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疫情影响下的消费金融增速放缓与座次调整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拥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有26家,这26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4988.07亿元。元,同比增长28.67%%;贷款余额47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半年报也相继披露。面对疫情影响和利率上限调整,我们看到消费金融增速放缓、席位重新调整。
这背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哪些机构的资产质量最高,哪些机构的利润增长最快,哪些机构看似稳定的外表背后隐藏着危险,哪些机构的商业模式最经受考验……
或许正如独立研究员郭大刚所言,消费金融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那些资质较差的次级房贷客户不应该成为消费金融的服务对象。
他认为,民间借贷利率新规出台后,民间借贷原有的客户群已经向消费金融机构迁移。短期内可能会出现逾期坏账,但从长远来看,对金融机构来说仍然是利好。未来,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利用率将得到提高,公共资源将进一步节约,强者愈强。
最低融资成本:
招联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
随着民间借贷利率红线大幅下调,消费金融公司利差收窄。据说融资成本也应该会下降。但消费金融行业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企业风险暴露加大,不少机构融资难度并未降低。反增。
一家股份制银行金融同业部负责人对消费金融业内人士表示:“除龙头机构外,我们已经停止了与其他消费金融部门的同业拆借业务。”在此形势下,低成本、多渠道的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以金融债发行规模70亿元、最低发行利率3.04%创下行业新纪录。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0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收60.23亿元,同比增长30.76%;净利润5.78亿元,同比下降18.56%。尽管净利润首次下滑,但仍保持同业领先地位。
此外,妈妈金融优先A级票面利率为3.5%,创下今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ABS产品发行利率新低。
正如一位从事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人士表示,虽然利率下降导致消费金融公司短期内业务量萎缩,但从长期来看,其基础资产质量将下降。得到改善。
净利润增长最快:
行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业务首当其冲,也促使金融机构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型。比如捷信取消了大量线下网点,招联金控全面关闭线下大额业务……
尽管如此,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仍然是主要依靠线下团队合作的公司。
航银消费金融上半年增速最高。截至2020年上半年,航银消费金融实现营收8.86亿元,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224.50%;净利润9300万元,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244.40%。
在客户群体定位上,航银小金一直聚焦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职客户群体。今年以来,已延伸至电信、烟草等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
此外,主打线下模式的长银五把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也实现营收增长214.79%,而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0.156%。如果说行银、长银五霸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是由于上一年系数较低的话,在持牌消费金融前列中,兴业消费金融始终保持着线下黑马的地位。
2019年上半年,凭借庞大的线下业务,公司业绩超越即时消费金融,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三。截至2019年末,公司线下经营贷款余额298.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58%;线下经营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86.99%。
疫情期间,公司业务也受到影响。消费金融行业此前研究发现,2月份各城市业务量萎缩40%-60%。现在疫情过去了,生意也逐渐恢复。在严格控制逾期付款和履约情况下,兴业消费金融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2020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9.62亿元,同比增长41.86%,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20.36%。虽然增速较之前超过100%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所放缓,但在消费金融净利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其上半年表现却抢眼。
不良贷款率最高:
华融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公司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率和风险拨备有所上升。中信证券报告测算,2019年末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率为2.63%。
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例,该公司是唯一一家披露2020年不良贷款率的公司。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3.79%,而2019年同期为3.60%。
其中,华融消费金融不良率最高。据合肥百货2020年半年报显示,华融消费金融报告期内投资损益为亏损193.2万元。按持股比例计算,华融消费金融2020年上半年亏损约8400万元。2019年,该公司亏损额达2.631亿元,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排名垫底。
此外,截至2019年上半年,华融不良贷款率为5.82%,贷款拨备率为8.74%。这一数字是已披露业绩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最高的。同期,招联消费金融不良贷款率为2.08%。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至2019年6月,华融金融通过诉讼追收逾期贷款并清算账面不良贷款,累计核销金额5.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贷款的清理,一方面会导致公司利润下降。另一方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企业将摆脱经营负担,轻松经营。
最“安全”和最“危险”:
金城消费金融
目前,信用贷款正在经历低迷。抵押贷款支撑了消费金融的一半,而最好的抵押资产非房地产莫属。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湖北、中国银行、金城等均涉足抵押贷款业务。
以金城消费金融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净利润0.65亿元,同比下降16.7%。此前,消费金融业内人士获悉,该公司90%的贷款都是通过二次抵销实现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采用等值担保,逾期还款相对可控,真实使用情况一般很少被追踪。根据判决书网站披露的文件,金城消费金融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资金可能已流入房地产市场。
此外,就在2020年6月,四川银保监局发布处罚信息公告称,金城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业务规则,被罚款40万元。由此,金城消费金融成为2020年首家受到处罚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房贷业务既是一块肉,又是一个雷区。如果房价不继续上涨,这类业务真正的逾期性质值得关注。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未来应完善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大多数受到利率下降的考验:
北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
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多数机构都在减量,采取观望态度。这时,拥有稳定线下运营能力、线上自营产品和场景的平台将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此前消费金融行业统计发现,大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包括中国邮政、河北幸福、北京中国银行、宝银、哈尔滨银行、金美信、华融等,均通过助贷或联贷实现业务增长。 。
例如,哈尔滨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1.067亿元,同比增长113.4%;幸福消费金融营业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71%,净利润约5000万元,而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0.13亿元。两者都依靠贷款援助业务实现了三位数的收入增长。
现在利率下降,消费金融公司与领先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首当其冲。这对于缺乏自营产品和场景掌控能力的平台来说,将带来巨大的挑战。
消费金融行业获悉,中邮消费金融目前主要依靠其股东邮储银行来获客。金美信和幸福消费金融都有自己的线上场景。哈尔滨银行、杭州银行有自己的线下团队,金兴银行有自己的线下团队。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消费金融机构完全依靠线上业务发展,尚未正式推出自己的线上自营产品,很容易造成被动局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697 家公司预告年报业绩,4 家跨入净利百亿元俱乐部
01 【697家公司公布年度业绩,4家进入百亿净利润俱乐部】 进入2020年,沪深股市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披露2019年业绩预告。据同花顺(11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