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举行,包公故里肥东受关注
包孝肃寺位于合肥包公园内。通讯员 张恒 摄
覆盖公园的一角。通讯员 唐大云 摄
包公故里文化园一景。记者 徐贝贝 摄
11月10日,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黄山市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旅行社参会。壮丽的安徽山水和文化画作令世人瞩目。其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包公与他的故事》是安徽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目前,包公庙、祠堂遍布世界各地。包公文学已被翻译成英、法、西、德、俄、日、韩等多种文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包公的家乡位于安徽省肥东市。包公在这里学习、成长,度过了人生的前38年。肥东县作为包公故里,深入挖掘和传播包公诚信事迹,打造了特色鲜明的诚信文化品牌。
“肥东有包公这样的人物千古流传,这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京剧、黄梅戏、豫剧、秦腔、鲁剧……不久前,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市委主办的包公主题节目全国优秀演出文化和旅游局的精彩演出,让观众领略了包公戏的魅力。 。 “以前说起包公,我总是想到‘开封有包青天’。”今天看了演出才知道包公的家乡在合肥。”来合肥旅游的重庆小伙子严力表示,此次演出给他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包公故里”就在安徽合肥。
在肥东县包公镇,蜿蜒曲折的山路和宁静的村庄在茂密的森林中若隐若现。一座占地约90亩的新建的包公故里文化园静静地坐落在这里。漫步公园,游览包公故居和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这里是1024年前包拯的诞生地。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春,泸州包村(即今安徽省肥东县包公镇)的一个官员家庭中诞生了一名男婴。其父包令宜为儿子取名“郑”,字袭人,希望儿子以“救民”、“救世”为己任,“济天下人于水火之中,并把人们从倒吊中解救出来。”
近年来,肥东县作为包公的诞生地,不断强化包公故里的品牌,不断提升“包公”的影响力。目前,规划用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的包公故里文化园已正式开放。是一个可互动、可体验、可娱乐的情境文化旅游区。
“忠孝为家耕之源,诗书为先读”。走进公园内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仿江淮传统民居建筑布局的包公故居,由文史专家、文史专家戴健撰写。安徽对联。楹联的“士元堂”中,包公的家史、家谱等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映入眼帘。据记载,包拯的祖先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历史上忠臣的典范。春秋末期至宋代,包氏家族传承着忠孝之脉,良好的家风为包公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包公故里文化园内,一系列修复重建的与包公出生地有关的历史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荷花池原为包公府门前的昭眠池。相传是包拯的父亲包令翼所建。池塘里的莲藕雪白、香甜、酥脆,“无丝”。花园井原是包家后花园的一口井。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历时一千多年。它至今仍在使用。此井又名“莲泉”。传说贪官喝了它会口干、舌苦、腹痛难忍。 “肥东有包公这样的人物,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正在公园游玩的市民姜家华忍不住表示。
包公故里文化园运营负责人张明明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园累计接待游客约33万人次。最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 “作为包公的出生地,这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地方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独一无二、稀缺、不可替代。”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说。随着文化园的开园,“天下包公,肥东故里”的品牌进一步树立。
“包拯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不应该被人际关系所困扰。”
“合肥有一个包青天,铁着脸能分辨忠奸。”今年10月中旬,30多名安徽台胞来到合肥包公园,一起演唱改编歌曲,饱含对祖国的热爱。爱。 “包公的谥号是‘孝肃’,以‘孝肃’为代表的忠孝廉洁精神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广泛尊崇、深入人心。”长期从事文化传播的台湾同胞庆正说。
“包拯在求学期间就学会了不为人际关系所困扰。”在包公故里文化园,解说员讲述的“包公不肯宴”的故事给很多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说,包公忠在成为秀才之前,曾在合肥读书。当地有一位富翁想认识这位青年才俊。他多次邀请他和另一位姓李的同学到他家吃饭。李同学很难拒绝这样的招待。 ,但包公婉言谢绝了。他还告诫李姓同学:“他是个有钱人,改日我要守家乡、守县城,如果我现在想和他交朋友,以后不就为他累了吗?”
