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加入 WTO 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时间:2024-10-06作者:admin分类:人力资源浏览:337评论:0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尚处于形成初期。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人事部等部门一系列新法规的颁布,国家将正式允许外国人才代理服务机构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在积极准备,挖掘市场潜力,增强自身竞争力。力量。

科学管理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是指生产、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的众多经济单位的集合。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经济单位划分为很多类别。在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一个分工不断细化、新产品、新业务不断创造的过程。根据对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历程的调查分析,人力资源服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围绕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中介服务;二是围绕人力资源市场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中介服务;二是人力资源服务。另一种是围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咨询服务等。

人力资源市场,又称人才市场或劳动力市场。它的成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客观要求。围绕人力资源市场形成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职位介绍、就业培训、人才素质评估、档案管理、社会保险代理、监管咨询等。此类业务主要由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提供,是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较早的部分。据人事部公布的有关资料,截至1999年底,全国共有人才流动机构4162个,从业人员17360人。其中,各级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3070个,从业人员12372人;行业主管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459家,从业人员3323人;民间人才中介机构633家,从业人员2619人;全国共有员工2,619人。人才市场上市企业2669家。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已初步形成以事业单位为主导、其他各类专业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产业结构。不仅如此,人力资源中介行业还创造了可观的产值。 2000年,北京市辖130多家人才中介机构年营业收入7.76亿元,比1998年增长近一倍。这表明我国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另一类人力资源服务主要围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随着国家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西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引进和传播,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档案管理”转向“合同管理”。 ”,其内容,无论是地位还是作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会计、法律工作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也越来越专业化、知识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作用开始从纯粹的行政职能转变为战略职能。在此背景下,加上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应运而生。与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不同,这类人力资源服务业出现较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市场机制形成和发展的,体现了社会分工。呈深化趋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人事部于2000年10月1日颁布了《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正式允许外国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这表明,不仅旅游、电信、金融、物流等热门服务业将受到外资企业的冲击,新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也首当其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国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就已经想方设法进入中国。例如,1993年,Boyden和Norman Broadbent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Rayberndtson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随后史宾沙、光辉国际等也相继进入中国。但由于政策限制,其境内办事处只能充当联络机构,不能直接开展业务。人事部新规出台后,这些长期窥视中国市场的外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巨头”将大举进入。近日,从在南京举行的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上获悉,国家外国专家局已对200多家外国(海外)人才机构进行了资格认定,并向这些机构郑重颁发了资质证书。 。

与这些大型外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相比,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最好的猎头公司往往只能胜任外企的中层职位,几乎无法招聘跨国公司的高级职位。可见,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将是不同“重量级别”的较量。

但外资企业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相对陌生,不熟悉国内相关人事管理法规和政策,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和适应。这些弱点让初来乍到的外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有些水土不服。英国最大的国际招聘公司Raven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北京办事处退出中国市场就是一个例子。此外,就服务产品的价格而言,外资企业高得惊人的价格绝非普通国内企业能够承受的。

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分析对方的优缺点,目的只有一个: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虽然我国的“敌人”目前处境紧迫,但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首先,从大趋势看,我国经济一定会从“投资驱动”向“人力资源驱动”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外资的进入也将带动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跨越式进步。一方面,外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可以给国内企业和求职者带来新的理念和思路,将国内巨大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从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为国内人力资源开辟了无限机遇。服务公司。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也给国内同行带来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商业模式和管理经验。还带来了发展资金,培养了专业人才。这些优势将直接推动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发展迅速。从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引进外资必将创造“双赢”局面。

从战略角度看,面对外资进入,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应在以下方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首先,在经营规范方面,积极推行标准化服务,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服务品牌。其次,在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改变散兵游勇的现状,打造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航母”。但这个过程决不能通过行政手段来完成,否则会适得其反。第三,在市场竞争中,要避免与外资企业针锋相对。外资企业普遍成本较高,导致服务昂贵,往往是中小企业和普通求职者难以承受的。然而,正是这些中小企业和普通求职者,形成了人力资源服务的巨大潜在市场。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应更加关注中小客户和普通个人的需求。在提高服务质量和规模效益的前提下,采取“薄利多销”的竞争策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积极培养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优秀从业者。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首先要注重本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有了人才,才能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树立服务品牌,才有未来的创新和超越。总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夯实基础,扎实做好工作。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终有一天会走出国门,服务世界。

股权结构的设计将影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创新。朱农飞博士关于《创新之道》的专题分享,必将为同仁打开新的认识,为新的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朱博士的专题分享将于9月28-29日在日照全面系统地呈现给大家。这是40多年来业界首次共享的主题。不要错过!

【收费低、性价比高,三天举办三大活动】第五届中国(日照)人力资源服务合作交流洽谈会现已开放报名!

活动二:最新政策下,人力资源服务政策解读“精讲”

活动三:“外包服务”专题培训班

人力资源科学化的基础是_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第一基础是_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第一基础是

聂有成近期原创文章链接:

2.

4.

5.

6.

7.

8.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