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城市半径:生活坐标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联

时间:2024-10-09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296评论:0

前言

城市半径不仅是城市的规模,更是生活的坐标。每个城市都可能有“摊饼”式的扩张。扩建发展后,会勾勒出什么样的城市轮廓,边界在哪里?

什么是城市半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也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市中心可以指市政府所在地(旧市政府所在地,新区不考虑)。例如,北京市政府(旧址)在天安门附近,南京市政府在玄武湖附近,成都市政府(旧址)在天府广场附近。那么合肥市中心可以认为是旧市政府所在地,即市政厅广场。

市政厅广场夜景

那么,什么是城市半径呢?滴滴出行在2018年公布了一份“出行半径”排名,即以市中心为原点,90%的出租车用户居住在一个半径内,这个半径也被视为城市内的一般通勤距离。以滴滴出行的半径为基础,这个能圈住90%出行路线的圆的半径就是城市出行半径。出行是经济活动的体现,城市出行半径可以视为城市半径。

那么,合肥的城市半径有多大?

我们先来看看滴滴数据显示的全国主要城市的城市半径。

城市半径排名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半径”为31.7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上海30.8公里、深圳30.5公里、佛山30.3公里、广州29.8公里(广佛一体化,假设视为一个城市),那么正好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可见,城市版图的扩张是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结果,城市的发展框架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再看一下这份名单。合肥城市半径为16.4公里(排名第42位)。是否符合合肥市区目前的发展边界?

1.看滴滴出行大数据绘制的“城市星云”图

合肥“城市星云”图片

可见,合肥“城市星云”地图呈“一心两翼”结构,一翼面向南湖滨方向,另一翼面向西部高科技方向。中心城区非常强大,两翼正在逐步完善和强化。城市发展总体向西南地区倾斜。这里也是合肥工业集中、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地区。

2、看合肥市具体卫星地图(大概位置)

16.4公里城市边界(大致位置)

通过卫星图像看目前城市建设现状,16.4公里范围内,鄂东北新站、东南滨湖卓越城尚未大规模建设开发,西北港集正处于初步开发阶段阶段。基本上可以认为,根据滴滴数据,合肥城市半径为16.4公里,与目前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16.4公里范围内,几乎囊括了市区所有人口密集区。 (东南、西北方向尚未开发建设,所以粗略标注)

但16.4公里的城市半径位居全国第42位,这显然与合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GDP 9409.4亿元,全国第21位)不匹配。这也说明合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合肥心城购物中心_合肥城中心在哪里_合肥之心城在哪

未来,合肥城市的边界在哪里?

合肥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也将呈“大饼”式扩大。那么,如果超过16.4公里,城市半径是多少,城市边界在哪里呢?

参考1: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发展半径

今年,合肥被评为新一线城市。我们根据19个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城市半径来看看合肥的城市半径。

可见:

1、城市半径与城市经济基本成正比,但差距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一般不超过30公里。并不是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半径就越大。在半径30公里之外,通勤时间超出了人们一般的承受能力。

2、如果一个城市的GDP没有达到万亿级别,那么城市半径就比较小,在20公里之内。东莞地处珠江三角洲,与深圳紧密相连,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因此,城市半径为28.8公里,距离一线较近。市级。

所以30公里可能是目前城市框架发展的近极限,而合肥的16.4公里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GDP将突破万亿,合肥向东追赶南京、杭州,城市框架也将不断壮大。

滴滴计算的城市半径是基于汽车出行半径,而不是轨道交通出行半径。随着铁路出行逐渐超越汽车出行,成为主流出行方式。或许几年后,中国城市将全面进入轨道交通时代,30公里的“城市半径”有望再次被突破,但目前来看,30公里可以算是极限边界。

参考资料2:合肥市中长期空间规划(2017-2035年)

当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达到瓶颈时,向外扩张寻求发展空间是城市空间演化的规律。

2017年底,《合肥市空间规划(2017-2035年)》公布,合理划定合肥市主城区及四县一市的空间发展边界。

主城区包括合肥市辖区,以及毗邻的肥东县(店埠镇、措镇镇、桥头镇)、肥西县(上牌镇、桃花镇、花港镇、紫蓬镇)、长丰县等9个镇(双墩镇、港集镇),土地面积2661平方公里。

2661平方公里,我们算一下:

假设市区面积为2661平方公里,那么城市半径是多少?

S=πr²

2661=3.14*r²

r≈29.11

而29.11公里正好符合目前基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半径推出的30公里城市限制半径。这也印证了合肥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主城区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要把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的9个镇纳入城市主城区开发,扩大城区开发面积。随着交通更加便捷,三县九镇迅速融入城市生活,联系进一步加强。

参考3:2050年合肥轨道交通规划愿景

3月26日,合肥市批复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东延2号线、南延3、4号线、8号线一期工程将让三县通地铁,加强城市外围群(三县)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5月机场线S1线的确认,加强了西北机场、港集地区与主城区的联系。以上线路已在主城范围内形成了完整的地铁交通网络,建成了城市快速路,加速了主城区的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我们来看看远期地铁规划路线图(部分线路已进行微调)。各个方向的地铁线路终点站均经过主要区域。

从上图可以看出,2050年地铁愿景规划中,东、东南、西北、北方向的地铁规划已基本实现,而西、南、西南、东北方向尚未实现。实现了,西南方向还是可以想象的。

根据以上,将三个参考放在一张图片上。

市区边界30公里(大致位置)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三个参考文献所呈现的结果在很多地方都有重叠。

综合来看,比较科学的是合肥未来15-20年的城市半径为30公里,基本覆盖了合肥未来的城市框架,东起肥东禾木湖,一直到巢湖边界或东南临长林河,南至滨湖珠江路以南,西南接肥西产业融合示范区,西接小庙运河新城,西北临机场、北城高铁站北部有湖北绍泉,东北有新站。

简单描述一下八个主要方向边界:

1、东线:东禾木湖新城(已开发近5年)、东延2号线已实现,被高速公路遮挡。预计向东穿越高速公路难度较大,东部边界到达禾木湖东新城;

2、东南部:生态保护红线难以扩大和发展,或可能延伸至长林河,但与市区连接困难;

3、向南:生态保护红线,预计地铁15号线,预计向南至滨湖深圳路附近,又称珠江南路区域;

4、西南:地铁9号线开通,西南副中心核心区——肥西产业融合示范区;

5、西区:地铁6号线二期、西部新城-小庙运河新城;

6、西北:两湖生态保护红线、大型科学设施、有限开发、S1已实现,西北边界有望到达规划的空港镇;

7、北部:北城新区(已开发近10年)和地铁8号线已落地,预计最北可达螺髻水库;

8、东北:预计有地铁9号线,受高速公路阻挡,边界预计为石头水库,核心为湖北韶泉;

由此,东北新站韶泉湖、西部小庙运河新城、西南肥西产业融合、南部珠江南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城市发展的框架并不均匀地向各个方向延伸。西南仍是合肥市的核心。主要发展方向是合肥城市边界未来可能一路向南、向西延伸。

结论

“城市半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城市经济在发展,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也在加速增强。随着交通技术的升级和我们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城市半径也会扩大。但在目前的具体情况发展阶段,城市的主要活动区域还是比较有边界的,我们期待合肥的30公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