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合肥:一座充满机会与成长的城市,等你来选择

时间:2024-10-04作者:admin分类:合肥资讯浏览:406评论:0

一座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历史、现代性、经济、生态、文化……衡量标准似乎太多了。有人停下来,有人逃跑。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意义和价值。

这与今天的网上购物非常相似。以前的感性和冲动逐渐退去,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资质、信誉、评价、交易记录,一系列与商家等级相关的标准,最终都指向了一个叫做“机会”的东西。

茫茫人海中,看到是一个机会,选择也是一个机会。

一个月前,“合肥千家企业万千就业约你”活动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市委主要领导现场向大学生介绍了选择合肥的N个理由。

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成长,每一个理由孕育未来。年末年初,是做出新选择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合肥又推出新品,吸引了大量城市消费者关注、种草……

(合肥城市风光)

01.手机的距离

物理距离被无限压缩。

打开手机购物APP,进入一家网上商店,赶紧看一看该商店的资质和信誉。随后,他一头扎进直播间,潜心研究“宝贝”的详情、评价、交易量。

如果你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那就容易多了。直达官方网上“旗舰店”。或许,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满载而归”了。

这就是很多“网购族”的日常生活。其实,一个人选择一座城市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的。

经过网上申请、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他成为了融智日新的一名诊断工程师。韩涛瑞和合肥之间的距离,仿佛隔着一部手机。

(安徽融智日新科技有限公司)

今年6月底,他背着简单行李从扬州乘坐高铁,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合肥南。

扬州人韩涛瑞对省会城市有着不同寻常的偏爱。本科就读于云南省昆明市,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大学。他以前从未去过合肥。 “我喜欢用手机看新闻,经常去合肥看看,比如科技创新、新一线城市……”

“年轻,有活力,发展迅速!”一直秉承“找工作,6月4日城市开公司”原则的韩涛瑞,直到加入融智日新才发现这两个特点如此契合。

通常,人们会用自己的审美偏好来构建一个城市的形象,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快的还是慢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在影响城市形象的众多因素中,GDP始终是绕不开的一个因素。

人们对于GDP一直有着复杂的感情,但不可否认的是,GDP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区域竞争的日益激烈,GDP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核心IP。

9218.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合肥GDP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比去年同期上升两位,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成绩。

总量相当可观,增长速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前三季度,合肥GDP同比增长6.1%,在长三角8个万亿城市中排名第一。

长三角8万亿城市中,除了“龙头”上海遥遥领先外,“大宗苏大强”占据4席,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浙江占据2席,分别是杭州、宁波;安徽占据4席。合肥获得1席,总排名第七。

与长三角其他万亿级城市“同台竞技”,并以6.1%的增速暂时领先。这既是一个内陆城市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最高致敬,也是后起之秀先行城市的自觉标杆。

正视差距,弥补不足。合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GDP不仅仅是一长串带有小数点的数字。

追溯GDP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少不了“著名方程式”:按照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测算,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新增200万个就业岗位。如果新增就业1000万个,GDP增长必须达到5%以上。

“其实GDP是可以感知的。”安徽大学经济学教授胡岩分析,合肥的快速发展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除了数据,还有一个城市蓬勃发展的动力。

(合肥香港儿童报摄)

从深圳华为来到合肥融智日新后,孙凤涛对此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天的合肥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他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员工和自己。

由于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孙凤涛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现象:周边省份的大学生对合肥的认同感越来越强,合肥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人才流动的轨迹也在发生变化。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像韩涛瑞一样,没有去过合肥,也没有接触过合肥。然而,正是通过手机,他们认识了合肥,选择了合肥。

手机就像一面镜子,让每个城市都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02.变更、布局及重新调整

良好的形象必须有“产品”支撑,否则无法持续。仅从这一点来看,网络购物与城市发展并没有本质区别。

进入存量经济时代,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难以保持产业主导地位,新兴产业跟不上市场,就会陷入“产业真空”的危险境地。

