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多起触电事故频发,如何保障生命安全?

时间:2024-10-28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71评论:0

事故案例一:

据合肥市应急管理局通报,3月16日16时55分左右,长丰县一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触电事故,造成1人死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事故案例2:

一次触电事故被监控并拍摄。一名员工触电倒地,全身僵硬,当场死亡!

事故案例3:

特种作业证已过期的钟某前往一家公司退回前几天修好的锣机。期间,公司周主任让钟某去三楼车间查看安装在车间墙上的工业排风扇是否有。过错。随后,钟某穿着半袖上衣、短裤、拖鞋独自来到三楼,爬上喷漆房排气扇所在的平台(约70厘米高),检查并解决排气扇故障。

当周某到三楼车间寻找钟某时,发现钟某躺在排气扇旁一动不动,维修工具散落在地上。尽管救援无效,他还是去世了。

直接原因:涉案排气扇电机外壳带电

维修时,死者同时触摸排气扇电机外壳和水箱铁皮或厂房接地体,导致触电事故。另外,电气设备不采用保护接零、保护接地以及相邻电气设备等电位连接。

间接原因:工人缺乏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在明知电工证已过期的情况下承担电气工作流程并用电作业;

施工作业前未对作业环境和条件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确认的;

施工作业时,工人未佩戴绝缘手套、干绝缘等个人防护用品。

事故案例四:

近日,某公司配电站线路改造时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一名外籍施工人员(男,37岁)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5万元。事故调查组经调查,认定该事故系“外来工管理不严、电工无证作业、违规操作”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从现场排查来看,导致悲剧的原因有几个致命隐患:一是配电站运行时未完全断电,事发裸铜排未安全绝缘。其次,未对作业现场进行认真检查和风险排查。最后还有个人防护用品(劳保鞋、手套)的缺乏等。

分析事故情况可以看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死者)在穿线时碰掉了带电电缆的防护罩,操作人员在复位防护罩时触摸了带电电缆”。 “可以说,操作人员在没有任何意识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不小心触碰了带电电缆,触电身亡,实在令人痛心。

事故案例5:

2019年7月1日,位于东莞市桥头镇桥新工业园的舒尔曼塑料(东莞)有限公司成品卸料仓冷藏库施工现场发生触电事故。两级均无漏电保护)。此次事故造成一名操作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06.6万元。近日,当地应急办发布了事故调查报告。

1、操作人员无特种作业电工证。将外壳三芯电缆的黄绿线与研磨机外壳的PE线连接。同时,将外壳三芯电缆的另一端(此时黄绿色为相线)连接到距离研磨机约7米处的380V三相电源开关打开,导致研磨机外壳要通电。

2、事发时,操作者赤脚站在潮湿的工地上,左手(左手有电伤痕迹)接触机器外壳(此时研磨机外壳已带电) 。

3、与设备连接的临时电源控制开关无漏电保护功能,车间内取电的最终电源开关也无漏电保护功能。电流在人体中形成​​回路,导致操作人员触电身亡。

事故警告

每一起事故的背后,总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就是我们认真研究和反思事故的原因。触电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一步错,一步错,一环失效,每一环都难以控制,失控最终酿成悲剧。真是令人心碎。

安全规定写在生活里,

牢记在心,永远不要忘记。

你不认真对待安全规定,

死亡会杀了你!

安全,真的一刻都不能放松!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

(一)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合肥移动10m_合肥移动10元宽带续费_合肥移动100mb商务专线

(2)非电工人员可随意处理电气事宜。

(3)移动长或高的金属物体接触电源线、配电柜等带电物体。

(4)操作有漏电流的机械设备或使用有漏电流的电动工具。

(5)电动工具电源线损坏或松动。

(6)焊接工人穿背心、短裤,未穿绝缘鞋;手套被汗水浸湿;焊钳不小心碰到了自己。

(7)用湿手操作机器开关、按钮等。

(八)临时线路使用、管理不当的。

(9)配电设备、架空线路、电缆、开关、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到高温、高湿、灰尘、滚动、摩擦、腐蚀等作用,造成电气绝缘和接地或接地损坏。由于保护不良而导致零泄漏。

(10)接线盒或插头插座不合格或损坏。

触电简述

触电是人体接触带电物体,带电物体与人体之间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流入其他导体,形成回路。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两种: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当人体不同部位接触到不同电位时,就会产生电流而引起触电。分为“触电”和“电伤”两类。

“触电”:电流流过人体会损害心脏、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会危及生命。

“电伤”:电流的热、化学或机械作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可损伤内部和骨骼,在人体表面留下电流印痕、电痕等电击伤痕。

2.1 影响电流对人体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1)人体状况:人体敏感度;

(2)电气路径:左手-胸部>手-手-脚>脚-脚;

(3)触电时间:急救的黄金时间是触电后5~10分钟;

(4)电流大小:工频50HZ时的感知电流、排除电流、致命电流;

(5)电流特性:25HZ~300HZ交流电>直流电>1000HZ以上高频电流;

(6)当电流从人体左手流向胸部时,对人体的损害最严重。

2.2 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

(1)人体允许电流:按照我国50HZ交流电,触电时间不超过1秒时人体允许电流一般为30mA·S;

(2)安全电压:

建筑物内 65V,无高触电风险。

存在高触电风险的建筑物内使用 24V。

12V 用于存在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

触电形式的分类

3.1 直接接触和触电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带电物体或人体与带电物体距离过近时发生的触电现象。正常情况下也称为触电。常见的直接接触触电包括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3.2 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站在地上的人用人体的某一部位接触某一相火线而发生的触电。当低压供电系统发生单相触电时,人体承受的电压几乎就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

合肥移动100mb商务专线_合肥移动10m_合肥移动10元宽带续费

3.3 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发生的触电现象。如果人体接触一相火线和一相零线,人体承受的电压为220V;如果人体接触两根火线,人体承受的电压为线电压380V。两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3.4 间接接触和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接触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或金属结构,因故障而意外带电而发生的触电。又称异常情况下的触电现象。

跨步电压触电也是间接接触触电。

触电电流的分类

(1)感知电流: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电流。对当前价值的感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感知到的电流平均值约为1mА,而成年女性约为0.7mА;

(2)摆脱电流:人能承受并能自动摆脱电源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平均值为10mА;

(3)安全电流:防止心室颤动的人体最大电流。一般情况下,可将30mA作为安全电流,即30mA被认为是人体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而不致致命危险;高风险情况下,应以10mА为安全电流;在水中或高海拔地区,应选择5mА为安全电流;

(4)致命(室颤)电流: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50mА且时间超过1秒时,可能会出现心室颤动和呼吸停止,即“悬浮死亡”现象(正常情况下,成人平均心率为75次) /分钟,而当心室颤动发生时,心率将达到1000次/分钟)。

防止触电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

(1)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电流的大小、土壤电阻率、设备的接地电阻、人体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当人体不慎进入电流入口位置的接地电位区域时,应双脚并拢或单腿跳跃,并与电位分布区域保持8-10米的距离;

(3)当人穿着靴子和鞋子时,人体所经历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会大大降低。

防止触电,

我一直和工人们聊了很长时间,

为什么不给他看这个!

又一触电事故合集,

动画还原事故现场,震撼人心!

生产

生活方式

高压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