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当年同事小诗琴,她为何还叫我师傅?
“主人,是你吗?”小镇的街道上,我只是往前走,没有注意到有人在叫我。
“主人,真的是您,我以为……”我一回头,看见一位女士朝我走来,脸上带着似曾相识的笑容。走近一看,我看清了,那是我当时的同事肖时钦。
“哎哟!”我下意识地喊道:“是你,小时琴!”
对方依然微笑着说道:“我在后面看着你,所以我就喊了,但是你不理我!”
我也笑了。这笑容是我们太久不见的笑容,是我们都老了的笑容,是我们都老了的笑容……
寒暄过后,他们互相询问了一些情况。然后,警告一声,每个人都各走各的路。
肖时钦转身离开的时候,又喊了一声“师父”,然后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了。
我是她的主人吗?如果你想说是,那就这样吧。如果不是,那就不是。
20世纪80年代初,我如鲤鱼跃龙门,完成了转行,踏上了新的岗位。
我机关是指导、协调、管理县乡镇经济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但当时的组织规模很小,结构也很简单。领导由正长1名、副手2名、副手3名组成。他麾下的几名士兵中,除了人事干事、会计等一两个人有具体职责外,其他人都在业务部门。员工无论规模大小,都一起工作。
我是业务人员之一,也有业务方向。但因为刚来,什么都不懂,只能跟别人跑腿,像无头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做“零工”之类的事情。
老Z,人事干事,40岁左右。他大学毕业,打扮得体。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叫他Z秘书,而是叫他老Z。老Z负责人事,同时也是秘书。他有独立的办公室,是整个机关里享受最高待遇的“官员”。房间的一面墙上,排列着四五个文件柜,所有的门都锁着。不用猜也知道,内阁里藏有政府机构和公司数百人的档案。窗下并排放置着两张桌子。一个是老Z的专用座位,另一个的桌子上有一台打字机。办公室里没有打字员,所有的文件打印都是老Z包办。可想而知,老Z应该是机关里最忙的人了。
我无事可做,无聊地坐着,所以我去了其他办公室。我最喜欢的地方是 Old Z's。老Z是个内向的人,不热情也不冷淡。他对我这个新人很有礼貌,至少没有拒绝我。我来找他是因为我对打字机感兴趣。因为,我嫂子是省政府某单位的专职打字员。我去过她的工作场所,看到过她的工作条件,所以……
老Z埋头工作,我坐在他对面,玩着打字机。有一段时间,我来回拉着滚筒,有一段时间,我试图找到单词并输入它们。老Z似乎并不关心打字机,也不关心我把它弄乱了多少。偶尔,他也会向我露出天真的微笑。
我也会问他:某个词在哪里?
“下半部分,左侧。”他回答的很干脆,没有任何隐瞒。
玩了几次之后,我得到了一些线索。我实际上在上面放了一些蜡纸并学会了打字。老Z依然看着我不说话,随手从桌子上递了一份文件给我说:“你试试吧!”
从这一刻起,今天打几个字,明天打一页,后天……渐渐地,我能打字了。首先,老Z有文件要打,就来找我,说:“来吧,我们练习一下!”然后,其他有文件的人来找我说:“嘿,有文件,请帮帮我。”
自觉不自觉地,我成了一名兼职打字员。我这才知道,在给我分配工作的时候,老Z就跟领导说,让我去找他,给他当助手。但领导们一致认为,经济、商业方面正处于缺工的时期,更需要年轻人的加入。结果老Z的追求落空了。没想到,是我自己送上门的。老Z能坐下来享受他的成功不是很好吗?