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这是衡量一个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虽然GDP代表了过去,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未来。对比中外,一个稳定增长的城市基本上依靠持续创新实现质和量的提升,完成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成功转变。

胡岩表示,从动力、结构、效率看,合肥加快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效明显。这是高质量的发展,是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如果你简单回顾一下合肥的工业发展,你会发现这里新“产品”的问世速度非常快。

过去,“三老”外贸(服装、家具、家电)蓬勃发展,合肥“白色家电之城”的美誉广为传颂;如今,“三新”外贸(电动乘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风靡海外,合肥围绕“电光锂电”聚集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比亚迪、蔚来、国轩高科科技、晶科能源...

(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 李长龙 摄)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当燃油汽车开始衰退时,合肥立即转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1.3万辆,同比增长3.2倍。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中城市排行榜》,合肥跻身中国新能源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十强”城市。

受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从市场变化到感知预测再到决策各个环节都存在较长的时间滞后。市场机会转瞬即逝。合肥为何能始终跟上市场的快速变化?

敏锐的产业感知能力源于合肥始终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变革趋势。

“新平七合”、“集亿壹生智”是合肥人引以为傲的现象级工业地标。然而,熟悉合肥的人会发现,合肥人不再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八个字。相反,他们喜欢每一个流行词:量子、天空、元宇宙……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技术创新研究所 周杰 摄)

居安思危,合肥没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

当别人大力发展传统产业时,合肥开始进军新兴产业;当别人转向新兴产业时,合肥已在抢占先机布局未来产业;当别人都在聚焦外贸“三新”时,合肥却开辟了低空经济。 、合成生物等新兴产业。

“在一个平台工作3到5年后,有些人才会考虑转轨。”孙凤涛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合肥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这些人才提供了新的选择机会。让他们留在合肥吧。 “人才跨国界有时更能促进产业发展。”

一次次转身,一次次反击。

今年8月22日,市委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部署,积极布局量子信息、航空航天、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五个主导产业集群。

“我们高度重视无人技术的发展,在推动新兴科技企业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是亿航智能董事长胡华志在合肥看到的景象,也是他选择落户合肥的重要原因。

及早布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整体抗风险能力将大幅提升。胡岩表示,合肥的产业布局极具前瞻性,充分体现了顶层设计、创新思维和市场逻辑的有机结合。

迈出第一步。谁能未雨绸缪,抢占领先地位,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每一次局势的变化,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在一次次残酷的竞争中,有人落后,有人在弯道上超越。

(合肥未来科学城全媒体记者 张大刚 摄)

03.网红背后

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消费,很多年轻人都青睐网红店。当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再是原来的胃口时,消费场景也变得仪式化、社会化、标签化。

排队、拍照、种草,一次操作,就完成了人们对于消费的各种想象。 “网红打卡点”恰恰可以提供这样的身心空间。

有人说合肥是一座网红城市。无论是否来过合肥,很多人大概都能说出一两个这座城市的标志:科里科煤气、新平七河、萝岗公园……

(合肥萝岗公园梦幻草坪艾斯摄)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赵福凯满怀机遇从天津来到合肥。不过,其中很多都归功于这些徽标。

研究生二年级,故障诊断专业的赵福凯到天津的一家公司实习。在谈到就业前景时,实习老师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了合肥:“那你就应该去合肥,那里有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

从此,赵福凯开始关注合肥。 “科创、比亚迪、蔚来,这是一座竞争非常激烈的城市。”每个关键词都像乐高积木一样,在他的脑海中慢慢拼出清晰的图案。

就这样,赵福凯成为了韩涛瑞的同事,进入了孙凤涛的“未来之星”项目。这是融智日新的青年人才培养项目,计划在未来3-5年内培养他们走上管理岗位。

近年来,合肥的“网红打卡点”更新频繁。如果你近距离接触这些“网红打卡点”,你会发现他们的网红气质和生成机制有着鲜明的“合肥风格”。

克里克奇是为了科技创新,新平七河是为了产业创新,萝岗公园是为了生态民生……透过网红的“面孔”,人们看到的其实是这一幕:合肥活力四射,我们发挥得淋漓尽致结合自身优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勇敢做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先锋!心无旁骛,每一步、每一天都将充满意义。

