽视。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科研、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大力推进农艺调控、替代种植、调整种植结构和生理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屏障,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和修复工作。重点解决和突破一些技术难点,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农田土壤修复任重而道远。”吴龙华从事土壤修复工作26年,不断思考如何让研究成果更“可用”。目前,他正将注意力转向园艺植物重金属积累的研究。 “它不影响植物的商业特性,还可以吸收更多的重金属,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
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南淝河北岸,合肥钢铁厂旧址上,由高炉、水塔、厂房组成的“国家级”老工业遗产,在阳光的照射下,纹理清晰,结构错落有致。
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正在更新的合肥东部城区正逐渐展现出新面貌——由合肥钢铁五厂改造而成的现代化经济产业园已揭牌并建成成为合肥东部新中心的重要产业平台;从荒地改造而来的青年创意田园,正在通过农旅融合,改造成风景优美、充满活力的青年聚集地……
合肥钢铁厂曾是安徽省重点钢铁企业和华东地区重要的生铁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曾经辉煌的合肥钢铁厂日渐衰落。无数高炉和轰鸣机器的景象逐渐消失,变成了工业“锈”带。
2018年,合肥钢铁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为了更好地保留城市记忆,拟成为工业遗产园区和文化创意走廊的一部分。
在工业“锈”带“变身”之前,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土壤修复。为了种植粮食,农田需要土壤修复。建设用地仅用于建造房屋。为什么还需要进行土壤修复?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区域技术经理丁浩然表示,土壤修复的必要性除了保障粮食安全外,还体现在保障生态环境。人类住区和饮用水安全。以人居安全为例,如果建设用地存在土壤污染,人们可能会长期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底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另一方面,一些暴露的污染土壤可以通过灰尘进入室内并与人体接触,或者被儿童污染。玩的时候不小心吃了。
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参与了上述地块的土壤修复。 “长期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情况非常复杂,我们采用多种技术方案,一一解决污染问题。”丁浩然说道。
污染严重的土壤一般需要加热才能充分释放污染物。 “通过异位热脱附技术,提取污染土壤,并在异位热脱附设备中控制系统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从而选择性地促进污染物气化和挥发,将目标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 ”。
异位洗脱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该负责人表示,这是公司九年来自主创新的重要技术成果,目前已开发更新了五代产品。 2015年以来,该技术已在大连、重庆、云南、广州、青岛、合肥等地大规模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中推广应用。 “与国外设备相比,公司自主研发的浸出设备更加撬装,便于场地间移动,更适合我国项目周期短、维修项目分散、转场率高等特点。”
据介绍,在合肥钢厂原址土壤修复工程中,北京建工修复公司投资的异位浸出、异位热解吸、异位化学氧化设备及应用智能平台管理,一切都是公司自主创新的成果。
“修复完成后,这一地区正在经历从‘污染地’到‘黄金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展示带’的宏伟转变。我们也将继续努力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为环境修复行业贡献更多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