没过多久我就有了正常的生意要做。同时还要打字,这让我有点忙。正是在这个时候,老Z受到了组织的重用,并晋升为另一个组织的领导。
在人员配置的同时,该机构还正式从基层抽调一人担任专职打字员。这个打字员不是别人,正是肖时钦。那一年,肖时钦二十岁左右。她身材娇小,娇弱,在别人说话之前她总是微笑着。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他的父亲是我们机构的前领导。她的名字是一个三字名,组织上下的人都不叫她萧,也不叫她的全名,只叫她姓氏的最后两个字。不过,他们在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小”字,就叫肖时钦。这个呼唤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即使今天,当我看到她时,我也会随意地叫她出来。
肖时钦初中一毕业,就到我们机关基层部门找工作,然后成为一名全职员工。如今他被选入了机构,也算是机构工作人员之一了。
按照肖时钦的文化,当打字员似乎有点弱。不过,她工作勤奋好学,工作认真,所以她被认为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肖时钦接手了这份工作,但在此之前,她连打字机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打字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印工具而已。回想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制已经能够摆脱钢板,不再需要手写文件了。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我没有查证打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什么时候进入政府的,所以我无法判断。然而,打字机使用铅来铸造字符,将蜡纸包裹在滚筒上,并将每个字符、行或页面打成文本,然后由油印机打印以形成文档。
打字机的运转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速度,二是敲击的质量。这些对于掌握了一定打字技巧的人来说并不困难。对于肖时钦这样的新手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头开始。
我还有工作要做,不可能一步步教她。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告诉她三个要点,让她在探索中逐渐熟悉。
一是让她背字板。打字机的表盘上大约有2000个汉字。最重要的放置规则是遵循部首的顺序。只要查清每个部首的字到底在哪里,以及相关的部首字在哪个部分,基本上就可以掌握汉字在表盘上的大概位置了。然后,根据汉字的词汇量和使用频率对它们进行排序。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都是常用的句子。如果你把它们排列起来并找到一个单词,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列表。另外,每个行业、系统、部门等都有常用词汇。有意识地将这些汉字组合在一起,找词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当我摸索打字的时候,老Z不仅承认我“偷”,还给了我很多指点。不过,我在摸索的同时,对表盘做了相应的调整,特别是把很多这个系统、这个行业的术语、词汇安排到了专门的区域。正因为如此,老Z根本就不再碰打字机了。
二是教她练习敲击。因为字体是在蜡纸上敲击的,并且蜡纸被敲击成“凹槽”。印刷就是让油墨渗透蜡纸,在纸上形成文字。如果敲得太轻,墨水就渗不透,纸上的字就会不清晰、凹凸不平、不美观。如果敲得太用力或太用力,就会把蜡纸撞穿或弄碎。打印时油会漏出或流失。纸上的字要么是一团油,要么是满是毛刺,甚至整条线都分不清是字还是墨。因此,敲击时手臂用力要适中,自始至终用力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打印效果。
三是指导她设计文字布局。当然,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是标题的安排。打字机打出的字都是一样大小的。但文档标题的文字数量不同,既不能放大也不能缩小,给排版增加了麻烦。一般官方文档的标题包含较多文字,需要考虑单行、两行、三行等设计,以可以接受的为准。但必须居中对齐,上下错开,整体外观保持美观。将其对齐并居中以便于使用。当排成两排或三排时,居中有点困难。虽然打字机上有尺子可供参考,但实际操作仍然需要视力。同时,第一、二、三行的字数需要合理安排。若有两行,上少下多,则成宝塔形。如果有三行,上边少,中间多,下边少,排列成葫芦形。当然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经验。
接下来是字距和行距的处理。当时政府公文使用的纸张是16克拉刀切纸。每行多少字、每页多少行也有详细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文档的文字量来考虑每行字数和每页行数。整篇文章的文字通常太短。如果按照常规布局打字,第一页可能会被所有文本填满。但签名、年、月、日、印章必须放在第二页上。因此,文档第二页第一行顶部的括号中会出现“此页没有文本”字样。目的是防止因为第二页没有文字而擅自添加文件内容。应该说,这不是解决办法,也是极其不严肃的。
打字员拿到稿件时,必须规划好文字是否只能在一页上打印,并包括署名、年、月、日、印章等内容。如果这不起作用,请考虑将文本输入到两个页面中,并避免“此页面没有文本”的尴尬。
在两页中输入文字不足时,有两个关键点需要注意:第一,要控制整个页面上文字的位置,这样要控制文档的顶部和底部,这样距离就可以了。满足整页文字的需要。二是适当调整每行字数和每行行距。在打字机的鼓上,字符间距和行距是可以调节的,但是不容易控制,操作起来有些困难,这取决于打字员的技术水平。
另外,还有标点符号的优化。打字机上的文字和标点符号都是为了占据一个空间而设计的。通常,打一行字直到最后,字都写完了,但没有标点符号的空间。该标点符号位于第二行的顶部。普通打字员只是打字,不会出错。结果,文本后面的标点符号不是在单词的末尾,而是在下一行单词的开头。这很尴尬。调整的方法自然是有的,就是稍微调整一下行尾的字间距,让标点符号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困难在于,如果增加间距,标点符号就会超出边界线太多,使整个文档变得难看。当调低时,靠近标点符号的文字会被挤压,这也是极其难看的。考验的是打字员的技术。
我说了很多,肖时钦呢?就像在听一本来自天堂的书,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她一脸愕然的表情,说道:“别着急,先熟悉一下表盘,剩下的慢慢来!”