(全媒体记者张大刚摄,车辆在比亚迪合肥基地下线时)

今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2023”,合肥在全球“科技集群”排行榜中位列第40位。 2020年,合肥仅排名第90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洪森表示,技术集群是任何经济体创新绩效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通过将科学、商业和企业家聚集在一起,这些城市或地区可以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将科学理念转化为切实的影响。

合肥网络有限公司_合肥本地网_合肥人网

科技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推动。

科学、商业和企业家;科技就是产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一切都彼此重合,并通向同一个目的地。

“在我的理解中,科技创新意味着年轻、活力、未来,是可以奋斗的地方。”赵福凯相信,在合肥这座城市,他能找到自己人生价值观的交汇点。

当然,26岁是一个奋斗的年龄。

合肥的科技创新不仅仅停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及大型科学装置。如今的合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田”。每个人在这个领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踢球,有人替补,有人负责后勤保障。

(2023年4月12日21时,运行中的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这个“创新领域”频频引起社会关注。今年以来,国家部委、省市检查组密集来费检查,共计760余批次。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西部……这些省市督察组来自全国各地区,基本由党政领导带队。

尽管检查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但各检查组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性。他们在费期间的轨迹,在安徽创新馆、国盾量子、中科大硅谷都有交集……

他们对合肥的评价大致相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积攒脚步,才能到达千里。 “网红合肥”的背后,其实是一座城市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全体市民内心的坚持和渴望。

(安徽科技馆新馆 黄兵 摄)

04.故事,等待书写

没有一个企业不渴望出圈,没有一个城市不渴望发展。

排名、产品、Logo、网红可能每年都会变,每到“双11”都会有新的,但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咨询机构埃森哲指出,“双11”已从成交时代进入用户运营时代。事实上,网红“长久走红”的秘诀就是最大化用户体验。

(雨后的园博会航站楼宛如空中境界。黄兵摄)

城市和人民!

城市造就人,人塑造城市。只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才能给城市注入文化和情感。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市委主要领导曾这样解释合肥的城市文化:合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排外、不保守,来这里的人都是合肥人。合肥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不是历史文化,而是创新文化、包容文化。

正是这种创新和包容,让合肥每次都能从容转身;正是这种创新和包容,让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得以蓬勃发展;正是这种创新和包容,让一群群年轻人在这里安居乐业、茁壮成长。

近三年来,合肥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近100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新增参保大学生23.3万人。

今年,孙凤涛向荣智日介绍了985、211院校的87名大学生。 “我本来有点担心留不住,没想到半年后,它们都稳定了。”孙凤涛表示,在合肥,他们在工作、生活、成长之间达到了最佳平衡。

这个平衡点就是胡彦所说的“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

没有新旧、本地或外国之分。他们用不同的口音互相交流,在这个新的舞台上讲述着自己的人生故事。

10月24日,在“合肥千家企业、就业约你”活动启动现场,市委主要领导亲自为科大学子传递《城市简历》。

这个月,合肥已陆续派出7批人马,均由市领导带队,带着厚重的诚意和立场,不远万里奔赴全国15个城市、41所高校,邀请各类人才来合肥就业。 ,创业,追求梦想。 。

“你负责欣欣向荣,我负责阳光雨露。”这一刻的合肥,一如既往的热情、暖心。

“这就是我的家乡!”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像孙凤涛这样的年轻人将人生的目的地定在合肥。在这里,他们开始了新的历程,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每一个未完成的故事都在等待时间来讲述。

文|徐朝忠

通讯员 |何玉英

图片|本报资料图

制作者 | 《政治进行时》融合媒体工作室

///// 结尾 /////

猜你喜欢