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健全民生制度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0-19作者:admin分类:人力资源浏览:452评论:0

记者 邱超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明确了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社会保障体系。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积极推动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协调发展;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加强就业调查,及时发布急需职业的需求内容;完善重点群体政策支​​持体系,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并重,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农民工就业规模,平稳实现农民工就业。失业人员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救助渠道;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督执法,有效处置就业歧视、拖欠工资和保险、非法裁员等乱象。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大中城市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联合招聘活动。各地还将开展一系列专业、行业、区域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为抓手,在政策落实、招聘对接、能力提升等方面继续发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宋鑫表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

我国约有3亿农民工,其中农民工1.9亿,脱贫人口超过3000万。宋鑫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完善农民工机制,培育更多有特色的技能劳务品牌。目前,全国已形成近500个特色技能劳务品牌。继续实施就业返贫专项行动,优先组织外出就业、优先企业吸纳、优先保就业、优先安置。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驶入快车道。全国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4亿人、2.45亿人、3.01亿人。

李忠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研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面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规模,提高保值和保值水平。社会保障基金增值制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新就业人员工伤保障试点,放宽新就业人员户籍限制政策。实行灵活就业;进一步压实基金安全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基金运作全链条。监督;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高效办一件事”工作机制,推行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及时完善和修改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力度加强现行法律法规的实施,及时完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如何做好平稳有序实施延迟退休改革的准备?李忠表示,我们将根据各方意见建议,认真研究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高海拔地区职工退休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同时,我们将贯彻自愿、灵活的原则。 、制定灵活退休的具体措施。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做好办理服务各项准备工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_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1号

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9月10日至15日,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成绩均位居榜首。

“自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共有283名选手登上世界技能大赛舞台,共获得金牌93枚、银牌41枚、铜牌28枚、奖项71枚。参加大赛为国家带来了荣耀,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人致力于推动技能传承,在引领青年劳动者技能就业、发展技能、报效国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卢爱红常说。

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李忠介绍,将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引导劳动者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训练;突出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带头,联合产业链企业、技术院校提供培训资源,培育生产、教育、评价一体化的企业技能生态链,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中国特色;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建设区域性、行业性等各类技工教育联盟(群),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深入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广泛开展特种技师、首席技师招聘岗位考评;动态发布技能人才工资价格信息,研究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级参考指引,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认可和激励,营造良好氛围技术就业。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5日第11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