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正式拿下消金牌照,华融消金将易主并拟改名
自去年底宣布股权转让后,时隔四个多月,华融消费金融股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消费金融”)正式“易主”。
日前,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华融小金已于近日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核准相关股权转让事项。截至公告日,公司已持有华融小金70%的股权。这意味着宁波银行正式获得消费牌照,进一步拓展零售版图。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易主”后,华融小金融将迎来新的“一把手”,宁波银行远程银行部总经理周军将担任董事长;同时,华融小金融将更名为宁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也将从合肥市迁至宁波市。
包括宁波银行在内,近年来多家城商行纷纷布局消费金融牌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批准设立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占很大比例,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机构18家。
“华融消资”变身“宁阴消资”
宁波银行收购华融金融案终于尘埃落定。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宁波银行就发布了《关于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议案》。表示,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求,公司拟股权投资不超过50亿元。投资方式为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股比例不低于51%。当时有传言称,宁波银行拟入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华融。
随后,去年12月22日,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的价格竞购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金控70%股权; 12月27日,宁波银行与中国华融签署产权交易合同。根据此前公告,本次股权转让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进行。评估价格为72,703.23万元,最终转让价格为109,103.23万元。基于此,宁波银行高价获得了该牌照。
如今,四个多月后,监管部门已批准股权转让,这意味着宁波银行正式接管华融金融。该行5月7日发布公告显示,华融消费金融近日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更的批复》。并同意上述股权转让事项。截至目前,宁波银行已完成本次股权转让相关事宜,持有华融小金70%股权。
股权变更后,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保持不变。目前,华融小金融具体股东结构为:宁波银行出资6.3亿元,持股比例70%;合肥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38亿元,持股比例15.3%;深圳市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出资7200万元,持股比例8%;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元,持股比例6.7%。
业内人士表示,宁波银行收购华融金融将进一步扩大该行零售服务半径,补充其“大零售”主线,带动大零售和轻资本业务利润占比持续提升。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这张牌照有望成为新一轮的利润中心。”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评论道。
宁波银行一季报显示,今年前三个月,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0亿元,同比增长20.80%;实现营业收入152.63亿元,同比增长15.40%;同时,截至2022年3月末,该行总资产达2.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10%;各项存款1.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3.34%;各项贷款9299.14亿元,比年初增长7.79%。
目前,宁波银行正在为消费金融公司招聘人才。记者在近期公开的招聘信息中注意到,宁波银行消费金融子公司(宁银消费金融)正在福建地区进行推广。计划招收30名消费金融方向的学生,负责为该地区的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也为接管华融金融做好了财务准备。 3月25日,宁波银行发布关于调整2022年预计每日关联交易限额的公告。根据华融融消业务需要,宁波银行新增同业授信额度80亿元,新增同业授信额度80亿元。非信贷业务额度50亿元。
此外,就华融小饭而言,成立于2016年1月,注册资本9亿元。数据显示,2021年,华融借记收入12.382亿元,同比增长12.3%;税后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58.3%。从收入构成来看,2020年利息收入增至12.381亿元,同比增长12.6%,但金融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大幅下降,仅为3.5万元,其他收入及其他净利润及亏损10.3万元,与2020年相比也是10.3万元,明显下降。
未来,“华融将更加专注于主业,逐步摆脱原有的人员影响;宁波银行将能够利用这张牌照向全国拓展业务,这将是其转型的一大助力”进入零售银行。”博通大师分析的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博告诉记者。
城商行加快消费牌照布局
近年来,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多家区域性银行因外地业务拓展受到限制,纷纷办理消费牌照。
目前,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均已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南京银行今年3月也宣布,将出资3.88亿元收购苏宁消费金融41%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南京银行对苏宁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将由15%增至56%,成为控股股东。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获批设立的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业机构占三分之二。它们数量多、规模大、业务结合较为紧密。他们的大多数股东都有零售背景。其中,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目前有18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消费金融机构。
“这体现了城市商业银行通过消费金融开启零售转型、拓展业务空间和想象的趋势。”王鹏博表示。
招联金控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倒逼银行加速向零售转型;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市场空间较大,加上对城商行、农商行监管的收紧以及对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的限制,持有国家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价值也有所增加。
2021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明确规定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当服务本地客户,不得携带跨登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在此背景下,消费金融牌照成为区域性银行异地拓展业务的关键。
“建立消费公司是打造财富管理业务优势的重要一环。”天风证券此前评论称,获得消费牌照可以打通城市商业银行消费贷款行业的区域限制,实现全国性扩张,有利于公司加快发展居民理财业务。
业内的共识是,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银行开始发展消费金融牌照,市场竞争将加剧。但也应该看到,目前银行业消费金融公司盈利状况并不乐观,内部分化较为明显。只有领先的公司才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王鹏博表示,金融行业是持牌行业,预计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将会更加激烈。 “现有竞争的到来以及疫情导致的消费意愿降低,都是消费金融机构面临压力的原因。预计场景的合规与管控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从业务连续性 从发展来看,技术能力和算法是核心优势之一,但流量为王的趋势仍将持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院改名后,属性未变仍为百姓服务
近日,细心的网友发现,自2018年11月初以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五里墩立交桥旁的105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01 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