坚持正道、谨慎独立、自立廉洁,是包拯一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家乡孕育的优秀品格。在这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孝、廉、智、廉、忠”的种子在年轻的包拯身上发芽了。 《孝肃包公墓志铭》记载:“幼时,正直如大人,不嬉戏,年老,行为严明,不写私信,不你在交朋友方面很谨慎,并且喜欢阅读一切。”为了使人民富裕,天子可以树立诚信,教训臣下的错误。”
公园内,一尊高6.3米的包公主像傲然矗立。表现的是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农历二月。埋葬父母、恪守孝道后,38岁的包公离开家乡,踏上了仕途。时间的影像。只见他穿着便服,背着一把油纸伞,手里拿着刚刚写好的《明志诗》。他目光如炬,神情坚定,充满了雄心和野心。
包拯从小就受到良好传统教育的熏陶。他随父亲走遍天下,体会百姓疾苦,树立了正直、忠诚、孝顺的人生信条。年轻时,包拯来到泸州(今合肥)求学,结识了他的人生导师刘骏。欲与奸臣同朝为官。由于他是泸州最好的学生,刘骏对包拯十分欣赏,包拯就跟着刘骏一起学习。刘俊的言传身教、支持和赏识,对包拯逐渐形成清正廉洁、不执着权势的为官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存进士至爵位,以亲眷老人养之,十年不为官,人称孝。” “孝道少之,乡下闻之。”包公故居“凤琴堂”的墙上,刻有北宋著名的碑刻。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对包拯给予了高度评价。包拯孝顺父母、不顾功名侍奉父母的故事,不仅在当时当地传为佳话,而且也蜚声后世。
天圣五年(1027年),28岁的包拯“一功成名,进京八品”。授大理判官(八品官),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后来,因父母年老,不便长途跋涉,他写了一封愿意辞职的信。后改狱州(今安徽和县)赋税。但由于父母“喜欢住在乡村,不愿远走”,包拯毅然决定辞去仕途,回到家乡抚养孩子。接下来的几年里,包拯住在家乡,尽心尽责地侍奉亲人。从饮食起居到出行休闲,他都打理得一干二净。明万历元年(1032年)左右,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墓旁搭建茅屋,为父母守孝三年,实现了“葬于茅屋墓”。孝期满后,他在邻居、亲友的再三劝说下重返仕途。
这棵树有一千英尺高,它的根深深扎在肥沃的土壤里。包拯此后26年的仕途,历任地方护卫、御史谏官、三司官、监察官、军政官等职,但他始终不改初心,始终立足自己的人生。关于忠诚和孝道。立足于“先律人后自律,先正身后心”的高度自律,坚决践行“清心”、“正道”的道德和官场标准,勤勉尽责他在反腐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人民称颂的“包青天”。
”包公出生于合肥,成名于端州(今肇庆),成名于开封。他为官26年,却在合肥老家生活,直到38岁才走上仕途。可以说,这38年为他一生的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形成了他的基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肥东县委常委、县委常委张道德说。现任宣传部部长。
“我们了解到合肥是包先生出生、长大、埋葬的地方,我们非常感动。”
“正义俘虏诸侯,断头台除恶传千古;遗志照日月,蜀山淝水庆辉煌。” “铁面藏黄泉,清音传远。墓侧尚存三宝铡;清心化紫气,明镜长挂,让人永远铭记”蓝天白云……连日来,“合肥包公园”视频号推出多期“读园”视频作品,解读公园内的众多春联、牌匾。其中,包公墓附近著名书法家所写的一副对联,经过解说员生动的解读,让不少网友感动不已。
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到合肥旅游必去的景点一定包括老城芜湖路72号——包公园。走进包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公园内绿树成荫、微风徐徐。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福庄等沿河而建,形成合肥老城一处古朴、庄严、幽静的地方。其中包公墓是包拯及其家人的安葬地。
嘉佑七年(1062年)5月13日,包拯在出席枢密院会议时突然患病,猝然去世,享年64岁。宋仁宗亲自前来吊唁,远离了。离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传说包拯生前因无私得罪了不少贪官。后来,为了防止鲍氏墓地被盗,他采用可疑坟墓等方式掩盖公众。因此,对于包公葬于何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直到1973年,这个近千年的历史谜团才终于被解开。
1973年,合肥市文物部门清理了合肥市东郊大兴集包拯及其家人的墓地,出土了包拯的遗骸和墓志铭,以及包公的妻子董氏、儿子、女儿的遗骨和墓志铭。姻亲和长孙。遗迹。包拯墓志铭上的3000多字不仅记录了他的一生,还详细描述了他去世的时间以及死后从河南运回家乡的过程。原来,包公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的女婿文枭将他的灵柩运回费城,并在那里回归了根源。经过专家详细考证,并根据随葬品判断,包公葬于合肥毫无疑问。
老芦州城东南门外的护城河现名包河。鲍河中有一座小岛,名叫香花墩,曾是年轻的鲍先生求学的地方。后人在此建包公书院,逐渐演变为包公庙。清末,李鸿章捐资重建。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合肥人祭祀、纪念包公的地方,历来风靡。 1987年,合肥市将包公墓迁至附近,让这位深受人民爱戴、为世人尊敬的清官长眠于此,回荡着千年前的读书声。
新包公墓是由中国古代著名建筑师潘古熙先生专门设计的。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双石塔、神碑一座、石刻群、香堂、主陵园等。墓室、碑廊、附墓区、地下墓室、展览馆等,处处庄严肃穆的仿宋建筑,流露出人们对这位“千古名臣”的崇敬之情。在整个公园尽头的展厅里,人们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了解包公墓发掘和重建的全过程。
老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合肥市在包公墓地至包公祠之间修建了清风阁等大型仿宋综合体建筑,进一步弘扬包公及其精神诚信。 “我们在河南听过很多关于宫保的故事。来到安徽,得知合肥是宫保出生、长大、埋葬的地方,我们非常感动。”来自河南的游客朱成文告诉记者。
“千百年来,包公诚实、公正、刚毅、不强权、无私的品格和精神,滋养着后世子孙的身心,培育着社会风气。”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韩家兵教授表示,出生于安徽的韩家兵先生说,《包公与诚信文化》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当代性。 (记者 徐根宏 徐贝贝枫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从合肥政务区到肥东和睦湖:肥东崛起,打造现代化东部新城
从Hefei政府事务区到东部,您可以在半小时内到达Feidong Human Lake。 2006年,Hefei推出了大型建筑。在过去的15年中,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
-
合肥未来会增加市辖区数量吗?市民政局回应来了
网友在人民日报领导留言板上表示, 合肥目前只有4个区,总面积不大,在同级别省会城市中,区的数量和面积都是最少的。“合肥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会适当增加区的数量?比如再...
-
【书记员】2024年合肥肥东县人民检察院招聘3人
合肥国省考备考群分享资料、历年岗位表分数线 快速通道 ☞在后台回复“时政”,领取23全年+24每月新增时政 ☞在后台回复“今日招考”,查看合肥每日招聘...
-
肥东: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新动能
肥东万事通便捷微信,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长按微信号复制添加微信号fdwst8 肥东 充满经济活力的城市 生态活力魅力城市 最近几年 肥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宜居宜业魅力...
-
【招聘公告】肥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2024年教师招聘公告
因学校实际办学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招聘计划 小学语文学科2名 小学数学学科5名 小学音乐学科1名 小学体育学科3名 二、招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