肖时钦点点头,喝道:“是,师父!”她转身就走,脸上带着微笑。
肖时钦上任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仍然负责主要文件的打字。她站在我身边,看着我,思考着,思考着。
我不擅长教学,但我可以让他们尝试。肖时钦太专注了,一坐到那个位子上,要么久久不动,要么一直找我,我就尽量教她。肖时钦并不困惑。一两个月后,她就上路了。
或许,从这一刻起,所有人都默认了我是肖时钦的师父。这小时钦倒是挺乖的。无论何时何地,她一看到我,就张口说:师父!更何况,她的电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印刷文件的质量取决于良好的印刷和良好的印刷。两者缺一不可。早年的油印机都是手推式的,完全依靠双手的控制。最关键的是油印机本身的功能,它决定了印刷质量不能太好。有一次,肖时钦打印了一个会议的材料。大部分文件印刷质量很差,甚至有些文件的文字都看不清楚。没有任何解释,我就受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肖时钦很委屈。她跑到我身边哭着说:“我没办法了,太多了,蜡纸都撕破了。”
如果我不去管这件事,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不过,肖时钦还缺乏经验。如果她同时在两张蜡纸上打字,分两次打印,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久的一天,我在省城一家机关开会,偶然看到一台手摇油印机,就去看了看。确实不看不知道,但是一看就震惊了。手摇油印机印出的文件墨色均匀,字迹饱满清晰,几乎与活字印刷的文件一样。我问某人:这油印机哪里买的?他们告诉了我地点和价格。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位的公文量越来越大,公文打印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让领导们头疼的问题。我一提到这个,老板也来了兴趣。当我提到要花几百美元时,他沉默了很长时间。那时,我们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元,一台打印机几乎要花半年的工资。领导有些尴尬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机构并不缺这几百块钱。问题是,购买油印机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报财政部门批准后才能办理。手续相当繁琐。而且,所有机构都使用老式手推式油印机,但我们必须新颖、与众不同。这不是很特别吗?
还好领导顶不住我的坚持,最后还是同意了。不过,这笔钱不是向财务部门索要的,而是从我们机构所属公司的账户上支付的。而且,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我都会让公司的会计带着支票过来,当场给商家开出支票。负责人不经手一分钱。
我不知道如何使用手动油印机,所以我需要阅读手册并按步骤操作。其工作原理是将油墨均匀地涂在墨辊上,然后将蜡纸贴在滚动网上,摇动墨辊,蜡纸旋转,将文字印在纸上。摇动它并进行打印。设置要打印的页数并摇动即可。当张数足够时,会自动停止。摇动打印的文档质量比手工打印的文档好很多倍。
我尝试着使用,肖时钦既是助手又是徒弟。每一步,每一个动作,都是我做完之后她才学会的。从此,我渐渐熟练了打字、印刷、小什琴,真正放弃了打字员的头衔。
我的工作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所以文档处理量自然是巨大的。每次我只是喊得更大声:“小时钦!”
我对面办公室的肖时钦听到了,也走了过来。我抿了抿唇,她伸手从桌上拿起稿子,就匆匆离开了。打完之后,赶紧发回去让我校对。那么……我就是主人。
几十年过去了。我经历了离开单位、告别家乡小镇。直到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之前,我很少见到肖时钦。记忆中的肖时钦还是那么娇小精致,笑起来甜甜的。当然我知道肖时钦也已经退休了,她已经三代多了。仅有的……
日月飞如梭,光阴似箭。这句老话确实证明了我们走过的路既长又远,又短又快。当这一切再次浮现在眼前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写于2022年12月16日 合肥翡翠湖
相关文章
- 汾享礼遇,醉美庐州!青花汾酒清香盛宴在合肥举行,逆周期增长成亮点
- 职场新手必读:求职陷阱频现,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李某某?
- 2019 年 3 月 30 日,来舒城版婺源转水湾村,体验香椿采摘与田园风光
- 合肥市扬州商会赴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探讨商企合作新模式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 2019 年订单班(高招类)招生公告,涉及 6 个专业 11 所合作院校
- 合肥安巢经开区发放 100 万元购车补贴,快来申领
- 合肥招聘|肥西师范幼教中心招聘幼儿教师、保健医
- 五一来合肥,电音节嗨翻假日,还有旅游线路优惠等你拿
- 购房补贴政策解读:申请条件、认定标准及相关问题解答
- 上坤云栖麓复工,业主不再提心吊胆,交付时间公布
猜你喜欢
-
合肥庐州神捕王军抓获第 1000 名犯罪嫌疑人,提交罕见战绩
抓捕逃犯(警方提供图片)人民网合肥4月30日电(韩珍珍)2019年4月2日晚23时许,经过快速分析和8个小时的守候,在合肥市全椒路与凤阳路交叉口附近,“泸州神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