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市政风向调转下的城市经济新极点

时间:2024-10-11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310评论:0

市政事务走向的转变是未来一段时期城市经济的重要指标。

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区域发展模式正在从劳动力驱动、资本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本轮竞速,合肥高瞻远瞩,聚焦“科技创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弯道超车,进入新一线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

新起点下,在各省份“十四五”规划建议仍在努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合肥却先行一步,明确了合肥下一阶段的科技创新。

它就是——临空经济示范区!

NO.1丨一

机场升级科技创新示范区

区域战略定位迈上新台阶

你为什么这么确定?

也许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今年1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更名为——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

虽然只是几个字的调整,但意义却截然不同。

从字面上看,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以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特区。只是强调机场交通对区域基础产业的服务能力。

图片丨合肥新桥机场

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有两层含义:一是“新桥”二字是对现有空港产业的认可和保留;二是“新桥”二字是对现有空港产业的认可和保留。二是科技创新有力提升区域产业战略。位置。

这不仅与合肥“创新高地”的方向一致,也与当前板块轮动方向基本一致。

因为,从长三角一体化到G60科创走廊,以及最近的“大虹桥”蓝图,合肥当前面临的时代机遇,都源于它对土地机会的渴求。

现有的大型高新区显然无法完全承载,只能外溢到具有航空运输优势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

图丨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分布示意图

事实上,在科技创新方面,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和引进也已初具规模。

在代表全球顶尖科研实力的半导体行业,合肥长鑫已于2019年开始量产;在占据全球汽车前列的新能源产业,蔚来汽车与新桥科创示范区签约建设智能汽车产业园……

其实,这次更名完全可以理解为市级赋予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在合肥科技创新领域建设中的重大责任。这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特点。

NO.2丨二

省市政府支持

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瞄准长三角地区门户枢纽

所有的机会都不是偶然的!

从2013年9月提出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到2014年6月,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

短短八年时间,依托合肥“1331”战略机遇,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已成长为涵盖高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信息等六大产业园区。技术、生命科学与健康以及新材料。工业部门的产业集群。

图丨合肥城市发展保护格局规划图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_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图_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管委会

更名后,我们依然看到市级层面对于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未来的决心:

1、2019年3月,时任安徽省省长李国英发表讲话,大力发展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经济;

2、2020年3月,合肥敲定5个重点发展区域,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位列其中;

3、2021年2月,合肥市市长凌云考察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要求全力支持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4、2021年3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逐步发展深入,安徽发文支持合肥、淮南、六安共建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

这种高频度的政策支持在合肥还是第一次。三城共建的框架格局前所未见。

如果回到上面,你就不难理解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对于合肥来说有多么重要。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下,对于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门户枢纽、科技创新型临空产业集群、国际化生态机场宜居精英航空城。

NO.3丨三

“放洪”兑现配套资源

找到区域中心的所有拼图

与政策倾斜齐头并进的,是“泄洪”等配套配套的实施。

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国际生态宜居精英航空城,其配套设施足以让合肥大部分行业望尘莫及。

对外交通方面,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已确定今年开工建设,其运营规模和吞吐能力将进一步对标上海虹桥。

内部交通方面,连接主城的地铁S1线已启动搬迁工作,即将开工。而由于定位为快线,S1线的速度将远高于合肥目前开通的线路,这将进一步加强示范区与主城的联系。

在教育资源方面,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还有已开业的合肥168新桥分校。

图丨空港国际城小学效果图

而就在3月17日,占地约4.1万平方米的空港国际小镇小学规划公布,完成了区域一站式教育拼图的最后一块,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名校教育体系。

医疗设施方面,占地20万平方米的空港医院定位前三名医院,也在路上……

图丨机场医院规划效果图

从产城融合来看,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基本无可非议。

区域发展方面,随着长信、蔚来、唯品会、菜鸟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未来这里将成为合肥GDP新的增长极,也是合肥下一步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跳板。

通勤方面,随着新桥机场和S1线的存在,这里将成为合肥市通勤人流最密集的枢纽中心;

生活方面,教育、医疗资源的调配与这里的生态结构形成闭环,工作、学习、生活轻松同步;

而这一切都不是蓝图,而是在当下实施的。

NO.4丨四

华侨城机场国际小镇

城市之巅的国际生活场景

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图_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管委会_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

现在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一切都是新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科技创新产业吸引的高学历人群将成为示范区的主要人口结构。

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产业新城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或者说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国际新生活方式中心应该如何发展?

作为中国文旅产业的龙头国企,华侨城集团为这座“理想城市”提供了解决方案——空港国际小镇。

图片|华侨城机场国际城中心滨水区工艺效果图

未来的示范区因高科技产业和技术交流的需要,将聚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他们的生活习惯将与全球标准接轨。从美国硅谷到纽约硅谷小镇,这样的创新驱动型产业群体内部往往具有稳定的产业生态结构。

除了办公空间外,这种建筑还需要至少一所国际学校、多个艺术中心、一个创新文化艺术区以及大量的咖啡馆、文化中心等交流场所,再加上低密度、一个美丽的生活空间可以拥有很多元素。

图片丨华侨城空港国际城一号地块酒店效果图

图丨华侨城空港国际城一号地块展研中心效果图

图丨华侨城空港国际城一号地块办公楼效果图

占地9.2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的空港国际小镇,就是扮演这一角色的“超级底盘”。其定位是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国际合作平台、生态宜居国际小镇。

小镇内依托宝椒寺湖、焦湖两大水系,创造性地打造了“中央滨水区”的概念。滨水区以北有滨水商业、演艺中心、华侨城艺术集群、主题公园、国际会议中心等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滨水区南侧是集团办公空间和产业创意空间。

图|华侨城机场国际城中心滨水区工艺效果图

以滨水区为中心,向外延伸的,是网格状的低密度生态聚落……

滨水区周边的所有建筑和设施将服务于城镇的各个功能区。产城融合带动的小镇,临水宜居,工作、学习、生活都能在这里完成。

图丨中环海滨西区二期(地块2)地块效果图

图丨中环海滨西二期(地块2)商业效果图

也就是说,这些高学历群体未来面临的是世界一流的配套服务。产业服务区、创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城市居住区、滨水居住区等鳞次栉比,包括综合商业中心、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 .

而这正是华侨城所打造的,涵盖了“国际家居”应有的生产、交流、娱乐、教育、文化体验等基本功能场景。

结论

如今,合肥主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需矛盾”。

无数人都想抢占城市骨架延伸中的下一个极点,历史经验表明,虽然押注科技创新的合肥划定了5个重点发展区域,但只有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拥有与市级战略频率相同。

这不是一道选择题,是合肥十四五规划中的保分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